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改革别把精髓改掉
国粹京剧   2011-09-04 14:06:39 作者:杨 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文字大小:[][][]

    京剧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绝大多数是既熟悉又陌生。我们都知道它是我们国粹,在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第十四期青年读书论坛上,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做了主题为“共筑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谈京剧艺术的审美特质”的演讲,20名国家京剧院的演员现场进行示范。
  
  京剧今天仍然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宋官林介绍说,2010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全票通过把中国的京剧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中。但是宋官林个人认为京剧在今天仍然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将它列入遗产名录稍有欠妥,然而这也显示了京剧在国际上的地位。宋官林认为,京剧不仅在文化层面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审美原则,在内容层面也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表达了中华民族5000年生生不息的奋斗历程。2007年参加的中国美国文化交流活动上表演了杨家将的戏,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故事,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于和平的呼唤。俄罗斯举行中国文化年“中东方神韵”的京剧表演,历时担任总统的普京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技术在进步京剧也在发展
  
  宋官林介绍了京剧的三大审美特征:综合性特质、虚拟性特质和程式性特质。他认为,京剧的三大审美特征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固步自封的。“《红灯记》根据剧情的需要,表达英雄激昂的情怀,增加了管乐;《强项令》增加了琵琶。在舞美方面也适当在灯光上进行了丰富。”据宋官林介绍,过去的戏院只能坐几十个人,而现在国家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这样的剧院里借鉴了现代的科技手段进行扩声。京剧在板式方面也不断进行丰富,过去没有3/4板式的唱段,也没有男女生对唱和混唱,而现在在《杜鹃山》中就出现了。宋官林说:“在板式、声腔、表演方面,京剧200多年来都在继承、探索和发展中。”
  
  技术的应用不能损害京剧的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京剧表演有更好的硬件条件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不能改变其精髓所在。宋官林向本报记者介绍,现在京剧发展有一些误区:花钱越来越多,制作越来越大。“比如京剧中三国的赤壁戏,虽然表演现场没有战船,但是京剧可以通过其表演表现出火烧战船的景象。现在硬生生在舞台上打造出一个战船,表演时还强调用真火。过份强调再现生活。”宋官林解释,“但是这也不代表京剧就不花钱,但是要讲究制作精美,体现出京剧的法则。”

  在使用扩声技术方面,宋官林也认为是一个悖论。“在过去形成的时候只有小戏场,观众距离戏场很近,而现在演出的环境扩展了,并且当代观众对于音响的要求提高了。因此在大剧场中用音响。”宋官林介绍说,“但是由于有话筒,可能在无形之中滋长年轻演员的惰性,年轻演员也就不再像前辈艺术家那样刻苦。”宋官林还告诉记者,国家京剧院的八楼有国家京剧院实验剧场畅和园,最多坐200人,不用任何扩声设备,在那里近距离接触原声京剧。
  
  京剧:中老年人懂欣赏年轻人最鲜活
  
  宋官林认为京剧是中老年人欣赏的艺术。“他一定要有一定的人生体验和感知,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他才能走进京剧。”据了解,1980年是京剧的第一次危机,年轻人都不看京剧了。但是随着这群人年龄的提高,阅历的丰富,那时的年轻人已经成熟了,成为了基本观众。“年轻人不是京剧观众的主体,但是他们却是京剧观众中最鲜活的部分。”宋官林说,“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心态也开始成熟。电视进入家庭以后,电影和舞台剧受到冲击,然而现在电影已经在复兴。”宋官林个人认为,舞台剧相对于电影有着优势,即同台交流,并且他预测舞台剧也将复兴。

    在京剧的年轻人才培养方面,宋官林认为:“拥有青年就拥有未来。”宋官林告诉记者,国家京剧院每年要在40多所高校举行演出,“我并不希望通过演出使他们都成为戏迷,但是他们要有文化记忆。”据了解,今年国家京剧院就要进47所大学,用宋官林的话来说,“这是在文化层面的植树造林”。由于剧目丰富,在具体进校园的时候国家京剧院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表演剧目。比如《强项令》是表现的秉公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题的戏,就可以在司法类大学上演。宋官林还向本报记者讲了个现象,在天津大学和武汉大学,均有学生将梅兰芳说成了梅艳芳。宋官林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年轻人只喜欢京剧而不喜欢流行,这样的审美体系就有问题了。
  
  宋官林:中国的文化消费进入成熟期
  
  “中国的文化消费进入了成熟期,这个成熟的标志是多元审美体系的基本形成,特别以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作为代表。”宋官林表示,在北京的舞台上,有歌剧、芭蕾舞、京剧,也有二人转,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这些种类繁多的文化大餐给中国当代国民提供了多元的选择。“这样多元化的文化构架,我觉得在全世界的城市当中也就纽约、巴黎、北京能做到,甚至在其他的发达国家中都难以达到这样的格局。”宋官林说。

  最后宋官林表示,京剧的改革,要讲究推陈出新,不必要的元素适当地加以改变,但是不能将京剧的精髓也改了,比如有些需要慢的表演就必须慢。宋官林指出,最重要的是如何变革京剧的传播方式。“对于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传播,是从上到下对于中华文化的重新定位,如何把握如何引领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