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论“红戏”
国粹京剧   2011-07-30 10:54:31 作者:朱恒夫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字大小:[][][]

        本文提出的“红戏”概念,类似于现在大家都在唱的“红歌”,是特指在“文革”结束之前戏剧舞台上所表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劳苦大众争取民族独立和翻身解放的革命斗争故事与新政权建立之后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所发生的故事的剧目。由于“样板戏”是一个在一定时间内融入了特殊涵义的非常敏感的政治术语,且没有包括所有的同类性质的剧目,所以,不予采用。

        在“红戏”中,除了因为现代人不穿长衫而没有“水袖”的动作之外,可以找到传统程式中的任何一个动作。每一个剧目的创作组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程式性动作。

        “红戏”中的戏曲剧目全部属于京剧,为京剧现代戏。让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的实验,上个世纪初汪笑侬、夏月珊等人就进行了。即使在抗战期间,国统区与延安抗日根据地的一些京剧演出团体,也一直没有停止过用传统的民族戏剧形式来表现当下生活的探索,然而,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京剧的传统表现形式与现代的生活内容始终未能榫卯相合。而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初,以举国之力,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文革”之后,人们虽然对“红戏”提出这样那样的批评意见,但是很少有针对其艺术形式的,这说明“红戏”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大家高度的认可。那么,和之前的探索相比,它们的成功之处是什么呢?即为,虽然表现的是革命的内容,但是,京剧依然姓“京”,甚至京剧的味道比起传统京剧更浓,一言以蔽之:高度的戏曲化。具体地说,有下列两点:

         其一,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传统的程式或是新创的符合京剧表演美学精神的程式,哪怕是扮演群众的演员,其举手投足也不是生活化的。在“红戏”中,除了因为现代人不穿长衫而没有“水袖”的动作之外,可以找到传统程式中的任何一个动作。每一个剧目的创作组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程式性动作。如《红色娘子军》中的练兵舞,除了传统的“红缨枪舞”、“刀舞”外,还有京剧中从未有过的“钢枪舞”。再如《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中的“马舞”、《杜鹃山·飞度天堑》中的“荡藤舞”。特别让人称道的是《奇袭白虎团》在运用京剧传统的表演程式和身段来表现现代战争生活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其武打的运用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在“敌后侦察”一场戏中,扮演严伟才的演员将“串翻身”、“蹦子”、“卧鱼”等身段连贯起来,轻如矫燕。翻越铁丝网时运用了“蹦跳蹿越”、“折腰”、“小翻前扑”等一系列武戏程式,将侦察兵战士身手矫捷、龙腾虎跃的英勇机智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二,唱腔通俗却又充满了京剧的韵味。现在人们常常叹惜新创剧目的唱段流行不开来,没有几个观众学唱,使得剧目息演之后便销声匿迹,而感叹“红戏”有那么多的唱段成为经久不衰的戏歌。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其经验主要是对英雄人物须单独设计出成套的唱腔,这些唱腔必须适合人物的身份和所在的环境,有利于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入微的表现,这样不仅使唱段的层次变得相当丰富,也使人物与情境十分的和谐。设计新唱腔当然会加入现代的音乐元素,但是决不能背离京剧音乐元素的组合原则,京剧的韵味只能增浓,而不能淡化。为了做到这一点,“红戏”的音乐唱腔设计者们主要把曲艺、地方戏的音乐语言糅进京剧里,如《海港》里的二黄宽板、《杜鹃山》“家住安源”的西皮慢二六、《龙江颂》中的二黄紧原板都是传统戏中所没有的。这些新创板式,既保留了京剧的韵味,也丰富了唱腔的内容。每一部“红戏”都有贯穿始终的主题音乐,只要音乐声一起,人们就能分辨出是哪一部戏,这对作品的思想起到了烘托、提升、深化的作用。为了适应剧目的革命内容与革命者的人物形象,营造出与现代人物、情节相适应的氛围,“红戏”对乐队配器也进行了大幅度改进。传统配器是以京胡为主,辅以月琴、三弦和武场的板鼓、大小锣等,仅有这些民族乐器对演出现代戏来说,无疑会显得单薄,于是“红戏”大量使用中西混合乐队伴奏,仅各类提琴就增加了12把。这一改变,使京剧的伴奏立即丰满了许多。

        “红戏”既能塑造出革命者的形象、真实地摹写出现代战争与经济建设时期的生活画面,同时又能保持京剧的美学特征,是与演员们的艰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参加“红戏”的演出者人人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严格地要求自己。演英雄,首先在感情上向英雄靠拢,了解英雄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这实际上也就是心理体验的过程。因此,你看“红戏”中的英雄人物,身形总是挺拔有力,精神上则是正气凛然,光明磊落。这是演员将心理体验而认识到的英雄人物形象付诸于形体上的表现,没有真情实感的投入和刻苦的训练,是达不到这样效果的。为了用京剧的动作演好现代战争戏中的英雄人物,演员们以所演英雄为榜样,进行严格的艺术训练,直到满意为止。《奇袭白虎团》中的许多动作都是根据现代军事动作加工而成的,如严伟才有个匍匐前进排除地雷的动作,全凭上臂的“勾劲”和左腿的“蹬劲”,难度极大。为了演好它,演得到位,扮演严伟才的演员整整揣摩练习了十几天,胳膊肘和膝盖都磨出了血,一双新的练功鞋都蹭开了口,终于把这个动作做到了位。正是凭着英雄们决不言败的精神,才将一个英俊、威武的志愿军英雄形象生动感人地展现在舞台上。

        而现在有些革命历史题材剧目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形象,简直就是对英雄的歪曲与亵渎。形体上软塌塌的,给人一种不能付以重任、不可依靠的感觉;目光游移不定,神情或呆板,或油滑,近于猥琐。设计出此种形象的人,还美其名曰“把英雄按照普通人来写”、“还原其真实的面貌”。殊不知这是真正地背离生活!如果战争年代的英雄们是这样的形象,他们还会有带领人们出生入死与敌较量的威望?还能让人民群众产生有了主心骨的感觉?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