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老戏老演是市场和传承需要
国粹京剧   2014-10-24 10:30:36 作者:傅谨 来源:新京报 文字大小:[][][]

  戏曲是舞台艺术,如果我们的民族在戏曲领域的卓越成就需要和值得传承,最好的途径就是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用最好的方式,让这些经典存活在舞台上。

  张火丁和王珮瑜合作的京剧《红鬃烈马》,是戏曲界近几年最令戏迷们期待的一场演出,说这是一场奢华的精神盛宴,一点也不过分。

  京剧市场萎靡不振的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而且在短短几年蔓延到各地。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都是曾经的京剧“大码头”,剧场前人头攒动的景象,几乎一夜间就成了人们记忆中残存的前尘往事。张火丁复出后演出市场的火爆令人猝不及防,突然成为极具冲击力的当代文化奇观。

  优秀的经典剧目,精湛的舞台表演,拥有众多拥趸的名家合作,这些元素融为一体的演出,原本就应该有这样的市场反应。难道这不应该是演出市场中的常态吗?然而,在多数人,包括诸多戏剧评论家的心目中,这一景象的出现是不可思议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京剧危机引发了许多忧心忡忡的戏剧理论家的思考,“老戏老演,老演老戏”被看成是导致京剧危机最主要也最直接的原因,于是我们看到各剧种、剧团和戏曲名家纷纷被卷入新剧目创作的潮流。即使京剧、昆曲这些有深厚艺术积淀的剧种,传统戏的演出也经常受到激烈批评,被看成是不思进取的“落后”表现。

  戏剧市场的现实给了这种以为只有割断历史才能走向未来的错误观念无情的回应,尽管每年全国各地创作了数千新剧目,这些不同程度标榜“超越传统”的新编剧目,不仅没有让戏曲走出市场困局,反而让戏曲与观众间形成了越来越大的鸿沟。但戏剧理论家和相关部门久久不能正视普通观众通过市场传递出来的信号,依然不承认或不愿意承认传统剧目的价值与魅力。

  戏曲是舞台艺术,如果我们的民族在戏曲领域的卓越成就需要和值得传承,最好的途径就是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用最好的方式,让这些经典存活在舞台上。经典剧目浓缩了传统戏曲最精彩的表演手段,经典传承是演员学习和掌握这些手段、迅速成为优秀表演艺术家最有效的途径。这就是“老戏老演”不仅有价值,而且它们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京剧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的原因。当年的梅兰芳是这样,今天的张火丁、王珮瑜也是这样。

  如果我们期待每个时代的观众都为戏剧感动,就需要思考为什么那些经典剧目千百年来始终为普通观众喜爱,思考前辈艺术家何以能通过他们的舞台演绎,让一代又一代观众为这些剧目痴迷不已。对传统剧目横加指摘,批评其中的缺陷与不足并不困难,难的是以客观公正的心态,发现经典的魅力之所在。

  实践证明,观众不会因剧团不演“老戏”而回到剧场。直到今天,最有观众基础的演出,依然是传统剧目的经典表达,因为这些剧目蕴含了民族文化的基因,它们无不以简单得甚至有些粗疏的方式,洞察人情人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诉求和价值取向;同时更体现出远远超出新编剧目的表演水平和剧场魅力。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