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沙桥饯别》的前世今生​
国粹京剧   2022-11-09 10:07:02 作者:胖胖的仙女 来源:网易 文字大小:[][][]

被称为余派老生“王帽戏”经典的京剧剧目《沙桥饯别》的前世今生

        《沙桥饯别》一直作为一出余派老生的经典剧目活跃在舞台上。但实际上,余派老生的创始人余叔岩先生却从来未演出过此剧,只是灌过此剧一个唱段的唱片。

        《沙桥饯别》剧情异常简单。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信奉佛教,欲派高僧往西天佛国取真经,陈玄奘应召愿往。太宗大喜,不仅将其认为御弟唐三藏,并亲书通关文牒。还于次日亲率众臣将唐三藏送出国门,设宴于沙桥为之饯行,惜惜而别。记载《沙桥饯别》一剧故事最为完整和详备的则是被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小说《西游记》。

        现在京剧《沙桥饯别》的剧本来自于昆曲演出本《北饯》,唐僧最早也是由老旦扮演。昆曲《北饯》的来源则是前清宫廷《西游记》的连台本戏《升平宝筏》。京剧《沙桥饯别》应该是由《升平宝筏》改编而来,类似于这种改编的剧目在京剧中占有相当数量,包括三国戏和杨家将故事等。

        在余叔岩之前,京剧《沙桥饯别》本是一出以唐僧为主角的老旦戏。老旦诸名家中,据说龚云甫常演此戏,还有须生宗师谭鑫培之父谭志道工老旦,也常演此戏。但这出戏的演出并不普遍,应属冷门戏。剧中唐太宗这一人物,由老生应工,是仅次于唐僧的角色,据说王凤卿与龚云甫曾合作此剧,王凤卿饰唐太宗。而作为谭派、余派的老生们,是很少上演这类“王帽戏”。

        那么这出《沙桥饯别》又是如何成为后来的“余派经典”的呢?

        据说:余叔岩当年被称为京剧老生界的祭酒,他的唱工功力尤其不简单。特别是一些不为行外人所知的提气、运气、吸气、吐气、行腔、咬字的门径,对他来说当是一一尽悉。说到底他在台上所唱的尽管全是谭派名剧,但他私下在家吊嗓时,却是经常要吊很大段的唱腔,而且总是以很高的调门(比台上演出时要高出半个到一个调)来吊嗓,常常使尽全力喊唱一些奎派(张二奎)的王帽戏,如《摘缨会》及《沙桥饯别》的三眼唱段。

        吊《沙桥饯别》非“提龙笔”这段莫属。这段慢板,共十句唱词,腔调动听,属“摇条辙”,唱韵脚时需要特别用力,提足中气,用足口劲,用嗓音一气喊出,加上胡琴、板鼓的尺寸渐次加快,最能显出“王帽戏”的雍容华贵,气魄雄伟。余叔岩正是掌握了这段唱中帝王的气度,赋予它富丽堂皇的色调,听起来很有些宫廷的生活气息。尽管是非演出之用,但余叔岩确实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余叔岩这段唱化用了谭鑫培《朱砂痣》的唱腔,堪称“炉火纯青”,所以确实也不失为余派经典了。后来,余叔岩灌了这一段唱的唱片,立刻成为家弦户诵。凡是学余派的人,差不多全会这一段,都是以余氏的唱法为圭臬了。

        自灌片之后,余叔岩的这张唱片影响了众多“学余”之人并蠢蠢欲动。陈大濩曾求计于刘曾复,刘把由小生扮演的玄奘的本子给了他,还帮他设计了一段二六唱腔。回到上海后,陈大濩约姜妙香合演了此剧,一炮而红。到了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前夕,梅大师女公子葆玥和王树芳恢复了原来《沙桥饯别》老旦的演法。也是刘曾老给的她俩王凤卿、龚云甫的合演本。后来,王树芳等携此剧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等地巡演,均颇受欢迎。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