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大运河与德州京剧的兴盛
国粹京剧   2020-04-27 09:17:32 作者:王德胜 来源:德州新闻网 文字大小:[][][]

    大运河与德州京剧的兴盛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不仅增加了南北物资交流,更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作为运河重要码头的德州,更是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底蕴,被后人评价为“人文飙起,名卿蝉连,实甲山左”之城(胡朴安编撰《中华全国风物志》)。2008年12月,“中国京剧城”花落德州,更为古老的城市增添了一张绝美的名片。

    大运河与戏剧繁荣

        运河流得繁荣来。明定都北京后,德州有了“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称。永乐年间,德州已是“四方百货,倍于往时”。运河两岸商贾云集,舟车如鳞,产品堆积如山,进入全国33个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之列。大运河还将董子祠、读书台、运河岸边书院与南北文化串联在了一起,进出京城的学子举人、骚人墨客源源不断聚集于此。清末民初修建的津浦、德石铁路在此交汇,更是将德州推到了一个空前的经济文化繁荣时期。

        所有这些,促成了南北文化艺术的交融、渗透与碰撞,有力推动了德州地方戏剧、曲艺的兴盛与繁荣。早年间,运河上有水路班子,演戏的时候舞台搭在船上,看戏的人也是坐着船来看的,把酒临风听戏,别具风味。城里也没有固定的娱乐场所,曲艺团体和艺人演出,就在广场、空地临时搭建戏台演出,好一点的,就是席棚里面了。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的德州城隍庙戏场子最多。城隍庙会每年两届,一届从农历腊月初一开始,一届从农历5月28日开始,会址在现在银座商城的位置,清康熙年进士冯廷櫆曾作诗形容当时席棚剧场的火爆:“柴市东头古道场,乘春儿女竞焚香,茶坊酒肆芦棚下,高歌吴歈赛药王”。

    徽班进京与德州

        据考证,早在1767年,作为京剧前身的徽戏就已传入山东,并和德州的梆子联合会同台演出。当时徽戏的婉约并没有被当地的群众所认同,直到与梆子的高昂激越在德州高度融合后,才最终一飞冲天。

        1776年,乾隆皇帝南巡驻跸德州,常年活跃在德州城乡的徽剧社班到行宫为其演出,受到皇帝高度赞赏。1790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从扬州征调了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台柱的“三庆”徽班入京,成为徽班进京的开始。作为神京门户的德州,不仅为必经之路,更成为四大徽班进京前休整、排练的重要场所和中转站。

        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北京停止娱乐3年,不少梨园弟子远走德州,德州京剧有了较大发展。

        1917年,德州京剧进入鼎盛时期。众多戏曲业余组织在继承传统并努力吸收民间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把民族自强、反对封建压迫的主要思想编成新剧目,在山东、河北一带广泛开展演出活动。1933年,德州驻军七十四师师长李汉章、乔立志在今交通局礼堂和城隍庙东建立了“移风社”和“国民大戏院”,专演国剧。当时京津一带的京剧、评剧戏班常来德州演出。

        这年,“德州富连成”小科班在德州乐陵成立,成为德州京剧教育历史上时间最长、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所科班。学习期间,北京富连成科班的喜、连、富、盛、世五大科班的京剧名家都曾到此授课,主要有:马连良、唐连诗、李少春、赵盛碧、时世宝、著名京剧教育家王连平等。

        1934年,“德州富连成”戏班进济南“大观园”第一剧场演出,颇得好评,送名“山东富连成社”。这个科班曾培养出一批有成就的京剧演员,如长春市京剧团团长宋富林、青岛市吕剧团导演李世兰、德州京剧团王富岩、田富振等。

    德州京剧的新发展

        1950年5月,德州专署建立,教育馆改称德州中心文化馆,兼管戏剧、曲艺团体、艺人和广播、体育等,这段时间是德州文化史上的活跃时期,德州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极大鼓舞了全市人民,人们精神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州先后出现了一大批群众性文艺团体,坚持常年活动的业余京剧团体就有近百个,上演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其中《井台会》、《惠芳担水》还荣获了山东省文艺汇演演出奖。

        始建于1945年8月的德州地区京剧团(现德州市京剧团),是全国成立最早的京剧院团之一。它创办于夏津,前身为“冀南第八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又称“光明剧社”,演出京剧、评剧、河北梆子3个剧种,亦称“三大块剧团”。50年代参加全省戏剧会演,编导的京剧《鹊桥》荣获编剧、导演、演员、集体舞蹈、音乐五个“一等奖”。同时,演出《坐宫》的赵啸澜、杨宝童分获演员一等奖和二等奖。

        德州曾先后走出了“四大名丑”之一张春山;以高派的《辕门斩子》、《斩黄袍》、《斩马谡》等享誉南北的李和曾;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弟子赵啸澜等一大批梨园名角。近年来,京剧在德州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年幼的娃娃,从机关到学校、从城市到乡村,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大批京剧爱好者,真正形成了听京剧、唱京剧、爱京剧的浓厚氛围。在德州,演唱京剧已经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一大乐趣。几年来,先后成立了德州市业余京剧协会、德城区业余京剧协会、胜强少儿京剧艺术学校、德城区陈公庄户剧团等百余家京剧组织。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