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非珠玉 岂可夸富豪
国粹京剧   2015-11-19 09:45:28 作者:奚摩征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文字大小:[][][]

        现在的年轻人看戏很“可怕”,因为他们即便是出于猎奇的心态去看传统艺术,即便他们是初次欣赏戏曲,他们也能够从大的审美观去阅读戏曲;他们未必能区分“云手”和“拉山膀”,未必知道曲牌和板式,但是他们会关注戏曲的叙事,注重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所以他们看上去好像初窥门径,但其实更不好“伺候”。

        最近,厦门大学京剧协会的同学们看了一出“糟心戏”,他们在微博上是这样描述的: “协会会员们有幸得观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李海燕主演的京剧《锁麟囊》,李团扮相高冷俊俏。只是不知为何好好一出戏删减得七零八碎,唱腔与身段均有偷工减料之感。让人不禁疑惑:是高雅艺术进校园,还是带着高雅艺术进校园糊弄我们。总之,今日无法好好看戏,满脑子都是问号。”

        这出戏是如何删减的呢?一位网友发帖介绍了“李海燕厦大演出版《锁麟囊》”:“《锁》剧,选嫁妆没有,开锣就是《春秋亭》;删了《归宁》的摇板、原板;发大水之后就是两个下人直接把薛妈找来了,删了声声动情的大段散板;接下来的场次倒是没有删节,但是主演李海燕跟彩排一样,找球一段完全没有身段,该蹲下的没有蹲下去,该有的身段完全没有。”

        随之而来的是李海燕这次表演的一段视频《找球》。在看完这段各种水袖功叠加的表演后,有网友这样评论:“知足吧,看一出程派的《锁麟囊》的同时还能看到尚派的《失子惊疯》。”“怎么瞧都觉得像是擦桌子,而不是找球……”

        由于我本人也没有到场观看,因而不能以此判断李海燕演这出《锁麟囊》有戏德问题,也许人家确实是从艺术探索的角度出发而为之,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大学生观众,不好惹。如果还认为大学生乃至年轻人不懂戏,那专业戏曲工作者是注定要倒霉的。

        应当说,现在的年轻人看戏很“可怕”,因为他们即便是出于猎奇的心态去看传统艺术,即便他们是初次欣赏戏曲,他们也能够从大的审美观去阅读戏曲;他们未必能区分“云手”和“拉山膀”,未必知道曲牌和板式,但是他们会关注戏曲的叙事,注重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所以他们看上去好像初窥门径,但其实更不好“伺候”。

        这些观众比那些掐着板、闭着眼听戏的观众更为“可怕”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他们会把自己观戏的好恶直接发到微博、微信和博客上,这种“自媒体”方式的戏评,远比口传心授的教戏厉害多了。

        其实,从很多年前开始,戏曲界乃至文化界就强调重视年轻观众。但现实中,各种新编复牌,新戏老戏,却难掩注重眼前利益的短视,瞄着肯花高价买包厢的“款爷”,或者身居高位的“老爷”。

        事实上,真正把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观众列为头等“拉拢”对象的,是那些奉行市场原则的民营演出单位、小剧团和强调收视率的电视节目制作方。

        这些单位和组织少有甚至没有国家补贴,也养不起大角名角,请不起大腕牛人,时刻面临着优胜劣汰;他们没有任何吃老本的资格,他们只有求新、求变、另辟蹊径,所以在观众的选取上,他们只能把注意力投向包容力更强、文化层次更高、思维更活跃的年轻观众。

        同样真正重视大学生等年轻观众的还有新生代戏曲工作者。他们处于戏曲圈的中下层,没什么名气,收入也不高,以个人之力很难突破旧有势力的阻碍,同样作为年轻人,他们也有相对更开放的艺术理念,这或许很难为老辈人所承认,因此选择年轻观众,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未来铺条道路,另一方面也能与这些观众相互“作用”,产生共鸣。

        由此我倒想起了一句老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上述者对年轻人的重视,因为他们自身“穷”,要发展;那些仅仅把培养大学生观众当做政府任务的,说明他们还不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人才是京剧发展最为可怕的阻碍者——小官当着,津贴拿着,有戏先占着,有好先落着,京剧死不死跟我没关系,但利益有没有跟我有关系。

        这些阻碍者,单靠艺术水平,不如老一代艺术家;靠艺术创新,不如新生代有想法;靠汗水,不如一直活跃于舞台的同辈践行者。

        幸好,大学生的眼里不揉沙子,自媒体时代的观众,时刻监督着节目的质量,保不齐就得冲你来一句《锁麟囊》里的词:还没怎么着,她倒红了。

        千万别等到“三让椅”的时候再“悟兰因”——没准儿那时候京剧早被大水淹完了——京剧,不是珠玉,夸不了,也夸不起这个富豪!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