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史依弘:50后到70后是一代人
国粹京剧   2013-09-08 10:59:39 作者:龚丹韵 来源:解放日报 文字大小:[][][]

京剧演员史依弘

史依弘在火凤凰里的扮相

        与京剧演员史依弘的采访约在晚上9点半。黄金城道上的甜品店依然人声鼎沸,坐在对面的史依弘,刚理了一款利落的短发造型,素颜,一身墨绿布衣,动作一如舞台上那般优雅。

        史依弘1972年出生。周围的戏迷粉丝、学生同行,不少都是80后,她们愿意亲切地叫她“姐姐”,特别喜欢她,兴高采烈为她送早饭,忧伤难过时找她谈心。所以史依弘坦言,能明显感受到70后与80后之间有太多不同,似乎从50后开始到70后可以算一代,随后深深画出一条界线,界线之后,才是80后、90后。

    家中必备针线包

        史依弘父亲是军人,母亲在体育界。史依弘小时候体质不好,父母便有意识地让她练体育项目。 6岁时有一天,母亲带她去体育馆看了一场表演,史依弘至今印象深刻:“那天铺着绿色的地毯,武术队员穿着白色的服装表演,衬着红色的布景,非常醒目、帅气。于是我和母亲说,就要学这个。 ”

        学了武术,又学体操。有趣的是,一名队友的父亲是戏校老师,每每看到史依弘,就不停地对人说:“她就应该去考戏校,她天生适合学戏。 ”史依弘本人反倒困惑,家里没有任何人与“梨园”有关,自己真的“天生适合”吗?直到有一天,手受伤后,一直赶不上进度,教练建议史依弘去考戏校试试吧。

        史依弘不仅顺利考入上海戏曲学校,而且幸运的是,那届正是“文革”后恢复传统戏招生的第一届。上一届学的都是样板戏,基础与传统戏不同。戏校的老师,由于刚刚从苦难中走出来,终于可以教传统戏,所以教导这批学生时满腔热血,几乎竭尽全力倾囊相授。谈起这些老师,史依弘非常感动:“老师们对待艺术的态度、奉献的精神,令我至今印象深刻,决定了我们怎样为人处世。 ”

        史依弘强调,他们那代人受到的依然是传统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脚踏实地的努力,一切必须自己奋斗,好好学习,才能对自己的将来负责。甚至曾经以打补丁为荣。至今她家里还有许多针线包,喜欢的衣服或配件,依然会缝缝补补再用。家里80后的小保姆,都惊讶于史依弘还会自己补毛衣。

    骨子里依然传统

        梨园是一个小社会,相对封闭,与外界的接触不多。就像一个金字塔,成角儿的是少数,底端是大量跑龙套,而中间层特别迷茫,看不到希望。1989年毕业后,赶上出国潮流,大量中间层或改行,或考托福出国,55人的班级,一下子走掉一大半。

        史依弘一直是尖子,毕业后顺利去了上海京剧院,每年一次出国演出都有她的份儿,每次回来后,同事们都会七嘴八舌地问国外是怎样的,甚至有人提出:“你就没想过出去? ”史依弘认为,如果真的放弃这里的事业,出去谁会尊重你?

        “现在的80后可能没那么多顾虑,出国闯闯又怎样,背后有家庭做后盾。我们当年一切靠自己,没有退路,每走一步都非常谨慎。 ”史依弘说,她至今都欣赏一些老外的做法,无论家境好不好,孩子到了18岁就该让他们独立,而中国的很多父母很难做到。

        如此这般,过了几年后,“突然有一天我意识到,一夜之间,世界变了。 ”有人邀史依弘演出,打个电话她就答应了,同事们问:“你谈好劳务费了吗? ”史依弘不解,原来还要谈劳务费?渐渐地,她发现大家都开始把钱放在首位,如果不这样,别人反而觉得“你傻了”。

        但是她始终认为,尽管消费社会来得太快,70后骨子里依然传统,因为大多不靠父母,独立打拼,财富来之不易,也就特别珍惜。与其说看中品牌,不如说更看中品质,喜欢耐用、舒服的东西。史依弘自己就特别钟爱棉麻的衣服,聊起现在改良的帆布鞋、民族风格的包和衣服,十分动心,还让记者推荐几个品牌。

    三明治的夹心层

        谈起自己的人生,史依弘认为走得很顺,没有太多曲折,但是谈起整个70后群体,她的表情非常丰富,充满感叹:

        “我们就像三明治的夹心层,特别纠结。受到的价值观教育是五六十年代的,比如生活要节俭、女性要自立,然而真的迈入社会后,许多观念被现实摧毁。比起老一辈人,我们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所以显得更加迷茫。比起80后,我们也不认同个性张扬。 ”

        史依弘记得自己当时爱听的流行音乐是陈百强、齐秦、蔡琴,吃的零食是一角钱一包的盐津枣,读书时校外演出的费用是3角钱一场,或者只发一包小点心。

        作为艺术家,她始终更认可传统的美,比如老一辈女性身上含蓄、优雅、有韵味的美,难以理解现在喜欢“中性”风格的女性。她说自己小时候也很调皮,与男生一起比赛翻跟头,但是没有人会认为她是男孩子。即使舞台表演需要中性装扮,但回到现实,还是一名女性。

        不少80后视她为 “姐姐”。 80后对人好起来,简直掏心掏肺,但对不放在心上的人,几乎熟视无睹。一些80后戏迷,知道她早上有演出,让父母早起买菜,烧好送来,就怕她饿肚子,但史依弘觉得这样做太麻烦他们的父母。与80后出门碰到熟人,对方客气地提起边上的 “小朋友”,但小朋友几乎不打招呼。一位80后向她哭诉委屈,仿佛遭遇天大的事,史依弘听完觉得,其实是些茶杯里的风波。

        “70后非常顾忌自己是否影响到别人,在整个团体中是否拖后腿。做事情瞻前顾后,尤其顾虑对别人的后果。”不断闲聊80后的特色,史依弘慢慢对比找出了70后的特点:勤奋、积极、自强、务实、不盲目,小时候传统教育的烙印很重,而现在却要督促自己不断学习,努力跟上时代的变化。

        “我的人生已过不惑之年。 70后已经步入成熟期,当大家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和影响力时,就会想为社会做点什么,怀有一定的抱负,以及责任和感恩的心。 ”史依弘说,70后没有吃过60后的苦,没有穷迫潦倒过,基本生活保障都享受到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大,家庭温暖,心态简单平和。面对今天的社会,尽管有些70后表面上和80后很像,但骨子里仍然不一样,70后的潇洒与80后的洒脱就是不一样。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陈旭慧 艺术的传承要培养社会基
魏海敏:“梅”开两岸星火传​
李哲、郑钰:京剧舞台“神仙侠侣”
孙卫安:学无止境,不断攀登​
张慧芳:梨园芳菲 香自苦寒
王蓉蓉谈传承:要保持住京剧该有的
史依弘: 心里涌动出来的,才是有
魏海敏 梅派在宝岛开枝散叶
​陈少云是怎样炼成的?​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马派传人朱强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