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叶少兰:国粹生命力在于创新
国粹京剧   2013-11-12 10:23:32 作者:罗旭 来源:光明日报 文字大小:[][][]

“既然是演员,就要对观众负责,对艺术负责。”70岁的叶少兰拥有各种荣誉头衔,但他却更喜欢称自己是个京剧演员。他说:“这个头衔能让我看到自己的责任所在。” 

  “既然是演员,就要对观众负责,对艺术负责。”70岁的叶少兰拥有各种荣誉头衔,但他却更喜欢称自己是个京剧演员。他说:“这个头衔能让我看到自己的责任所在。”

  叶少兰出身京剧世家,父亲是叶派小生创始人叶盛兰。他从小就跟父亲到处演出,7岁开始登台,10岁考入中国戏曲学校。“那时学戏,就是两个字—严格。”他回忆说,戏校老师天天带大家到陶然亭、护城河、天坛等处,对着城墙练功,吊嗓子、练身段,那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吃尽了苦头,也夯实了基本功。

  “每出戏都要表现出人物的灵魂,千人一面可不行。”叶少兰说,“京剧对演员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文武技艺全面,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技巧很好,但是吃不透剧本,不能理解人物内心,也做不了好演员。在学好表演艺术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文化艺术,丰富自己的涵养。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叶少兰认为,在京剧这个行当,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是天赋加勤奋。天赋是天生专业条件,勤奋是必由之路。“我们讲究练私功,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他说,自己当年学戏时,5点钟就爬起来,把老师头天教的东西,再复习一遍。晚上睡觉前也是如此,要再加一遍功。即使“文革”期间,在五·七干校张家口农场蹚着冰茬种水稻,那么艰辛的环境里,他也要偷偷跑到山沟里练功。

  正是因为从未中断对京剧艺术的追求,青壮年时期赶上历次政治运动、历经磨难的叶少兰,凭着自己文学基础扎实、知识广博、表演技术全面、文武俱佳,终成艺术大家。1981年,他恢复演出了叶派剧目《吕布与貂蝉》。他的嗓子的高音又冲又亮,特别是那段“小宴”的娃娃调荡气回肠、声韵夺人。很多专业人士认为,至今还没有哪位演员能超越这段唱腔。

  此后,他一口气演出了三出叶派大戏《水淹下邳》《周仁献嫂》和《罗成》,一出比一出难度大,并在“似”与“不似”之间,闯出了自己的戏路。说“似”,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都是叶派规范;说“不似”,唱腔、念白、表演都比其父更夸张一些,更强调感情色彩,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更有时代特征。

  在继承的基础上,叶少兰把京剧小生艺术推到一个新的高峰,在海内外赢得了“京剧王子”的美誉。60岁时,他再创新剧《洛神赋》,荣获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和上海“白玉兰”奖。“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京剧能走到今天,就是一代一代艺人不断继承、创新、发展的结果。”他说。

  “传承京剧文化,最重要是人才,没有接班人京剧就没有了生命。”退休后,叶少兰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培养年轻演员上。他说:“传统文化遗产是民族之根、之本。把京剧这一国粹传给后人,这是我的职责,不仅要做,而且要负责地做好。”

  (叶少兰,1943年生于北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首届梅花奖获得者,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陈旭慧 艺术的传承要培养社会基
魏海敏:“梅”开两岸星火传​
李哲、郑钰:京剧舞台“神仙侠侣”
孙卫安:学无止境,不断攀登​
张慧芳:梨园芳菲 香自苦寒
王蓉蓉谈传承:要保持住京剧该有的
史依弘: 心里涌动出来的,才是有
魏海敏 梅派在宝岛开枝散叶
​陈少云是怎样炼成的?​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马派传人朱强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