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新编戏不常演如何变经典
国粹京剧   2015-06-23 09:07:55 作者:刘姝含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字大小:[][][]

  随着京剧《下鲁城》近日在长安大戏院上演,北京京剧院“新编剧目展演季”拉开序幕, 《屈原》 《风雨同仁堂》等北京京剧院的新编剧目将上演。放眼近年来的戏曲创作,昆曲《十五贯》的出现,可谓是“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代表,而京剧《曹操与杨修》 、莆仙戏《新亭泪》 、昆剧《南唐遗事》等新剧目在戏曲改革中也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

  尽管如此,当前新编戏曲创作的探索与实践并非一帆风顺。很多院团倾力打造的新编剧目在演出市场中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即便是一些受到欢迎的新编剧目,在公演一段时间后也会草草收场,只有一小部分观众看过,当更多的观众知道的时候,演出已经结束。新编戏曲“叫好不叫座”和“难保留、不流传”的趋势日趋明显。

  新编剧目从选材到剧本选题、创作、讨论、修改,再到排练、公演,时间大致在一年到三年之间。剧目搬上舞台,从前期的复排、对词、响排到彩排的周期大概为一个月,但往往只安排演出一两场,成本和支出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在于各院团创排的新编剧目往往客观上受制于全国各大艺术赛事的评选和比赛,很多获过奖的新剧目会被搁置一段时间,虽然不至于“刀枪入库” ,但现实却是,院团往往会随着新一届艺术赛事的举办而投入下一轮剧目的选材和创排。这些问题难免造成一个无奈的现实,就是新编剧目在舞台上演出的时间相对有限,缺乏应有的打磨时间,进而限制了戏曲演员通过不断实践演出而对剧情及人物进行再理解、再认识和再创造。

  戏虽好但不常演,难免会被遗忘,更不用说改进和提高了。戏曲界有句俗谚叫“十年磨一戏” ,传统戏成为经典并非与生俱来,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剧目,之所以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是因为其经过“实践-反馈-再加工-再创造”的必由之路,倾注了一代甚至几代表演艺术家的心血和智慧。新编剧目想要流传并被后世奉为经典,不在舞台上历练、与观众互动,终究难以成事。

  要应对以上问题,首先应拉长演出周期并增加演出场次,这不但能压缩排练和演出成本,也能形成一定的话题和影响力,使新编戏能够长期延续下去。此外,还应通过“剧院开放日”等活动,把更多的观众请进剧院,让他们真正了解并熟悉新编剧目。观众通过观摩以及与艺术家的互动交流,能够同艺术家一起完善剧目,打造经典。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