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烟台“京剧码头”的八十年代
国粹京剧   2013-03-02 10:27:54 作者: 来源:烟台晚报 文字大小:[][][]

    烟台“京剧码头”之名由来已久。1898年,京剧首次登临烟台这座商埠码头,并在烟台扎下了根,你方唱罢我登场,烟台由此成为北方重要的“京剧码头”。1906年,大连人张子禄意识到烟台这座“京剧码头”在全国京剧界的地位,投资修建了“德桂茶园”(那时戏院内设茶座,故称茶园),1916年更名“丹桂大戏院”。1907年起到1927年,一代宗师麒麟童周信芳五次到烟台搭班唱戏,并创建烟台梨园公会,烟台“丹桂”成为了他唱红的舞台。自此,烟台“丹桂”走向全国,众多名角纷纷前来,许多京剧演员甚至以来此唱戏为荣。“京剧码头”名副其实。

  遥想当年,戏园昼夜演出,生意极好,据说白玉幌、花玉莲等排演的《诸葛亮招亲》在丹桂戏园连唱数月,仍旧爆满;麒麟王灵珠等排演的《狸猫换太子》一戏在丹桂演出时,票价涨到每座一吊钱,戏迷仍旧踊跃;马德成、李吉瑞、杨月楼、荀慧生、程砚秋、尚小楼、马连良、张君秋等新老名家都在此唱过戏。也有人说,“京剧码头”的繁荣似乎更多地停留在了那个时代,而那些“红红火火”也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变成了“传说”。

  不过,上点年纪的烟台老戏迷还能隐隐约约地想起,即使放下那些遥远的“传说”,这座“京剧码头”还曾有过一个辉煌的“八十年代”。那时,全国京剧名家再度纷至沓来,那时,现代京剧《蝶恋花》曾在胜利剧场(丹桂戏院)连演54场……原烟台京剧团业务团长、72岁的何冠奇先生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所谓的“八十年代”当然不仅仅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是“百废俱兴”之后的“百花齐放”,那是“京剧码头”的又一个高峰。

  如同很多人曾经追忆并难忘的一样,“八十年代”只是一个符号,但却代表一份永远深情的怀念。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