京剧文粹
 
 
 
 
 
 
 
 
 
 
黎川京剧团的沧桑岁月
国粹京剧   2020-02-08 09:37:35 作者:周如霞 来源: 文字大小:[][][]

    黎川京剧团的沧桑岁月

        黎川这座千年古邑山城,历来就是风光旖旎,人杰地灵之地。除了历朝历代中出现的许多留传千古的名人志士外,近现代社会进程中,也存留过不少彪炳入册的学者、诗人、画家以及传统文化艺术传播团体和传承者。黎川京剧团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山城中曾经灿烂辉煌、享誉省内外的京剧艺术团体;是这方水土养育成长壮大起来的一朵熠熠生辉的艺术奇葩;也是老一辈黎川人心目中鲜活的明星荟萃之团。

        解放前,就有南昌洪福堂京剧袁家班在黎川城乡演出。他们当中有我们熟悉的老一代京剧艺人如:高大成、袁爱华、陈玉林、魏俊峰、魏佩兰、魏少鹏等。

        解放后,50年这个京剧班参加了宁都专区的戏改工作,改称宁都戏剧工作团。戏剧工作团在演出传统京剧的同时,也配合土改和抗美援朝工作,排演了现代京剧如:《白毛女》、《放下你的鞭子》、《唇亡齿寒》等剧目。剧团每到一地演出都受到空前欢迎。解放初期,各山区匪患袭民扰民事件常有发生,为了防匪,当时政府部门还专门派解放军进行护卫。

七十年代黎川京剧团部分成员合影

        1952年宁都戏剧工作团和邵武雪花京、越剧团合并为黎川京剧团。从此,黎川有了自己的正式文艺团体。当时的京剧团长顾富奎、指导员梁文才。新加入班底的有任艳君、刘乃斌、王俊生、小张雪蓉、孔福田、杨孝坤、郭云飞、饶景祥、夏云峨、王凤泽、竺新华、张彬等。这些演职工人员,从演员到文武场师傅们,个个功底扎实,技艺娴熟精湛,人人都有一两手绝活,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怀着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和对京剧艺术的不懈追求,为黎川人民贡献了一台又一台精彩的京剧演出,其中特别著名的有:长靠短打武生王俊生,能从累叠的五张高桌上空翻下来并完成劈叉动作,他的绝活至今难有人与其相媲美。此外,唱做老生刘乃斌、青衣花衫小张、刀马旦任艳君、儒雅小生饶景祥、文武老生顾富奎、著名丑角高大成等。他们的功夫和演唱水平,一招一式规范精彩。用今天的话说叫粉丝超级多多,只要一出场一亮相,博得的喝彩那是一阵又一阵。

        1958年京剧团又招收了一批年轻的随团学员。如:夏清明、吴月英、李香萍、杨慕欧、孔小宝、赵美娟、石慧娟、魏三毛、郭光明、顾国林等。1960年又招收了一批外地演员,如周玉珊、邱云楼等。当时整个京剧团班底雄厚,新秀渐出。时任江西省副省长方志纯到黎川视察观看了演出后,推荐黎川京剧团到南昌演出。因此,黎川京剧团整装出发上省城南昌剧院展示自己的实力。没想到连续上演一个星期,下午、晚上各一场,场场暴满轰动全城。当时的江西日报以《山城一枝花》为题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演出盛况。接着京剧团又接受邀请奔赴九江、湖北黄石、福建三明、连城等地巡回演出达三个月之久,所到之处均得到当地观众的高度评价。

        后来县里电话催促剧团演职人员回黎川搞“一种三养”活动,即种田、养猪、养牛、养鸡,所有演职员工白天一边在农场养猪场参加搞生产,一边挤出时间排练,晚上照样演出。虽然生活和工作艰苦,但大家的精神状态极其高涨,不甘落后,劳动演出从不落下。

        1964年京剧团创作的《山村激浪》一剧在省广播电台录制播出。可以说当时的黎川京剧团名声响亮,享誉省内外。特别是那几名台柱角儿:像刘乃斌、王俊生、任艳君、小张雪蓉等更如明星般受人追捧。从工厂到农村,广大民众对他们发自心底的喜爱和尊崇,在许多年后还被人们津津乐道。66年还发生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文化大革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许多演员由于饰演过帝王将相受到冲击。刀马旦任艳君也遭受批斗,造反派扬言要剪掉她的头发游街,潭溪三都村的农民兄弟听说后,连夜上城把任艳君从造反派手中抢到乡下保护起来。

        1999年,年近八旬的小张雪蓉重返黎川友情演出,东山的农民朋友听说后便燃放长长的鞭炮欢迎她的到来。虽然她老人家演唱、动作、嗓音已大不如前,但乡亲们仍把她尊为贵宾请到家中作客。从这些事例中可见京剧艺术和这些演员角儿在老一辈黎川人民心中是何等有份量,也足以说明真正的文化艺术永远根植在人们心中。

        众所周知,因为十年浩劫。1968年黎川京剧团被迫解散,所有演职员工多数下放农村,少数进工厂、供销社、华山垦殖场。留下一小部分人员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任命吴方富为队长。1969、1970年县里为了加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演出力度,分别从下放黎川的上海、南昌、抚州及本地知青中选拔一批有歌舞演唱基础和乐器演奏能力的知青充实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971年县里为了培养文艺人才,学习演好革命样板戏。在县城及各公社中小学招收小学员,经过多次考试筛选,最后留下12名小学员组成文艺训练班。他们是:孔萌芽、黄晓云、邓春玲、朱建明、曾光华、闻九荣、王利平、金建萍、余国华、叶艳萍、涂旭英、郭文光。抽调任教歌舞的老师是:下放栗塘松塘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文工团男中音唐迪老师;下放宜黄的原省歌舞团刘国治、李则琴夫妇,刘国治老师曾参加过电影《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戏曲老师由原京剧团武生演员王凤泽、丑角高大成、花旦袁爱华担任,郭光明老师负责操功。另外,还有一些负责教导文化知识、音乐知识的老师,如:许景培、涂苏、朱月华、毛伟才等。班主任由原共大老师周龙恩担任。

        小学员们每天清晨5:30到8:00练毯子功,上午9:00到11:30学习文化、音乐舞蹈知识。下午2:30到5:30学习戏曲知识和练毯子功。晚上7:00至9:30排练戏曲。经常连星期天都不放假,每个学员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训练当中。通过半年训练,学员班就排演出了样板戏中《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沙家浜》中的《军民鱼水情》、《智斗》,《智取威虎山》中的《定计》等折子戏。尔后又排演了《磐石湾》中的《刀对鞘》,《智取威虎山》中的《深山问苦》等折子戏。

        1972年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改称为文工团,任命黄嘉琪为团长,吴方富、林荣中、刘国治为副团长,小学员们白天学习、排练,晚上参加演出,并参加下乡巡回演出,每个人进步都很快。其中武功佼佼者有朱建明、王利平、涂旭英、孔萌芽等,唱功和表演突出的有邓春玲、叶艳萍、郭文光等。1973年黎川文工团和宜黄文工团联合代表抚州地区到省里参加调演也取得了优异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员们在老师的严格训练下,茁壮成长,从一个个学戏少年向年轻优秀演员迈进,在各个行当中崭露头角,担当重任。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通过拨乱反正,落实文艺政策,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振兴京剧,禁演多年的传统京剧重登舞台,黎川文工团也重新正名为黎川京剧团。任命陶文华为团长,林荣中、魏少鹏为副团长。

        1976年到1981年,黎川京剧团又重新繁荣昌盛了五年,这五年间,县里又抽调一批下放各地的京剧老艺人回团,指导带领年轻演员们排演了大量的京剧传统剧目,如《三岔口》、《白蛇传》、《铡美案》、《樊梨花》、《三不愿意》、《打渔杀家》、《红娘》、《玉堂春》、《磐丝洞》等,为黎川城乡和周边县市推送了大量优秀京剧节目。满腔热情地用自己的实力为父老乡亲们送上了一台又一台文化艺术美餐,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后来由于管理不善,或许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可供选择的休闲娱乐方式增多,八十年代后,像全国各地一样,京剧观众越来越少了。

        1982年5月14日,黎川京剧团彻底解散。知青演职员们多数回到原藉,1971年招收进来的小学员们也各奔东西:有的调往政府机关,有的进企事业单位。黎川京剧团走过了她生机盎然的光辉岁月,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这一段艺术生涯,成了老一代黎川人心中一帧精美的画页和值得追忆的往事!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