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王平:情系梨园传薪火
国粹京剧   2013-11-09 11:06:38 作者:朱 砂 来源:新民晚报 文字大小:[][][]

▲王平主演《定军山》

■ 王平(右)在排练中
 

  舞台上,他是文武双全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舞台下,他是平易谦和的院团管理者。梅花奖、白玉兰奖等荣誉是对他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青年演员的成长,新剧目的创排,则是他最挂心的头等大事。他就是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平。本月4-6日,天津京剧院将在天蟾逸夫舞台举行“龙虎国韵·2013赴沪展演金秋档”演出。王平说,二十多年前自己作为普通演员曾到上海演出,这一次率团前来,希望再一次向上海的观众奉上精彩的演出:“想告诉上海的观众们,这么多年了,我还活跃在舞台上。”

  子承父业

  父亲是最严厉的启蒙老师

  坐落于天津市著名商业区天津劝业场内的中国大戏院,是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半个多世纪以来,无数戏曲、曲艺界的大师、名家曾在这方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谱写梨园传奇,给观众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其中,就包括王平和他的父亲王宝春。中国大戏院外有一道围墙,绕着围墙向戏院背后走,是一条几十级的台阶,走上台阶,就是一片宽大的空地和十几间联排平房,这里是大戏院的楼顶。半个多世纪前,这里也是天津市京剧团的演员宿舍区、王平的家和练功场。

  “我从记事儿起耳边听到的就是锣鼓点儿和各种唱腔,看到的就是连唱带打的各种人物形象。”因为父亲是团里著名的武生演员,从小在戏院侧幕旁长大的王平子承父业仿佛顺理成章。4岁时,父亲成为王平的启蒙老师,但最初的感觉并不美好。王平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的腿总被父亲吊在头上,每天一条腿吊两三个小时后,还要再踢上几百腿,然后换另一条。他的叔叔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也不胜感慨:“孩子还那么小,我哥就让他对着墙练劈叉,每只脚下边垫三块砖,后面再顶个大椅子。”授艺时,平日和蔼的父亲完全变了个样儿,儿子的动作稍有不到位,就会遭到竹爿子打屁股的严厉惩罚。“那是一种魔鬼式的训练,我当年真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长大以后我却特别感谢父亲,为我打下这么坚实的基础。”王平说。

  7岁那年,王平像父亲一样登上中国大戏院的舞台,成功演出了技巧繁难的武生独角戏《林冲夜奔》。舞台下,严厉的父亲又变回他记忆中和蔼可亲的模样,一边使劲儿给他鼓掌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八十多岁的王宝春依然是儿子最忠实的观众,有王平演出的现场,总能看到老先生的身影。“为了演好武戏,父亲的腰椎、腿落下了伤病,可每次看完我的演出,老人家的身体和精神就会强健上一阵子。”

  半个月学成谭派经典

  在心底种下薪火相传的种子

  上世纪80年代,王平从部队转业到当时的天津京剧二团,成为一名专业京剧演员。王平说,进入剧团后,自己几乎是从零开始——虽然自幼打下了过硬的基本功,但他学过的传统戏太少了。就是从那时候起,王平开始跟随京剧大师谭富英先生的入室弟子、富连成科班“世”字辈费世延先生学习传统剧目,一学就是20年。“我从进京剧团到1999年费老师去世以前,所有的文戏都是跟费老师学的。”在学习期间,他循序领悟了人物塑造的方法技巧,进入了用声更用心、用技更用脑的演唱境界。

  表演艺术家厉慧良先生是王平艺术道路上第二位重要导师。他帮王平解决了武戏上至关重要的“控制”问题。因家传积淀,当时在武功技巧上已然“十八般武艺精通”的王平表演时爱用蛮力。有一次王平演《挑滑车》的高宠,厉先生对王平的一个持枪动作提出了批评,“你拿的那是大枪吗?分明是苍蝇拍!就那样直杵杵地捅出去,又轰来轰去的,一点儿也不美呀!”厉先生还跟王平说:“我的大枪能用10年20年,你的没演几场就会坏,因为你总一味真杀、真打,不管不顾的乱磕乱碰啊。”从此,王平明白了武功不只是完成动作,还要注意一招一式的美感,注意虚实结合,追求神韵。

  在老师们的提拔和自己的努力下,王平逐渐成长为文武不挡、老生武生兼工的优秀演员。1998年,他因在《岳飞与杨再兴》一剧中对岳飞的精彩演绎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2000年,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因为看中王平文武双全的良好基础,主动提出要收他为弟子。拜师仪式举行后,王平频繁往返于京津之间向谭先生学习。谭家的阳台上,这对师徒起早贪黑地说戏、学戏,仅以半个月时间就高效完成了对谭派代表作、传统剧目《定军山·阳平关》的又一代接力。“谭先生就是第三位对我帮助很大的老师,他不仅带我领略到谭派艺术的博大,还无私地为我其他的戏提出指导,我知道他心里期望的是京剧的薪火相传。”11月4日,王平将在天蟾逸夫舞台上主演这出戏。

  创排现代京剧《华子良》

  “经典三耍”成示范教材

  2005年,王平以新编现代京剧《华子良》中华子良一角二度荣获梅花奖,并且斩获了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十四届上海白玉兰奖主角(榜首)奖等所有国家级重大舞台奖项,登上个人艺术巅峰。

  京剧《华子良》取材于小说《红岩》,表现了老一辈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不惜牺牲,忍辱负重地完成革命任务的感人故事。在这部时长126分钟的戏中,主角华子良出场近110分钟,唱、做、舞繁重,人物表演难度极大。王平说:“为了创作这部戏,我把自己所有的积淀都用上了。”

  为了演好“疯子”华子良,王平走访精神病院,听专科医生给他讲述精神病的轻重级之分,为自己对角色的呈现找到线索;他反复观看以《红岩》为题材创作的各类作品,加深自己对剧作背景、故事时代的全面理解;他一连四十多天吃住在京剧院,为“疯子”创作出打起来、舞起来、动起来都极富美感的视觉效果;即使因过度劳累患上重感冒,他也没请一天病假,发着高烧坚持排练。

  首演时,重头戏“下山”一段令观众赞不绝口:华子良被敌人假意放下山。起初,他如出笼之鸟,高唱出一连串激昂的高拨子、导板、回龙唱腔,并辅以轻松欢快的箩筐舞。但很快,他发现了暗中监视的特务,于是迅速决定以“疯”戏敌。只见他挥洒出一套转筐、抛筐、背身接筐、单手耍筐、顶筐等从传统武戏化出来的新动作。当观众为这段行云流水般的高难度表演惊叹不已时,他又突然将箩筐变作武器,从左手绕到右手再绕过脖颈,把敌人晃得晕头转向。最后,他猛然将箩筐砸向特务,做了一个难度极大的空翻后躺倒在地。演出结束后,这段精彩绝伦的耍筐和剧中耍草帽、耍鞋的段落一起,被戏评家们赞为“经典三耍”,如今已成为中国戏曲学院的示范教材。

  至今《华子良》已在国内巡演了逾400场,“我现在非常有这份自信,只要你进了《华子良》的剧场坐十分钟,保证能津津有味地看下去,只要你看完了,一定会喜欢它。”

  培养青年人

  为京剧传承做工作

  虽然王平从来没有正式开门收徒,但是,这些年里,从各地找上门来向他学戏的人却络绎不绝。这些人里,有京剧业内的演员学生,也有票友。对于这些喜爱京剧艺术、主动上门求教的人,王平总是毫无保留地授艺,并且不取分文。“当年,我的老师们给我说戏时付出了很多心血,却从没收过一分钱。以谭老师为例,他交完戏后对我说:‘只要你多学、多演,能使前辈的艺术很好地传下去,发展下去,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我也要学习老先生们这种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王平坚持为自己院团以及北京、上海、湖北、江苏、哈尔滨等地京剧院的青年演员们说戏,倾囊相授了《秦琼观阵》、《长坂坡·汉津口》、《闹天宫》、《野猪林》等经典骨子老戏。2008年12月,他因多年来为京剧流派的传承带徒教学并取得累累成果,被评为第一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培养年轻人的同时,王平也特别重视老艺术家。他接任天津京剧院院长之后,特意返聘已退休的老艺术家杨乃彭、邓沐玮等,组成囊括剧院所有非遗传承人的艺术委员会,为青年演员传艺,为新剧目把关。“老艺术家是宝啊,我们绝对不能把他们‘一刀切’,而是要把他们请回来。”他说,只要老艺术家愿意唱,无论何时,京剧团的舞台永远都向他们敞开。王平曾经对院里的一名老鼓师说:“只要您还敲得动鼓,您都是院里的演员,我不会因为您的年龄而辞退您。”

  在王平上任之后,其他剧团经常出现的“人员流失”现象基本没有再出现过。王平说,他从来没有强制要任何人留下。相反,他总是鼓励演员到外面去交流,去学习,去多见见世面。恰恰是因为王平对演员的鼓励,所有演员没有一个主动提出要离开。很多演员告诉王平,他们得到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但他们的根,永远在天津。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魏海敏:“梅”开两岸星火传​
李哲、郑钰:京剧舞台“神仙侠侣”
孙卫安:学无止境,不断攀登​
张慧芳:梨园芳菲 香自苦寒
王蓉蓉谈传承:要保持住京剧该有的
史依弘: 心里涌动出来的,才是有
魏海敏 梅派在宝岛开枝散叶
​陈少云是怎样炼成的?​
张萌20年伴随福建京剧院一起成长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马派传人朱强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