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谭元寿谈《沙家浜》
国粹京剧   2011-06-13 10:06:06 作者:牛春梅 来源:北京日报 文字大小:[][][]

 
谭元寿当年在《沙家浜》中饰演郭建光的剧照。 

        6月5日,这个晚上对于传承七代的谭派艺术来说,无疑将是一个特殊的晚上。谭元寿36年后,第一次重返《沙家浜》演出现场,谭门三代也是第一次同时站在《沙家浜》的舞台上。

  10年千场演出没B角

        1965年的一天,正在长春拍摄电影《秦香莲》的谭元寿,接到电报让他速回北京,出演京剧《沙家浜》中的郭建光。

        《沙家浜》改编自沪剧《芦荡火种》,1964年北京京剧团(今北京京剧院)将其改编成为同名京剧。1965年,该剧更名为《沙家浜》,剧中主角从阿庆嫂变成了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一下子从配角到主角,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就这么落在毫无准备的谭元寿身上。

        唱腔高亢,还要有武功底子,谭元寿事后回想,也许是这两条让他成为郭建光这个角色的人选,他不仅嗓子好,而且是武生开蒙,从小在科班打的基础。当年为《沙家浜》设计唱腔的陆松龄晚年跟谭元寿次子谭力曾回忆说:“当时给你们老爷子设计的唱腔已经特别难了,但他唱起来还是有富余。”

        为了排好这出戏,谭元寿把铺盖卷儿都搬到了剧团。那时,北京京剧团团址在今天虎坊桥工人俱乐部附近,谭家住在大栅栏,不过一两站的路,他愣是几个月没回家。有时谭力曾去给他送衣服什么的,他都顾不上说话。那个夏天的画面一直留在谭力曾的记忆里,父亲穿着个大背心满头大汗地在那里排练,还和李慕良、陆松龄等人研究唱腔。

        《沙家浜》首演是在上海,因为大受欢迎,一连演了40场。剧中郭建光的戏份非常吃重,《坚持》一折几乎都是高八度的唱腔,别说是演出40场,就是连演4场,许多演员都坚持不下来。“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演下来的,全凭着年轻吧!”谭元寿回忆起那时的自己,都觉得有些陌生。

        剧组其他角色都有B角演员,只有郭建光这个角色,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演员,10年间近千场演出,都是谭元寿一个人演,直到1974年耿其昌进入剧组。

  30多年未再碰《沙家浜》

        谭元寿经常说:“没有《沙家浜》就没有今天的我,这是我的命运之戏。”

        可以说,《沙家浜》在艺术上成就了谭元寿。当初名不见经传的他,因为郭建光红遍大江南北,表演功力也获得很大提升。

        《沙家浜》是现代戏,但谭元寿没有将现代戏和传统戏完全割裂开来,而是将传统戏的程式化带入《沙家浜》,演员的身段、武打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剧中郭建光有一处下场的戏,他没有按现代的方式走下去,而是用传统戏的走法,踱步下台。一点小小的改变,就让戏味更浓了。

        演完现代戏,回过头再演传统戏,谭元寿又融入了现代戏的表演方法,唱腔没变化但人物表演多了。现代戏本来是没有流派的,但因为他演的郭建光太出彩,《沙家浜》被默认是“谭家戏”了。

        谭元寿的父亲谭富英对他要求一直很严格,解放前,有一次谭元寿在“富连成”科班学戏时被打了30板,屁股都被打烂了,血肉粘到了裤子上,谭富英看了却说:“你这叫挨打啊?还不到我的三分之一呢。”后来,谭元寿演郭建光出了名,但父亲从来不夸儿子,只是给提意见,找不足。不过,谭力曾却看到,祖父看到报纸上报道谭元寿的文章总是满脸的激动和骄傲。

        上世纪90年代,《沙家浜》等戏恢复演出,剧组其他人都再度演过整出或是折子的《沙家浜》,唯独谭元寿30多年间再也没有登台演过这出戏。他说,年龄大了,很多音符太高已经上不去了,演出就要将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演员有时候要遮丑”。

  •   链接   

  谭门传奇

        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京剧流派,谭派老生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京剧到了谭鑫培时代,完成了从草创到成熟的过渡,真正走上了艺术化的道路。一些著名的京剧艺术流派都是先学习谭派艺术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谭派现在是六代嫡传,从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到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如果算上谭鑫培的父亲——老旦演员谭志道,共有七代从事京剧,这无论是在世界戏剧史还是京剧史上都是难得的。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看张伯驹演《打渔杀家》​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