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谭孝曾:用青春接力京剧传承 延续国粹文化
国粹京剧   2014-07-29 11:35:35 作者:王龙龙 邵志凯 张露丹 来源:中国青年网 文字大小:[][][]

     时至今日,京剧已有200多年历史,谭氏家族便经历了170年,七代40余人先后投身京剧事业,创立一门艺术派系并且传承下来,成为梨园界的佳话,也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罕见现象。在别人眼里或许是羡慕、钦佩,可在谭孝曾心里装的却是责任和使命,他始终关注的是如何演好戏、教好戏,把京剧和谭门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谭孝曾出生于1949年,是京剧谭门第六代传人,系京剧名家谭富英之孙、谭元寿之子。1968年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师从王少楼、杨菊芬、诸连顺、徐元珊等人。代表戏曲有《定军山》、《失空斩》、《四郎探母》、《群英会》、《龙凤呈祥》、《将相和》等。

 

京剧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 中国青年网记者邵志凯 摄

  出身梨园世家 “偷考”戏校时不会唱戏

  “小时候,家里没有催我报戏校,也不教我戏曲,我心里很难受,难道是他们对我的前程不关心吗?”谭孝曾回忆说。看着周围亲戚朋友家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们都去报考戏校,10岁的谭孝曾自己偷偷去报考了北京戏校,但是因为学历不够未被录取(当时要求初小四年级毕业)。第二年,谭孝曾再次“偷报”了北京戏校。

  然而这这次却闹了个“笑话”。监考老师让谭孝曾唱一句戏,谭孝曾回答说,自己一句也不会唱。老师们很惊讶,最后只能让他唱了一首歌,听听他的嗓音条件。就这样,谭孝曾以一种并不专业的方式进了戏曲学校。出身梨园世家还要进戏校,可能是很多人不可理解的事情,谭孝曾说,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要付出很多,要流汗流血,进戏校可以打基础,自己的祖辈们都是科班出身。自此,谭孝曾开始了8年多的戏校求学历程。

  谭孝曾回忆起当时学习的情况,“当年,我祖父谭富英是高祖谭鑫培亲自送到富连成(京剧的一个科班),一开始他们不敢收,谭家的后代怎么教啊,重了不是,轻了不是。高祖就说,别人的孩子怎么教,我们孩子就怎么教,如果有特殊化,那就是我的孩子更严格。因此祖父和父亲挨的打是别人的两倍,后来,到了我也是一样。”后来谭孝曾的儿子进戏校,谭孝曾的父亲也是一样的教导方式,他跟学校老师说,“现在孩子打不得,我的孩子可以打,不打不成才。”严格的学习要求和名师王少楼的教导,让谭孝曾打下了扎实的京剧舞台基础。

  “每周末放假回家,祖父就会问我学了什么戏,让我唱一段。我唱完后,祖父就说挺好,但不给任何辅导。”出身梨园世家,祖父、父亲都是京剧名家,在这时却不给谭孝曾任何指导,这让谭孝曾很费解。后来谭孝曾毕业后,祖父谭富英解释说,作为家长不能干涉教师的教学,否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而尊师重道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谭孝曾,逢年过节必到老师家中拜访。

谭孝曾在《定军山》中饰演黄忠

  首次登台演戏都来捧场 祖父父亲却未出席

  艺术之路的第一次总让人难以忘怀,1961年1月,谭孝曾第一次在剧院登台演出,演《二进宫》。此时谭孝曾入戏校不到四个月。全家人一方面想看看谭孝曾的学习情况,一方面更是为他高兴,毕竟谭孝曾是家里的长子长孙,因此全家人都去了剧院,然而只有父亲谭元寿和祖父谭富英未到场。

  那时,谭孝曾并不理解,“后来自我的儿子谭正岩开始登台演出了,我终于明白,不去看,是因为心里紧张,不敢看。”出身梨园世家,谭孝曾明白这舞台的分量,明白角色的重要,稍有纰漏家里人会更加着急,更担心。当日演出观众叫了11次好,谭孝曾回家把现场演出结果和观众的认可告诉祖父谭富英时,谭富英高兴至极。1962年,正好电视里转播谭孝曾的戏《断密涧》,祖父守在电视机前看,高兴时打拍打得面前的茶杯、烟灰缸都掉在地上。

  从那时起,谭派艺术将后继有人的想法或许已经开始浮现在了谭富英脑海里。“我们是京剧世家,非常希望继承家族事业,有了进步和成绩后他们是非常欣慰的。”谭孝曾回忆说。不过对谭孝曾最大的鼓舞和支撑力量是来自观众的掌声和认可,“这比金钱更重要,那种享受一般人感触不到,有了戏迷,有粉丝团,说明你的艺术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是从事京剧艺术的追求和愿望。”

  自谭孝曾的儿子谭正岩登台演出以来,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三代人曾多次同台演出,谭孝曾、闫桂祥、谭正岩一家三口也多次同台演出,这也成为梨园界的佳传。

谭孝曾联手父亲谭元寿(中间)、儿子谭正岩(左侧)三代人同台演出《失空斩》,共同饰演诸葛亮

  满园桃李传天下 梨园芬芳号长春

  在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节目中,朱军曾问过谭正岩为何要继续从事京剧事业?谭正岩回答说:责任。这让谭孝曾很感动,“确实是这样,谭家已经7代,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我们面临着谭派是不是能够传承下去,如何把京剧发扬光大的问题。”

  “除了本门本家本派之外,还要广泛收徒,桃李满天下,把这些种子撒下去,让京剧艺术、谭派艺术传承下去。”如今谭孝曾已经66岁,父亲谭元寿已经近90岁高龄,谭孝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使命,由于父亲年事已高,谭孝曾便替父授艺,到天津、上海等各地说戏、拍戏。

  除了在国内传播传承谭派和京剧艺术,谭孝曾还忙于京剧的国际展示和传播。自1979年第一次出国演出以来,他走遍了欧洲、北美、拉美、非洲等各地区国家,巡回演出,得到了国外的认可和尊重。一次在日本演出,50天演了30多场《失空斩》,每一次演出都有新的体会,每天都会有新鲜感,持续的激情演出也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谭孝曾(左)与儿子谭正岩(右)同台演出《龙凤呈祥》,谭孝曾饰演刘备,谭正岩饰演赵云

  京剧国粹进校园 关注青少年戏曲教育

  说到角色,谭孝曾说比较喜欢黄忠、诸葛亮、蔺相如等,喜欢他们身上的忠孝节义等品质,这些角色的扮相让谭孝曾深爱不已。对于京剧,谭孝曾认为,它不仅仅只是一门艺术,还承载传统的、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教育下一代,如何做人做事,也是一门很好的国学。”

  一次在天津大学讲课,有学生问谭孝曾,祖父和父亲都喜欢戏曲,但是自己就是不喜欢,怎样才能喜欢上戏曲呢?谭孝曾笑了笑,回答说,要喜欢戏曲、喜欢京剧,需要选择一个好的剧院、好的剧团、好的演员、好的剧目,就像是去饭店吃饭一样,这样就会感受它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谭孝曾连续担任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年来在社区、农村、校园等不同地方进行调研,努力推广戏曲、京剧文化,但谭孝曾最关心的还是青少年戏曲教育事业。谭孝曾认为,要发扬传统文化,推进戏曲艺术的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要让京剧进校园,这并不是说让每个学生都懂戏曲,都学京剧,而是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

  谭孝曾提倡,应该降低进剧院的门槛,国家补助剧院,把票价降低,让大学生们有能力买票走进剧院,同时演员更该演好戏,让观众感受到京剧的艺术。“是不是可以把《弟子规》、《千字文》编成京剧,让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形象呢?”

  对“青春”二字,谭孝曾笑着说,“青春要有朝气有活力,青春不在于年龄,我66了,觉得自己很青春,自己很有朝气,这是心态的问题。”面对京剧,爱、责任、传承,或许是谭孝曾能够说出来的词语。与记者交流时,谭孝曾还说到了自己的行程,满满的,全与京剧艺术相关,他一直在京剧这一艺术国粹的传承与传播路上坚守着、忙碌着。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陈旭慧 艺术的传承要培养社会基
魏海敏:“梅”开两岸星火传​
李哲、郑钰:京剧舞台“神仙侠侣”
孙卫安:学无止境,不断攀登​
张慧芳:梨园芳菲 香自苦寒
王蓉蓉谈传承:要保持住京剧该有的
史依弘: 心里涌动出来的,才是有
魏海敏 梅派在宝岛开枝散叶
​陈少云是怎样炼成的?​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马派传人朱强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