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李洪春继承“总讲”
国粹京剧   2012-01-14 11:35:50 作者:刘东升 来源:《菊部赏花记》 文字大小:[][][]

        戏曲剧本是"平面文学",搬上舞台才能算作"立体艺术"。而由"平面"到"立体",需要经过编剧、导演、演员、音乐、美术、服装、道具、灯光、布景以及武打设计,唱腔创作,舞蹈安排等各方面人员的通力合作与发挥,才能使之成为引人入胜的视听艺术。而把各方面人员的创造,集中用文字或其他符号记录在一起的,便被人称作是"总讲"。这种"总讲"大都具有流派特色,所以,早先极其保密,艺人们"宁舍十亩地,不传一出戏",就是指不肯把"总讲"传给别人。可是著名京剧红生表演艺术家李洪春,却曾继承过满满两箱"总讲",从而使他成为无戏不会,无色不能的"戏包袱"。李洪春是怎样继承这两箱"总讲"的呢?

        李洪春是位广师多益的艺术家,他曾拜过刘春喜(谭派)、丁连升(黄派)、谭春仲(靠把)、刘景然(老生)、金牡丹(青衣)、孙文奎(武术师)等名家为师。20岁时又拜在老三麻子(王鸿寿)门下。王是一位腹笥渊博的艺术大师,他曾以重金收买和记录了很多传统戏的"总讲",并密藏不露。1923年9月,王因病由北京回上海时,把两只鼓鼓囊囊的大柳条箱子寄放在徒弟李洪春家中,而把盔头、戏衣、靴履以及刀枪把子等较不重要的演出行头与道具带走了。回上海不久(1924年),王便病故于寓所,李洪春闻讯悲痛欲绝,他执弟子礼,素衣缟服,沉郁寡欢。因当时军阀混战交通阻断,无法南下奔丧,只得在北京中山公园内的"来今雨轩"设灵堂,焚香燃烛,以寄哀思。

        丧祭后他想起老师临走时存放的两只箱子,立即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各种剧目的秘藏"总讲",顿时潸然泪下。他想,恩师动身南返时,所有行头细软全能带走,为什么单留两箱"总讲"不带?这分明是有意留给自己的艺术财富!而箱内除老师生平常演剧目的"总讲"外,还有鲜为人知的《岳飞八收》总讲(即《收杨再兴》、《收何元庆》、《收余化龙》、《收伍尚志》、《收关铃》、《收曹成》、《收张立、张用》。这些"总讲"从艺术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价值连城,足以使他受用终生。果然后经李洪春细心阅读和潜心研求,终于得到较好的继承,促使其成为京剧艺坛上屈指可数的"戏篓子"和"戏包袱"了。很多演员及戏曲研究家,有不曾听过和不曾见过的剧目,都去请教于他,李老都能如数家珍般地一一讲出,并确切无误,诚然是得力于这两箱"总讲"。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看张伯驹演《打渔杀家》​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