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镜海魂》:京剧人献给澳门回归15周年的真挚礼物
国粹京剧   2014-12-22 10:36:47 作者: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字大小:[][][]

《镜海魂》海报

 
        今年7月29日,由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和澳门基金会共同打造的历史京剧《镜海魂》,在南京紫金大戏院首演,随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晚间新闻》以及新华社、中新社、澳门日报、香港文汇报等各大媒体均进行了报道。《镜海魂》是2014年文化部国家重点京剧院团扶持剧目;10月获江苏省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11月,参加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央电视台11频道全国直播;2015年1月将在澳门文化艺术中心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演出。

    讲好中国故事

    王  群

        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人不堪忍受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暴虐把澳门总督亚马勒给杀了,这是1849年发生在澳门的历史事件。一群以捕鱼种菜为生的下里巴人让世界震惊!

        2012年,澳门女作家穆欣欣的《镜海魂》放置在了我的案头,澳门基金会希望能在2014年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搬上舞台,为纪念回归作庆典演出。

        当我读完作品后,一股气流在胸中回荡,油然生发出急迫而强烈的搜索欲望——沈志亮和龙田七兄弟。

        沈志亮原籍福建,澳门望厦龙田村人,家境清贫,以捕鱼种菜为生。葡萄牙派驻澳门的总督亚马勒在当地肆行殖民扩张政策,欺压汉人。1849年农历八月廿三日,沈志亮与郭金堂、李宝、张根、陈发等7人立誓杀死亚马勒,袭击获得了成功。后葡国政府要求清政府交出杀死总督之犯人,沈志亮为保村民性命而向清政府挺身自首。清政府在压力下将其处死。在今珠海市前山街道有沈志亮的纪念墓。

        2014年的春节期间,应澳门基金会的邀请,江苏主创班子一行赴澳门采风。流连在澳门的狭窄街道,倾听着葡萄牙殖民时期用小方石铺就的大马路的历史回声。似乎嗅到了百年前小渔村的气息,触碰到了那群血肉铮铮的热血青年,他们在为今天的梦想和繁荣演绎着165年前那不平凡的故事!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欲望:把这曾经震惊世界、被历史尘封已久的故事告诉人们。于是,我们和澳门基金会签订了合作协议。

        江苏省京剧院近60年来,几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绝代风华,引领潮流。现在的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有一群英姿勃发的中青年演员:特邀文武老生田磊领衔饰演的沈志亮,本院青年演员、张派青衣张婷主演的若莲以及中生代实力派小生演员盛海宁饰演的马赛罗、老旦演员董源饰演的若莲母和新生代裘派传人张辉饰演的许知进、架子花脸高韵饰演的亚马勒;还有一批20岁左右生龙活虎的武戏演员。旋子、砸险、腰变、磕子、倒叉虎等传统武戏技巧信手拈来,无不展示出一派朝气蓬勃、青春亮丽、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京剧“一颗菜”的精神风貌。京剧《镜海魂》是一出在表演上集唱、做、念、打、舞,角色上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的文武兼备、形式多样的好戏!

        所以京剧《镜海魂》创作伊始,就明确了以传统程式为骨,以地域文化为肌,以创新元素为脂粉,展现出京剧本体特色原汁原味而又与时代同行的艺术追求。

        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与澳门基金会共同打造的京剧《镜海魂》,是双方在舞台表演艺术领域的首次深度合作。由澳门人编写的澳门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演绎百多年前澳门史册上那惊天地泣鬼神、悲壮苍凉、大义凛然的英雄壮举,是弘扬、传播国粹京剧艺术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对京剧艺术创新发展的一次十分有益的尝试。

        京剧《镜海魂》是一出特色鲜明、创意新颖的原创剧目,也是一出“讲好中国故事”,并能走出去的优秀剧目。通过这个故事来表达当今人们对和平、和谐的赞颂和期盼,对中葡两国人民友谊的珍惜,抒发爱祖国、爱澳门的真实情怀,为实现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正能量。(作者系江苏省京剧院院长)

    《镜海魂》的艺术追求

    翁国生

        弹指一挥间,澳门回归已经过去了整整15个年头。在这15年间,中国在强盛,澳门在强盛,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在强盛。千百年来,一代代中国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中国梦”竭尽全力、前赴后继,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价。岳飞、文天祥、林则徐、邓世昌、秋瑾……包括京剧《镜海魂》中的沈志亮,这些令人敬仰的先辈都在中国的“强国之梦”奋斗路途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被后人赞叹和传颂。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个人命运每一次沉浮变迁都是缘于民族兴亡的起起落落。中国现在非常需要一种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自强意识和自立意识。只有国家强大、富裕,百姓生活才能富足。这就是创作演出《镜海魂》的现实意义和首要人文主题。

        在《镜海魂》的创作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营造铿锵激昂、悲壮震撼、正义凛然的“正能量”戏剧场景和艺术画面,刻意选择“澳门醉龙”来作为全剧的舞台形象种子。中华民族是龙之民族,5000年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文明史,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伟大民族,是一条百折不挠的东方巨龙。剧中,无论是在血气方刚的主人公沈志亮身上,还是在浴血抗争的龙田百姓身上,或者是在充满民族自尊感的清政府香山县丞许知进和众清兵身上,都能隐约感受到这种象征着中国这条沉睡巨龙的屈辱、压抑、挣扎、咆哮、坚毅的性格,这种性格也直接赋予了这些人物的舞台形象寓意。

        《镜海魂》唱做俱重,文武皆长,不仅有形式新颖的“五重唱”“四重唱”“童声吟唱”和“双重唱”等京剧唱腔的精彩展示,更有“醉龙舞”“北岭炮战舞”和“祭酒送君舞”等戏曲舞蹈的独特呈现。尤其是“醉龙舞”,澳门人的情绪、气节和神魂,都在这翻江搅海、咆哮腾跃的“醉龙舞”中得到强烈体现。我们有意识地将“醉龙舞”安排在剧中最重要的两个戏剧高潮点:沈志亮和兄弟们开场时的“喜舞醉龙”及最后一场他和兄弟们生死离别的“悲舞醉龙”;这前后两大段“醉龙舞”在剧中前后呼应,其不同的心情、寓意以及舞台处理、戏剧环境,展现出深刻意蕴和人生况味。同时,在创作“醉龙舞”时充分吸收了澳门本地“醉龙舞”的传统架势、舞动方法和造型韵味,同时运用了京剧的功架、造型和中国武术的南拳套路及翻打技巧,重新编排出了一套属于《镜海魂》独有的“醉龙舞”。而展现众人刑场送别沈志亮的“祭酒送君舞”,则巧妙地化用了京剧《醉打蒋门神》、昆曲《酒楼》、瓯剧《酒楼杀场》的醉酒、醉舞酒坛的表演手法,将之放大、夸张性地融化到众人挥泪敬酒、送别沈志亮的场面中。舞台上,精心设计的20多个酒坛要在群场演员多变的身段、激情的舞蹈中不断地举坛、托坛、抛坛、转坛……同时配合充满豪气的戏曲翻身、蹉步、转跪、躺海踹腰、群体聚像等舞蹈流程……营造出凄婉壮美的舞台画面,以强烈的外部舞蹈动作烘托出沈志亮面对死亡的无畏气概和亲人们的感激之情。

        《镜海魂》的创作是辛苦的,但同时也是快乐的。我和剧组的同仁们从2014年7月的盛夏酷暑奋战到寒风刺骨的初冬,无论是南京紫金大戏院的初战告捷,还是江苏省文化艺术节的从容获奖;无论是天津中国京剧节的成功献演,还是即将庆贺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的隆重登台,我们洒下了无数辛勤的汗水,也熬过了无数个艰苦的通宵。15周年的澳门回归庆典在即,此时我们剧组全体同仁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为澳门回归15周年献上我们京剧人最精湛和最真挚的礼物,它就是《镜海魂》!(作者系《镜海魂》导演)


    深情一曲《镜海魂》

    刘 佳

        在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初看京剧《镜海魂》,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这是一出可爱的新戏”。说它可爱,并非指其主题不够宏大、立意不够深远,而是因为它真切地讲述了历史长河中一个可歌可泣的瞬间,扎实地塑造了一群可亲可敬的小人物,使澳门这个南国小城从此在国粹艺术的舞台上拥有了自己的传奇。

        说《镜海魂》可爱,是因为它不贪心。尽管在很多时候我们试图借每一出新编剧目传达古今中外更为广博的人文关怀,但事实上,一出戏所能够承载的东西远不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多。戏曲是既重立意,更重形式的艺术,过于纷繁的主题无疑会抽调更多舞台时间用于叙事,从而削减形式美的呈现,这也是有些新剧目欠缺深度和观赏性的原因之一。《镜海魂》的诉求非常简单,正如编剧穆欣欣所言:只是想让澳门这个缺少故事的城市多一个能让人记取的故事。所求不多,却恰恰得以清晰明了、真挚多情,换言之,《镜海魂》虽没有大人物、大制作、大主题,却展示了澳门人的大爱——与生俱来的家国之爱、白首不离的挚子之爱,以及那超越了民族、种族的人类之爱。这种通过小人物展现出的大情怀,使全剧既浸透着浓浓的人情、乡情,同时又彰显出恢弘大气、悲壮雄浑的美学风格,让观众为之动情。

        说《镜海魂》可爱,更因为它很专一。京剧虽是国粹,允许吸收借鉴兄弟剧种之长,但不能因为外援过多而模糊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或许因为编剧穆欣欣从小在京剧传统戏的氛围里成长,无论是剧本架构上的留白笔法,还是曲词、对白的隽永晓畅,无不体现着京剧特有的诗性品格。《镜海魂》在舞台呈现上丝毫不追求离奇险怪,一静一动、一唱一念皆用京剧的四功五法说话,舞蹈、开打、趟马无不是程式化的京剧传统艺术语汇。

        说《镜海魂》可爱,更因为它有朝气。坚守本体不等于放弃创新,既然是新戏总该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让观众感受到创新的努力。《镜海魂》的新意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仅体现在服饰、布景、灯光、配乐等外部环节,还体现在对京剧表演手段的灵活运用与丰富。《镜海魂》的唱念不曾引入多少现代语汇,但却将东西方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独特人文风情表现出来。特别是剧中由小生行当饰演的葡国主教,颠覆了人们对小生行当的一般认识,也突破了某些局限,是一次大胆而比较成功的尝试。毋庸置疑,剧中最为华丽精彩的段落还是那一段段极具澳门乡土文化特色的群舞,因编排的独具匠心、演员的饱满激情和高超技艺而令观众看得如醉如痴、大呼过瘾。

        相信这出可爱的新剧目会常演常新,不断锤炼完善,让更多热爱京剧的人了解澳门过去鲜为人知的一页,深切感受澳门人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定意志和炽热情怀,也使华夏儿女的心贴得更紧密。

    (作者系南开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


    恢宏的历史叙述  精湛的艺术表现

    吴志良

        澳门作为南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一个港口城市,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对外交往、交流、碰撞、冲突的全过程。许多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都与澳门息息相关。可以说,澳门近现代史是中国近现代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有许多动人心魂的故事。历史学家已经做了大量的史料梳理和研究工作,但如何将这些故事以更生动、更直观的形式向读者和观众展示,彰显澳门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神韵,一直是文化界思考的课题,也是塑造澳门城市形象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澳门基金会一直酝酿着这样一个设想:是否能够打造一台由本地人创作、与内地专业力量合作的澳门本土题材舞台作品。2011年,我们与穆欣欣博士联系,邀请她构思一个剧本。她很快找到了一个澳门本土题材的故事,经商议,我们决定以国粹京剧的形式来讲述这个澳门故事,因为,这个历史故事的慷慨悲壮正好与京剧的辉煌大气相契合,和澳门400年厚重的灵魂相契合。

        经过多年努力,经历多番周折,京剧《镜海魂》终于在今年夏天于南京首演,其后又分别参加了第二届江苏省文化艺术节、第七届中国京剧节(天津),获得了观众、专家的认可和喜爱。这出戏,以澳门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个事件为背景,用一个当代人容易理解的爱情故事,通过强化创新的现代京剧手段,充分演绎了澳门人爱国爱澳的家国情怀、包容开放的地方性格以及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民族情感,充分体现出澳门的人性光辉和澳门人渴望和平、和谐、国泰民安的心怀。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将澳门的精、神、韵和澳门人的情、义、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殊为不易。细心的观众不难从中领略到镜海的灵魂。同时,《镜海魂》将于2015年1月赴澳门公演,接受澳门观众的检验,我们有信心会得到澳门观众的喜爱。

        这是澳门与内地一次成功的艺术合作,也是澳门基金会与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的真诚携手,更是编剧与导演、演员的心血结晶。诚然,艺术作品需要不断打磨修改,以臻完美之境。令人欣喜的是,我看到了主创团队、剧组上下一心、精诚合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我们更衷心期待,通过《镜海魂》这次大胆尝试,能够探索出一条内地与澳门深度合作、历史与艺术紧密结合的弘扬本土文化、塑造澳门文化形象的可行路径。

    (作者系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


    用京剧讲述澳门故事

    穆欣欣

        一个澳门家喻户晓的真实历史故事,被打造成一台具有澳门城市性格的舞台作品,并且以大气辉煌的京剧这一艺术形式呈现。在天津举行的中国京剧艺术节上,热情的观众便是冲着“澳门京剧”而来,一票难求。这就是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澳门特区政府澳门基金会和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联手打造的澳门历史题材京剧《镜海魂》。

        自古,澳门隶属香山县。《香山县志》有“沈志亮传”。沈志亮,名米,祖籍福建,(澳门)龙田村民,“生而倜傥,慷慨尚义。”其惊天之举是刺杀澳门总督亚马勒。1849年,澳葡总督亚马勒为了扩张地盘,以辟马道为名,从水坑尾城门直达关闸的一段路,平田毁坟,其中包括沈志亮家的六座祖坟。激愤之下,沈志亮联合村民于莲峰庙前刺杀亚马勒。事件发生之后,清政府应葡方要求,将沈志亮杀害。自此,葡萄牙人在澳门势力扩张至望厦村及关闸,开始其对澳门的殖民化统治。

        我成长于澳门,创作《镜海魂》的过程中,也是我对澳门、对这段历史的一次再认识过程。澳门关于这段历史的印记,是1940年,葡萄牙人矗立在葡京酒店对面广场的一座亚马勒铜像。铜像在葡国制造后运到澳门,亚马勒策马扬鞭俨然一副英雄形象,此处也因为这座铜像被命名为“铜马广场”。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铜马广场是澳门一处仅次于最中心地带议事亭前地喷水池的地标。在澳门长大的和我同龄的小伙伴们,可能都在亚马勒策马扬鞭的铜像前照过相,快门曾定格在我们笑靥如花上。因为当时年少无知,不懂历史,所以我们可以笑得轻松。

        中葡联合声明确定了1999年12月20日由葡萄牙将澳门主权交还中国。当时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鲁平声言,亚马勒的铜像是殖民主义象征,如果不拆除,将来在中国收回澳门主权之后也要拆除。澳葡当局在此情况下,认为铜像迟早要拆,迟拆不如早拆,于是在1992年12月拆卸铜像,翌年2月运回葡萄牙里斯本。从1940年这座由葡人铸造的铜像自葡萄牙运抵澳门,到1993年运返里斯本,我得以完整地了解一段澳门历史。从前的“铜马广场”留在老澳门人的记忆里,现在这里叫“亚马勒前地”。显然,这段历史的印记依然存在于澳门。而“生而倜傥,慷慨尚义”的沈志亮呢?在澳门我却找不到他一丝一毫的印记。身为澳门人,我又怎么能忘记这个在澳门苦难关头挺身而出、又在清政府非诛一人而无法平息事件时选择了担当的英雄?这也许是这个澳门故事多年来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的原因吧。

        诚然,历史只是一种铺垫,但我坚持以尊重历史的态度为创作前提——不戏说,以写出苦难下的人性光华为目的。“澳门京剧”,不是离经叛道大玩时尚概念的混搭,我们坚守京剧本体,一动一静,一招一式,依照传统京剧而来。同时我们也有创新,比如像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比如同时表现人物内心的五重唱,比如引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醉龙舞”、表现地域特色的广东童谣和京剧音乐的嫁接等。东方与西方是澳门华洋杂处的特色,中国人、土生葡人和葡萄牙人在戏里一一出现。历史是现实的对照,这样一段历史,难道不值得我们浓墨重彩大书特书吗?难道不值得我们用“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诉告世人、告诉我们的下一代,今天澳门的和谐背后,曾经有过苦难!

    (作者系《镜海魂》编剧[澳门])


    悲壮:屈辱下的奋起抗击

    万  素

        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新近创作演出的近代历史京剧《镜海魂》,将我国澳门人民英勇抗葡斗争史搬上了当代京剧舞台。这是澳门历史上第一部京剧作品,讲述了发生在澳门的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体现创作者在澳门本土题材开掘中独到的眼光和见地。这部剧作是特地为澳门回归15周年创作排演,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非同寻常。

        该剧选材独特立意高远,澳门女作家穆欣欣笔下,遵循“殖民主义是人类历史的耻辱”这一最基本的历史价值判断,正面表现澳门历史上风云迭起的一页,让我们看到揪心的历史、高贵的气节、民族的尊严,以及澳门同胞在危难时刻不惜代价捍卫民族尊严的精神魂魄。创作者把这种历史情感予以升华,激扬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当代观众产生了强烈的精神联系,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和精神指向。

        剧中一号人物沈志亮一身正气、敢做敢当,勇敢地率领村民自发组成乡民团,奋起抗击葡萄牙殖民主义的强盗行径。为保护龙田村不受更大伤害,他最终慷慨赴死,献出年轻的生命。这一崇高举动体现出这位平民英雄可贵的担当精神。沈志亮勇杀敌酋与舍生取义两次重大戏剧行动,支撑起戏剧人物高大的艺术形象。创作者将人物高尚的精神品格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凸显中华民族景仰的民族气节,深化了剧作的主题立意。

        剧中的葡国传教士马塞罗神父,区别于殖民主义澳葡总督亚马勒的凶残,他为了平息战火、消弭仇恨,免除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相互残杀带来的战争和灾难,竭力奔走斡旋。对这个人物的设置,破除了过去文艺作品大多流于揭露西方传教士伪善的套路,表达了创作者立于当今世界现实问题,对急需化解民族冲突和战争的全新认识与思考,传达出世界各国人民期盼和平安宁的共同心愿。这一创作理念颇具现代意识,是当代戏曲作品创作观念的突破。

        该剧整体舞台呈现恢弘大气、唯美悲壮,具有史诗品格。编剧穆欣欣、导演翁国生,以及唱腔设计汪人立、音乐设计吴小平、舞美设计盛晓鹰、灯光设计胡耀辉等主创人员强强联合,从文本到舞台呈现下了不少功夫,在复杂的叙事结构中,寻找到灯光、舞美与表演、音乐相互配合的方式,使京剧艺术精神得到充分的展示,让观众感受到了京剧艺术本体之美。

        全剧贯穿始终的主题音调,是作曲家李海鹰为闻一多先生《七子歌》谱写下的旋律,音调十分动听,使人感到亲切,淡淡的哀伤与悲壮沉雄的色彩十分契合剧情。这一主题音调的反复出现,让观众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屈辱与悲壮的历史。作曲家还将澳门民间地域色彩的音调和西方教会圣洁的宗教音乐元素与京剧本体皮黄声腔相融合,音乐素材丰富多彩、衔接自然、过渡顺畅,音乐唱腔契合人物情感,大大增强了这部近代题材京剧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该剧舞美创作在京剧本体性与地域性审美意境相结合方面做了探索。舞台美术样式结合澳门当地的服饰特点、地域特点、民俗风情,风格独具又浑然一体。天幕采取以国画线条和民族图案构筑成海浪云朵和圆月的舞美样式,带有强烈的装饰意味,既有民族传统也不乏创新理念。灯光、服装与布景的设计水乳交融、和谐统一。灯光设计能往人物情感深处走,亮度、色彩与光区的收放、变幻都是情感化的又是节奏化的,体现出一种诗化追求,达到了较高的审美品位。

        本剧还调动了各种京剧传统艺术手段,充分展示京剧本体综合艺术的表演技艺,将“砸三险”“360腰变”“磕子”“变蛮子”等融入剧情,外化出人物澄澈透明的内心世界与爱恨情仇复杂交织的情感起落。饰演沈志亮的文武老生青年演员田磊,唱念做舞俱佳,表演游刃有余,能将情、技、艺融为一体,英气勃发,出手不凡。此外,青衣、老旦、花脸等各行当演员阵容强大,青春靓丽,武生、武丑、武行演员生龙活虎,让人感受到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不愧为国家级京剧院,齐刷刷又一茬青年演员挑大梁,实力雄厚,满台生辉……

    (作者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