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兵团京剧院
国粹京剧   2022-01-20 09:10:50 作者:周海鸥 来源:腾讯新闻 文字大小:[][][]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兵团京剧院

        兵团京剧院原为第九军京剧团、第22兵团实验京剧团。50-60年代的兵团京剧院名角云集、阵容强大、流派纷呈,既擅长传统戏,又创作了不少现代戏。兵团京剧院常年坚持为基层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他们为兵团的军垦战士和广大各民族群众带去了高水平的精神文化食粮。

        1956年4月至8月,兵团京剧院二团组织慰问演出队50余人到北疆地区作为期四个多月的巡回演出。其中在伊犁垦区新源县农四师十团农场(今四师72团)、驻尼勒克县的农四师二牧场(今四师79团)、驻巩留县的高尔基农场(今四师73团)、驻霍城县的农四师五〇农场(今四师66团)等军垦农场为军垦战士们演出。同时,演出队还来到巩乃斯阿拉吐拜乡(今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霍城县的惠远乡、伊宁市等为地方各族群众演出,不仅使众多少数民族乡亲们第一次看到了精彩的京剧演出,还扩大了新疆兵团在当地的影响力。

        京剧院二团在基层慰问演出时条件很艰苦,既没有舞台更没有剧场。演员们每到一地就自己动手装卸服装道具、搭舞台,或者在平地上挖坑、栽杆子、拉大幕,通常由身手敏捷的武生演员爬到杆子顶上栓大幕、装汽灯。在新组建的农场条件则更艰苦,京剧院二团来到位于伊犁河畔新开垦的农四师高尔基农场,这是个在草地和苇塘上开发出来的农场,蚊子、小咬多的难以计数。晚上演出时,蚊子会遮住汽灯的光,看戏的观众在台下要穿着大衣、毡筒,戴上帽子,手里还得挥舞毛巾赶蚊子。演员们在舞台上简直张不开嘴,一张嘴蚊子就往嘴里飞,被叮的浑身是包,但是大家不管这些,照常演出。有时在七、八級大风里演出,幕布被刮的滿天飞,髯口在嘴上挂不住,演员们就一手抓着胡子,一手抓住衣服坚持演唱。一阵大风吹来,花脸演员于鸣奎的胡子被吹到了空中,于鸣奎一个箭步冲上去把胡子抓住,戴到嘴上继续唱......看到这一幕,观众们都乐了,于鸣奎也乐了!

        1965年,兵团政治部艺术剧院撤销,所属各戏曲院团要求下放给各师。兵团京剧团原计划下放给农八师,由于特殊原因,导致农八师未接收,京剧团没送出去,就留在政治部,成为兵团直属戏曲院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