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在中国大戏院看杨宝森演出京剧《桑园寄子》
国粹京剧   2023-01-19 10:49:43 作者: 来源:网易号 文字大小:[][][]

在中国大戏院看杨宝森演出京剧《桑园寄子》

        在杨宝森先生的剧照中,我特别看重这一张《桑园寄子》(下图)。那朴素、静雅而深沉的形象、鲜明地体现着杨先生的风格,映出了他非凡的艺术气质。

杨宝森 京剧《桑园寄子》

        1956年9月8日,我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看过杨宝森的《桑园寄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那时我正读高中,记得在看戏之前、我的语文老师张纪方先生已经给我讲过“伯道无儿”这一成语的来源:

        据《晋书》和《东晋演义》载,因为适逢石勒的兵乱、邓伯道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弟弟的遗孤逃难,行至中途,两个小孩都劳乏不堪、邓伯道又年迈力衰,只能带着一个孩子逃走。于是,他忍痛将自己的儿子绑在桑树上,背着弟弟的孩子去了……后来,他竟然“卒以无嗣”,所以“时人义而哀之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京剧《桑园寄子》,经谭鑫培、余叔岩、杨宝森三代人不断的精心创造,成功地在舞台上演绎了这一动人的故事。

        杨先生演那场《寄子》时,天津市京剧团建团不到一个季度,剧团阵容坚强。那天压轴戏厉慧良的《林冲夜奔》之后,杨先生扮演的邓伯道登场。演邓伯俭妻金氏的是谢虹雯,她这出戏得自王瑶卿的传授,身段、做表都有准谱。两小孩邓元、邓方由幼年傅景波、苏德贵扮演。

        邓伯道的髯口挂黪三。"祭坟"一场戴员外巾,是安工老生的扮相;"逃难"起,就是这张照片中典型的衰派老生了:头戴黑色高方巾、外系黄绸条,身穿古铜色褶子、外系白腰包,脚下是蝠子履,一派古色古香。

        "叹兄弟"、"见坟台"唱段,杨宝森的演唱不愧为最新典范,再佐以杭子和的鼓、杨宝忠的琴,锦上添花。两个娃娃生的【二黄】唱段也产生了强烈的剧场效果。

        尤其是苏德贵的【导板】"跪坟前只哭得珠泪滚滚"翻高又是一个"满堂彩"。非常入戏的杨宝森也深受感染,后面的三句【散板】唱得动情之至(苏德贵和傅景波后来都考进了天津戏校)。

        那天的"逃难"和"寄子"益发精彩。杨宝森的【二黄慢板】首句"走青山望白云",唱出了磅礴而雄浑的气势。其意境恰如青山之高远,白云之淡雅。"山又高水又深无计可奈"一句著名的"九板半"长拖腔,于中低音区回旋中,韵味愈加醇厚、浓郁,突出显示了杨派的演唱特色。

        邓伯道和弟媳被乱军冲散,惊急中寻找小孩,他倒退着往台前,突然脚下一绊,回身朝台口走了一个干拔的吊毛,起落之好均非同寻常;轮番背负两个小孩时,甩髯、抖髯的技术性表演亦皆十分到位,显出坚实的武功根底。

        最为难忘的是舍子的种种神情。照片所摄是写血书时演唱那血泪进发的"我此时间顾不得父子恩爱"【二黄散板】的一个镜头。邓伯道将血书留在绑负桑树上的邓元衣内,背起邓方准备离去,邓元高叫"爹爹",邓伯道回首一声令人痛心彻骨的"儿啊……"欲行又止,以慈爱而内疚的目光再深看了亲儿一次,接下来面对全场有一个形若沉思的凝滞眼神,最后一顿足走了。

        下场前,那凄楚万状的眼神似乎照射着剧场的每一方位。时过四十余年,那情景依然还在我的眼前。

        本文原题为《教忠教义 大雅大醇》,作者王家熙,载于《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第24期(总1003期)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