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瞎咧咧之《梨园少将》
国粹京剧   2012-02-01 12:22:15 作者:crn 来源:杭州19楼 文字大小:[][][]

        看完《空中剧院》播出的京剧《梨园少将》后,我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了一个问号。“应该用什么样的词来定义这出京剧比较合适?”

        我觉得“新编京剧”这个词的外延太广,对一出特定的戏来讲,“新编”有点含糊其词。新编,既可以认为是题材,也可以理解成表演形式,还可以认为是对京剧的本体的一种“改良”。

        我们已经习惯了“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这一说,那么,根据剧目题材的不同,是不是可以把上演的一些新戏划分为“现代新编历史京剧”及“现代新编京剧”这两大块。冠以“现代”一词,主要区分是伴奏的方式。因为现在的每一出新戏的伴奏基本上都是大型乐队,或交响、或民乐、或交响与民乐混搭,与传统京剧文武场的伴奏大相径庭。(暂且不论这样演奏的优劣)而“现代新编京剧”只是为了和上世纪的“样板戏”做个区别。

        所以,我想,这出京剧《梨园少将》是不是应冠以“现代新编历史京剧”比较严谨一些。呵呵,不知道这样的咧咧会遭“拍”乎?

        好,现在“咧咧”戏。

        京剧《梨园少将》是以真人真事改编而来。

        上海优伶潘月樵不堪1911年的中国,朝廷腐败,民生凋敝。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朝已岌岌可危。而此时的上海,人们仍在醉生梦死中……潘月樵的师兄赵子登被青帮老大范汝成逼迫翻高台,命丧新舞台。潘月樵怒斥恶贼,怎奈青帮势大,为了新舞台和众人的生计,只得含悲忍辱委曲求全。潘月樵在静香楼照顾负伤的革命义士王天蔚时,从王天蔚口中他第一次听到“均天齐民”的革命思想,从此便将建立共和奉为自己的理想。潘月樵慷慨捐银资助革命,并组建“伶界敢死队”,用火攻的办法拿下了江南制造局。为此孙中山特赐潘月樵少校军衔并颁下“急公好义”的勋章。担任了调查部长的潘月樵踌躇满志,“截糜支,裁庸员”准备大干一场。怎奈官场腐败,事与愿违,改革遭遇惨败。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潘月樵重新回到新舞台唱戏。袁世凯滥杀革命党,悬赏重金要除潘月樵。范汝成定下毒计,围困新舞台。就在这危难时刻,静香楼妓女静娘,不顾安慰前往新舞台报信。在静娘和众人的掩护下,潘月樵得以脱身。静娘却被范汝成毁容。

        十年后,潘月樵隐居偏僻的山村。静娘受新舞台经理夏耀山临终嘱托来寻潘月樵。二人相见百感交集,互诉衷肠。最后静娘留下曾被潘月樵鄙弃的珠宝盒后悄然离去。从此潘月樵倾家办学,实现理想。  

        这出戏是在“上海大学”的剧场里录制的。当传统与现代相遇,当古老与年轻相会,方寸舞台上又会腾起怎样艳丽的火焰?

        纵观全剧,我们不难体会到京剧《梨园少将》的编导演的一番心思。我们看到了舞台上虚拟与现实在融汇,我们可以体悟到舞台的搭建走在了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的大道上。舞台做出了一个仿三维的空间,给观众留下了想象;同时,布景上做的两扇小门,让旧时舞台上的“入相”、“出将”跨越了世纪,来到年轻的学子们面前,让他们可以一览当年风景。

        不拘于表演形式,根据角色的需要,让演员在“传统戏”和“民国戏”之间穿梭,而且还大胆移植了传统京剧里那些脍炙人口的唱腔段落。第一场里潘月樵哭赵子登的唱段最后一句,似乎就有《白帝城 哭灵》的影子;第二场里静娘在吐露对潘月樵的爱戴情感时的【四平调】,又有了一点《贵妃醉酒》的味;第五场静娘去为潘月樵送信的那一段类似《探谷》的唱腔及身段,还有潘月樵的【二黄导板】“ 进祖庙不由人心中悲惨”句,等等。有了传统戏唱腔的点缀,新编的唱腔听起来也悦人耳膜。

        事实上,我对李军的音质及表演总是有那么点隔阂的。尤其是音质。可能这就是李军的标志吧。这回看《梨园少将》,似乎这样的隔阂少了些许。不能说李军在《梨园少将》里已经很完美了,但是,经过他的表演对角色的诠释,我想,潘月樵这个人物已经走进了观众的心里。同样,通过熊明霞的表演,静娘这个人物也赢得了观众对她的同情和怜悯。一些身段表演,如在雨中奔跑,在泥泞的巷里过水塘、滑到等技巧,做得让观众一目了然,知道了这些程式动作的含义。还有一点可说的,第一场时的范汝成、潘月樵、静娘等几位的对唱气氛很浓,给观众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我不知道看现场的观众坐在剧场里,有没有对乐池的“浅”在意。至少在荧屏上,那一溜演奏员的脑袋似乎成了装饰舞台的盆景,小提琴的弓上上下下和指挥捧来来回回,实在有碍观瞻,希望摄像师有比较好调度;

        有一点浅见,认为不必太渲染桂婆婆的疯,而且这个“疯”的表演有点失真了,小朋友怎可能会和一个如此亲密接触?可以直接上静娘,并在静娘的唱段里把桂婆婆的命运作交代;第六场戏里潘月樵与静娘的相遇似乎缺少一点铺垫或者过度。

        “戏院乃众生之大学堂,台上优伶,百姓之启蒙先生”。吾是《空中剧院》学廊里一懵懂之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王怡《穆柯寨·穆天王·大破天门阵
看大连京剧院《秦香莲》
看窦晓璇李宏图《玉簪记》​
青岛京剧《东方大港》两组主演
看现代京剧《长空烈焰》​
为风雷京剧团《舍命全交》叫好
路洁专场演出“艺路澜芳”
郭凡嘉汇报演出惊艳舞台​
《虹霓关》登台长安大戏院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