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马最良四进古城汴梁
国粹京剧   2013-05-21 10:27:42 作者:刘海永 来源:中国戏剧网 文字大小:[][][]

        马最良,原名马叔良,1913年出生于上海,原籍北京,回族艺术家。他自幼聪明,8岁登台,13岁唱正戏,少年即崭露头角,与李万春、蓝月春、王少楼并称为“童伶四杰”。在京剧界,有“南麒(麟童)北马(连良)关外唐(韵笙),西北有个马最良”的雅称。他年轻时曾3次来开封演出,晚年曾在开封京剧团工作数年,并定居开封。他演出的剧目,给开封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氏五常 白眉最良

        马最良的父亲马昆山攻老生,由于酷爱京剧,作为票友他一度下海。京剧大师马连良是他的堂兄。马家几代人都与京剧艺术结缘,生末净丑,文武场面几乎都有马家艺人。马最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饱受熏陶。他聪明勤奋,学艺刻苦,在六七岁时,就登台为父亲配戏。一个偶然的机会,年少的马最良作为正生替父登台,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以一个角儿的身份登台施展才艺。父亲忐忑不安,为他把场。但是,台帘一挑,马最良举步亮相,稚气全无,自始至终表演得轻松自如,他身段潇洒、唱腔婉转、白口利落,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从此,马最良开始走上京剧舞台。他曾得到过潘月樵、瑞德宝、贵俊卿的指点,先后拜鲍吉祥学余派,拜马连良学马派。由于和堂兄马连良接触机会更多,他对马派艺术较为了解,他结合自身条件,刻苦钻研。在堂兄马连良的传授和指导下,他的技艺愈发成熟。

        马最良承继家学,博采众长,为马派艺术的开拓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从青年时代起,马最良便悬牌挑班,走南闯北,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艺术实践。他在京、津、沪、鲁、豫、陕、甘、川、晋各地均做过出色的演出,享有盛誉。《扫松下书》是京剧舞台上常见的剧目,马最良演来,却曾获得36次喝彩,可见他的才能和创造力非同一般。马连良看到堂弟才艺不群,为勉励其继续奋进,便为他更名为“最良”,并赠号“白眉”。他勤奋好学,不断探索、艺术日臻完美。在西安,当时还流传着马最良虚心向秦腔和其他兄弟剧种学习的佳话。由于他不断汲取各家之长,深得马派精髓,所以驰名西北,蜚声艺坛。马连良在北京和李万春同班时的上海友人、著名书法家步林屋还曾赠他写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横幅。

    四进古城 享誉汴梁

        1932年9月,韩复榘主豫以后,开封西大街文化书社经理梁子恪将“人民会场”租下,取广开智慧之意,改名为“广智院”(1935年又恢复“人民会场”名称)。广智院先是经营电影,后为扩大盈利,开始邀请著名演员演出。1933年8月5日,马最良应邀来开封演出。通过查看当年广智院的戏剧海报可以看出,马最良首次来汴演出阵容强大。演员包括李喜隆(架子花)、李玉田(老生)、徐艳云(青衣)、张醒州(净)等,演出的剧目是《范仲禹》(带《黑驴告状》)。《范仲禹》取材于《包公案》,演的是宋代书生范仲禹携妻儿进京赶考,回来途中又去看望岳父、岳母,遭遇不测,儿子被猛虎衔走,妻子被告老太师葛登云抢走。范便径直往葛府索妻。葛登云假意款待,将其灌醉,送入书房。又遣家丁葛虎刺杀之,葛虎反被煞神所杀。葛登云反诬范行凶,将其乱棍打死,装入箱中,抛弃郊外。恰在此时,范仲禹金榜题名,差人到处寻找状元,在郊外寻到了死而复生的范仲禹的一段故事。马最良在剧情后边增加了范仲禹的黑驴去开封府告状,包公审案,惩治葛登云,救还范仲禹的情节。马最良在开封凭《范仲禹》一炮打响。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马最良演出了《九更天》、《焚绵山》等剧目。此次演出是广智院改革后首次邀请名角儿出演国剧,开开封市对号入座之先例。

        1936年8月,开封名士孙佛生、巨商李运隆等邀请商、学、军、政各界组织“易俗国剧研究社”,研究国剧改良并约请北平名伶来汴演出。1937年2月,马最良第二次来开封演出就是在应“易俗国剧研究社”之约。马最良在人民会场上演《十道本》、《法门寺》、《貂蝉》等戏,轰动开封城。开封的一位老戏迷说:“我当初看过马连良先生演《十道本》,可能由于年岁的关系,一些念白被删除了;最良先生没有删,功力很强,把早期完整的台词念给观众,很卖力气,听着过瘾。”在《十道本》剧中,唱做兼重、念白尤多,马最良最为拿手。1937年2月15日《河南民国日报》曾这样评价马最良的演出:“他前面饰演褚遂良、后面饰演老王,扮作大雅,合身份。”

        1946年春,穆培卿、李志仁、王一成3人合股,将日伪时期的华北电影院整修后重新经营开业,改名为大华戏院。戏院把楼上改为包厢,以演京戏为主,遂邀马最良先生来汴演出。此次演出阵容较大,马最良亲率马四立(丑)、马金武(文武老生)、任意亭(丑)、李元瑞(武生)、宋耀芳(青衣花旦)、耿岭秋(花旦)、金少春(刀马旦)、裴世英(花脸)、陆宏勋(花脸)等班底扎实的京剧班来汴,在此演出《借东风》、《十道本》、《大劈棺》、《翠屏山》、《四郎探母》、《四进士》、《乌龙院》、《欧阳德》(连台本)。此次,马最良在开封时间略长。据《开封市戏曲志》记载:“直到开封解放前夕的1948年8月初,马的戏班因入不敷出而解体。马最良也随之他往。”离开开封的马最良,1949年在兰州参军,随王震同志的部队开赴新疆,后来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京剧团,他担任副团长。

        马最良第4次来开封是在“文革”期间。为了普及“样板戏”,1970年6月,在开封市曲剧团基础上成立了“开封市京剧团”。当年马最良在新疆,先是被错划为“右派”,在“文革”中受到了冲击。1973年,开封市京剧团从千里之外的新疆建设兵团邀请马最良到开封(一说被下放到开封),马最良举家迁徙,定居开封,住在文庙街18号。马最良对开封有十分深厚的感情,他是怀着开封是第二故乡的心情开始工作的。一到开封,他就加快“样板戏”的排练。他热心接待每一个登门求教者,还主动为青年演员作示范、辅导。1975年9月,开封市京剧团撤销。后来马最良曾赴石家庄、昆明、北京等地演出。1979年他被平反昭雪,分配至开封大相国寺管理处工作。据开封著名作家王少华介绍:“记忆中马最良曾在相国寺把门,与我父亲很熟,30多年前来俺家喝酒时,他还说到马连良在开封的事情。”

        马最良善于运用马派之长,并能吸收他派精华,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他会的戏很多,常演剧目不下百出,传统戏有《失印救火》、《春秋笔》、《击鼓骂曹》、《失空斩》等,现代戏有《龙江颂》、《海港》、《平原作战》、《奇袭白虎团》等。戏里不知身是客,且把开封作故乡。舞台上,他举止潇洒、感情真挚,吐字发声铿锵有力,行腔运用圆润流畅。他的表演以情带声、寓声于情、声情并茂,常使观众情趣横生。至今,开封的不少老票友仍对他念念不忘……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