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声振林木 响遏行云——李多奎轶闻
国粹京剧   2012-01-07 16:12:16 作者:叶君远 来源:东方宽频 文字大小:[][][]

  天赋,加上这种宗教般的虔诚,没理由不成为一代名角。上世纪前五十年京剧的繁荣,是由一大批像李多奎这样的艺术宗教信徒构建的。

  真正精彩的演出历久难忘,上点儿年岁的戏迷准还记得当年李多奎和裘盛戎合作的那出《赤桑镇》。两位演员声情激越、韵味十足的对唱,一句一好,满堂彩。遗憾的是当时无录像,唯有录音。我无缘去剧场,不过单是听广播,就感到了现场气氛的火爆——那真是这个剧目的绝唱。

  人们如今动辄给谁谁冠以艺术家的头衔,可又都知道,真够格的没几个。想当年不兴这么称呼,但李多奎和裘盛戎,却是名副其实的京剧艺术家。

  而今,听说过裘盛戎的年轻人好像还有一些,知道李多奎的怕是很少了。

  李多奎是以唱功见长的老旦,其戏迷甚众。有一次,我和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聊起了李多奎,他说李多奎嗓音条件太好了,高亮圆润,“轻描淡写”地就可以唱得极高,一点儿不感觉窘迫。低音照样打远,声贯满场,字字入耳。要知道,当时不用麦克风!听他的唱,你就能体会什么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并且他不是干卖嗓子,能以情带声,行腔极美,金少山形容为“蜂蜜滋味秋凉韵”,“蜂蜜滋味”好理解,“秋凉”,是指蝉鸣。秋凉时节的蝉鸣少了夏季的干燥,若断若续,缠绵苍凉,萦绕于心。
我舅舅也对李多奎的唱极着迷,他讲过一则轶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舅舅家住在东珠市口鞭子巷,和李家后花园仅隔一堵墙。他发现,凡晚上有演出,李多奎必在后花园走一遍场子。得近水之便,他就站在条凳上,隔墙听蹭儿。每次都是琴师先来,李多奎再缓缓踱出。李口讷,不多说,一个眼神,就开唱。所有晚上唱段,都过一遍,一句不落,一句不敷衍,哪怕是最拿手的《钓金龟》,也一定唱得神定气足。有时还用八张八仙桌拼成一个小舞台,走一遍台步。演出前走场子,当时不算新鲜事,好些演员都这么做。我舅舅还讲过另一则轶闻:当年他常到广和楼听戏,由于戏票不对号,就去得特别早,占好座。反正他年龄小,没事儿,中午一点开戏,上午十点就去了。当时有一位在“富连成”学戏的武生叫江世升,与袁世海先生同属“世”字辈儿,后来成了名角,那时也快出科了,每次演出肯定提前到,在台上先走一遍场子,嘴里打着锣鼓点子,其实演的不是压轴戏,可一样一丝不苟。不过,李多奎那样做,尤让人敬重,一是他长年坚持,二是他早就是大腕儿了。没有对艺术的珍重和痴迷的爱,怕难以做到。

  李多奎,常让我想到西藏转经不止的信徒,感觉他就如同信徒,心系一处,把京剧艺术当成了佛来敬奉。

  今天的京剧自然无法与上世纪前五十年相比,繁华不再。可是如果有像李多奎那样的演员演出,照样火爆,不信您去听听于魁智、张火丁的戏,就会相信我说的不虚。可惜,这样的演员太少了。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看张伯驹演《打渔杀家》​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