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魏海敏陈少云“对角儿” 和京戏的“约翰逊疗法”
国粹京剧   2015-08-30 09:44:48 作者:邱俪华 来源:新闻晨报 文字大小:[][][]

  上周六,当代“麒派”掌门陈少云和台湾的“梅派大青衣”魏海敏奉上了一台《对角》演出,两位名家联袂演绎了 《坐楼杀惜》、《二堂舍子》两出经典的“对儿戏”。演出在逸夫舞台出人意料地火爆——开演前一周,票子已基本卖完,习惯了演出当天去剧场买票的老戏迷一“捉急”,硬生生把黄牛票炒成了牛市(380元的高价票被炒到700元)。为何会这样?答案是,老戏的剧场里走进了新观众。

  我有时候觉得,当代传统艺术就像闺阁里琴棋书画十八般相夫教子的本事都练好了的大家闺秀,到了抛绣球时,应征者却寥寥。这冷清场面不是“淑女不够好,君子不愿娶”,而恰恰是“淑女有多好,君子他不知道”!从剧场外到剧场里只是一步之遥,但这关键的一步却常常比登天还难。那么“对·角”这次是怎么做到让新观众走进来的呢?原来在演出前这两个月的酷暑里,魏海敏和陈少云两位老师马不停蹄地连续做了4场“分众营销”式的讲座——第一场在安福路话剧艺术中心的D6空间,观众来自话剧中心会员,以年轻小资为主;第二场办在逸夫舞台“主场”,受众是如假包换的戏曲粉丝,这是一场针对核心观众群的营销,让老观众能够和角儿们面对面“你问我答”;第三场比较特别,是人力资源总监俱乐部(VHR)的定向讲座,瞄准的是外企“高端”人群,事后证明也是京剧“路转粉”的一个巨大潜力人群; 第四场在中华艺术宫,面向普通市民。

  这4场分众讲座让我想起了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故事。曾担任过美国总统演讲词撰稿人的克里思·马修斯在他的《硬球——政治是这样玩的》一书里讲过,“当今的职业政治家喜欢用广而告之的方式对他们的听众说话,好像每个人都只是一大群毫无区别的人当中的一分子”,而据他的长期观察,真正有杀伤力的“硬球”是那种看似低效率的“一对一”的“零售”。而林登·约翰逊的政治生涯恰恰是这种通过“关键零售”而大获成功的典型案例。这个看上去毫无个人魅力和公众亲和力的中学教师,最终是怎么成为美国总统的?美国政界对他的“魔法”有个专门称谓“约翰逊疗法”。而这种“疗法”的核心就是“零售”,或者说“关键零售”——年轻时当他作为众议员的秘书从南方来到华盛顿的时候,住的是一家廉价旅馆的地下一层,几十个房间共用一间浴室。与他住在一起的几十个众议员秘书都在为这样的住宿条件抱怨不休,而他看到的是机会。他每天晚上要洗4次澡,这让他可以与陆陆续续到来的秘书们互相认识、攀谈;每天早起他会刷5次牙。没几天,他就认识了同住在这里的75位秘书。3个月下来,他成了所有秘书的非正式召集人,即“小国会议长”。由此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40岁进入参议院,3年后就能成为参议院民主党领袖。在他看来,政治意味着结交人,而结交是精确地知道自己在与一个什么样的人说话。回过头来看京戏也是一样,这门深闺里的古老艺术在当下绝对不是没有知己,也许只是还没有太多头绪找到那间“约翰逊的地下室”。

  4场另类讲座,《对角》主动走进“地下室”,而“知己”果然也滚滚而来——在那场面对全球500强HR的讲座上,一位HR的老公向魏海敏提出了一个“接触点”理论,这位男士是做互联网社区的企业家,用的是传播学领域的名词,他觉得传统艺术的困境在于和现代人的“接触点”太少,而且不能指望每一个接触点都能全年展示传统艺术的美,每次选一个点,能够展示一个面就足够了,关键在于这些点的数量要足够多。另一位HR  则提出了一个“7天养成一个习惯”的理论,认为在“接触点”足够多的基础上,仍然是贵在坚持,要长期地创造接触的机会。

  比较粗暴的算法,如果《对角》票房足够好,那就说明“约翰逊疗法”非常奏效,但这记“硬球”的内涵绝不仅止于票房,制作人吕俊就认为:“讲座与票房之间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讲座的目的和意义远大于票房。因为讲座是有后续效应的,这些不同听众不仅有可能成为未来京剧的观众,更有可能成为传统艺术的传播者甚至后援团(VHR的那次讲座虽然到场只有几十位听众,但结束后魏海敏因此受到了近十个500强企业的讲座邀请)。”

  不断增长的邀约当然可以说明《对角》已经在引发某种蝴蝶效应,但在当下,旨在培育京戏观众的“约翰逊疗法”是否具备足够土壤?恐怕还没有那么乐观。“人力资源”层面,一个合格的传统文化传播者必须同时具备艺术家和演讲者双重身份,这样的人选有多少;“互动方式”层面,即使靠讲座或者其它营销方式令新观众走进了剧场,仅靠一个人或者一台戏能否长久地“把人留住”?京戏还需要和当代观众更为有效的互动方式,活在民国的帅哥们也许用一封情书就可以追到女同学,但现在移动互联时代要谈好一场恋爱,至少要学会熟练运用微信表情吧。

  当然,要打好这记“硬球”,态度还是可以乐观的。比如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红利就是传统艺术推广最不应该被忽视的利好,观众的构成、购买行为、满意度等等,都可以以数据库的方式在剧场、院团、票房之间分享。身段也可以是柔软的,比如日本人为了推广歌舞伎艺术,就瞄准观众对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的“畏怵心理”,推出“体验票”,你可以来看15分钟、30分钟。不用指望所有人都会“路转粉”,但只要100个人里有1人留下来,那个人就有可能变成死忠。

  在当下看京戏,我们也许可以比狄更斯稍微乐观一点,说一句“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