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吴兴国:让京剧邂逅莎士比亚
国粹京剧   2015-10-31 09:17:41 作者:何文琳 来源:新民晚报 文字大小:[][][]

 

  吴兴国,出生于宝岛台湾的高雄,毕业于复兴剧校、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是少数横跨电影、电视、传统戏曲、现代剧场以及舞蹈之全方位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他曾获美国富布赖特奖学金并赴纽约大学戏剧研究所选修理查·谢喜纳环境剧场课程。他还得过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连续三度荣获文艺金像奖最佳生角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等。代表作品有《诱僧》《青蛇》《宋氏王朝》《赌神2》《谁主沉浮》等。

  挺得笔直的脊梁、时刻向上提拉着的身躯,一个个步子迈开也那么铿锵有力。若不是吴兴国着一身传统风韵的开襟,你很难想象他将要呈现一场讲座而非一场舞蹈表演。在他身上,你分明看到京剧与莎士比亚戏剧的绝妙融合,看到中华传统艺术和现代西方文艺的精致交融。两种文明本有着各自的艺术形式,可谓天高路远难相逢。而眼前的这个艺术之躯, 用几十年的光阴将京剧特有的丰富手段与莎剧中鲜明的人物个性相糅合,解决了艺术创作中的一大难题。近日,吴兴国走进复旦大学,给青年学子们讲述他在艺术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挑战,畅谈中西文化如何在交流和撞击中达到和谐。

  演艺生涯梨园始

  吴兴国不到一岁就没了父亲,四岁起就过着长期离家的生活。靠着家里一点特殊的关系,他先后在中国台湾“国军先烈子弟教养院”和宋美龄为大陈岛遗孤办的华兴小学住校。小学因受特殊照顾,条件优越,吴兴国甚至还有过给蒋介石和宋美龄作唱诗班表演的经历。那时候的他,带着世俗公认的许多劣势——不爱读书、调皮好动、家庭环境不好。于是和大多有着这些特点的孩子一样,他误打误撞地成为一名梨园弟子。

  虽然过得充实有趣,但小学时的吴兴国每天几乎都少不了哭一场。“我那时每天都感觉自己和别的小孩很不一样,因为我很久都回不了家。但我又有太多的情感积压在心里,无处发泄,幸好我找了一个寄托它们的地方——音乐课。”吴兴国在音乐课上十分投入,同时也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资。于是老师们纷纷向他的母亲夸赞其声音条件如何好,建议送他去专业的剧校学习。但吴兴国当时却不大愿意,觉得家里境况不好,并没有钱来学这个。然而在他11岁毕业后,母亲在朋友们的强烈建议下还是千方百计地让他进了复兴剧校。而“吴兴国”这个名字的第二个字也正是源于他在学校“兴字班”辈分——学校按照“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口号给孩子们取名排序。

  梨园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回忆起曾经在宋美龄所办的小学享受的待遇,吴兴国觉得来这边学习有些“吃了亏”。一方面,剧校的打骂实在是家常便饭。长年累月的棍棒让不少孩子吃不消因而闹着逃学,而吴兴国因为住得远逃不了只能咬牙努力以期用好成绩换来不挨打。这份心思让他成为学校里最好的学生,三年便破格当了武生。在复兴剧校坐科共八年,吴兴国专攻武生,后来因成绩优异保送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成为复兴剧校第一个被保送进文化大学的毕业生。

  棍下熬出好身手

  说到学戏过程中最痛苦的事,吴兴国认为是上不了舞台演不了角。在剧校的前几年,跑龙套是所有孩子们的常态。“你想啊,一个小孩子刚一送过去就把头发剃光,被逼着整日整夜地绑上腰带,难受得睡不着,还有师哥时时来查看你的腰带松紧。结果辛辛苦苦地喊嗓子练声,还熬不出个上台的机会,简直是苦不堪言。”吴兴国为了尽快结束这种“非人”的痛苦,每一场龙套都卖命地跑,终于提前被老师赏识,在剧校的第四年之后就一直占据着主角的位置,留在了心向往之的舞台中央。

  谈起这段难熬的日子,吴兴国现在却尝出一种“打骂的情感”。“我们那时的剧校一般都实行‘打同堂’的规矩,有点‘连坐’的意味。比如一个团体里的其他人如果做错了事,所有人都要被罚。我们那时觉得好冤枉,后来明白了老师的用心良苦——他们希望聪明的孩子多去主动教落后的孩子,互相鼓励促进。”虽然剧校生活的“打骂规矩”多,但吴兴国却觉得正是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锻炼磨出了自己的韧性和耐性,让他切实明白世上没有不要下工夫的容易事情。

  “功夫其实是时间换来的。”吴兴国回忆起自己在拿到第一个主演的机会后,紧张得半夜睡不着起床来练习,生怕辜负了这个机会。那个时候,剧校的老师十分严苛,不论是不是自己所辖行当的学生,一律严格管教。有个不苟言笑的老师让吴兴国印象深刻,多少年过去名字和样貌都历历在目——因为没少被他训斥过。但当吴兴国的第一场戏因其夙夜努力得以完美落幕后,这个老师特意跟他说了一句“爷们不错,加油!”吴兴国简直兴奋要跳起来。

  中西合璧再创作

  1979年,吴兴国退伍后加入陆光国剧队,拜著名老生周正荣为师。二十六岁重入师门,如此抉择皆因吴兴国看中京剧的智慧。1986年,吴兴国创立“当代传奇剧场”,被人们视为叛逆之举。“其实我想做的,不过是在传统戏曲的元素中融入现代西方剧场的概念,为传统京剧重辟新径。”仗着全身的武术功底,吴兴国的不少同学都走上了拍武侠片的路子;不过他因为被老师视为顶尖的苗子,被严格“看守”,所以坚守着自己“唱念做打”的一方天地。他说自己对京剧文化也特别珍视,所以自愿被 “羁绊”,使得此后终生都与京剧表演做伴。

  “我不觉得京剧是可以改良的,它就好像瓷器一样,你再怎么改都比不上古老韵味的效果呈现。但你可以创新,把自己珍贵的认知和学习经历放进去。”不过创作的道路总是充满荆棘,私人剧团起步之初亦常常是经济窘迫;他的“当代传奇剧场”一开始都付不起自己演员的薪酬;甚至他们用三年时间排出的《欲望城国》,也迟迟得不到演出的机会。而吴本人也因为对京剧的大修大改而被批评为“革国剧的命”,甚至他服役的军队都不认可其表演。“我只是觉得逐渐没落的传统需要人来保护。我们可以试着将其底蕴嫁接到现代艺术这些人们今天更喜闻乐见的东西上,好让它继续生存。”他觉得这无可厚非,正如当年梅兰芳先生也是民国之后才有机会创新表演并引来关注。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这部耗费吴兴国三年心血的戏,在后来首演即引来满堂赞誉。

  吴兴国谈到这场涅槃,激动得双眼湿润,几近哽咽。他对现代剧场的爱,对自己作品的诚,是我们这些局外人很难在刹那间洞悉的。他一直在追求创新,也在斟酌着如何保留京剧国粹骨子里的魂。不论是剧场初创时采用大学生的建议,将“麦克白”题材揉入京剧表达,还是追求如电影音效一样的观剧感受,将舞美音效做到极致,他始终都在强迫自己对得起西方和传统的另类凝聚,无愧于复兴剧校和云门舞集在他身上印刻过的痕迹。看着他操碎了心,有朋友建议干脆坐享其成,去“百老汇”把巅峰之作演尽而后退休就好;他却始终提醒自己:艺术创作始终在路上,未来还有突破的可能性。“我从来不晓得我和表演的关系,我只是在尽力在继承,努力多读几本古书、几段诗词、看几个现代艺术馆展览,争取将表演做得更加写意。”

  《蜕变》是吴兴国最新的一部戏,也极有可能是他的最后一部独角戏。“舞台不饶人,不管年轻与否,有本事才能上去。我的身体条件可能不允许自己今后再这么折腾。”然而,不论他的独舞生涯于何时画上句点,观众们都会记得这个用生命创作的艺术家——他从鸿蒙初启时的“见山为山”,到了跋涉万里后“见山不是山”,最后兜兜转转“见山又是山”。他的每一场戏,无不将自己所学的表演技巧和对生命的透彻认知全盘奉上,让你知道他心中的那座山壑在历经千锤万凿后,到底有多高多坚。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陈旭慧 艺术的传承要培养社会基
魏海敏:“梅”开两岸星火传​
李哲、郑钰:京剧舞台“神仙侠侣”
孙卫安:学无止境,不断攀登​
张慧芳:梨园芳菲 香自苦寒
王蓉蓉谈传承:要保持住京剧该有的
史依弘: 心里涌动出来的,才是有
魏海敏 梅派在宝岛开枝散叶
​陈少云是怎样炼成的?​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马派传人朱强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