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新”京剧走出国门:中国传统文化以开放姿态拥抱西方文明
国粹京剧   2016-02-24 10:02:55 作者:开可 来源:中国青年网 文字大小:[][][]

        “西方人熟悉的一个故事,用中国的形式表现,又能得到西方的认可,这就是走出去了。”在观看完京剧《浮士德》后,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文化参赞这样评价道。用中国的国粹演绎一部西方的作品,让国外的观众通过熟知的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诚如该剧中方导演徐孟珂所说:“将熟知的故事搬到京剧的舞台上,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西方和年轻的观众渐渐理解京剧的内涵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京剧走出国门已经不是新鲜事,国家京剧院的工作人员已经记不清有多少部剧走出去了。以前的“走出”都是将京剧保留剧目比如《大闹天宫》等武戏带到国外表演,这次的不同之处是将西方文学作品《浮士德》“转化”到了京剧的舞台上。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而“西学东唱”,正是这一理念的代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青年网记者发现,京剧《浮士德》这部“中西大戏”不仅是一次创新,也是一次中国传统文化以开放姿态拥抱西方文明的结晶。

  摩擦出“火花”作品才能更绚丽

  对于京剧《浮士德》的编剧李美妮来说,剧本创作是一个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在写剧本的过程中,德国导演会提出一些建议,但是这些建议不一定适合用京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西方导演的直觉有时候是对的,但是不一定适合京剧的表演。如果剧本完全跟着西方导演的直觉走,演员可能无法完全展示他们的技艺,就可能会和京剧脱离。”

  李美妮说,国外的观众对京剧中的身段、动作表演很感兴趣,但是在唱白上关注就很少。“德国导演说在国外的剧场,到演唱的部分,整个观演气氛就会降下来。希望在剧本中能把八句唱腔改成四句。”对于京剧而言,传统的唱腔一直都是八句安排。改成四句以后,不仅不符合唱腔的设置,也没有足够的空间让演员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一个中西方文化相撞的部分。”经过双方的交流,李美妮最终在剧本里将京剧传统的八句唱腔保留,而可以不唱的部分就直接去掉,更加接近国外观众的需求。

  同样的中西观念碰撞也发生在主演的身上。王璐扮演的魔鬼不再有夸张的妆容和扭曲的动作。他几乎“素颜”登场,表现得像一个正常人甚至是绅士。一直唱花脸的刘大可在德国导演的安排下,不扮魔鬼而演浮士德,而在他看来,花脸更适合演魔鬼。

  “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表演还是会带有京剧传统的表现形式。这部戏恰好就是要打破这种形式,将西方人的观念运用到京剧中。最初大家都很不理解。后来,我们对这部戏的定位重新进行思考。我们想要的是一种真正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刘大可说,他们会把德国导演的要求转化成京剧的形式,“你的意识用我们的形式,出来的作品才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

  开放是有“根”地包容新文化

  京剧《浮士德》的中方导演是国家一级演员徐孟珂,同时,他也在剧中扮演格雷卿的哥哥华伦廷。他用一句话总结这部戏:“像郎世宁的画作一样,既有中国风,又有西方的元素。”在他看来,这部剧的最大难度在于怎样将西方的故事包容到传统京剧为主的程式化表演上,怎样用京剧的“唱念做打”体现主人公。“不能做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新要从旧中来。所有舞台上的调度、念白、表演都遵循戏曲传统的表演。”

  格雷卿的扮演者张佳春告诉记者,这部剧虽然融入了中意德三国的文化,但还是以中国文化为主。“还是希望京剧的元素能多一点。中外双方都在探讨、包容不同的文化。我有一场戏是格雷卿在狱中的戏。德国导演希望我们用一张翻过来的桌子来当牢笼,我就在这个小空间表演。但是京剧需要大幅度的动作。最后双方商定,在舞台上摆放七把椅子当做牢笼。我就在椅子围起来的空间里表演。”

  同样在音乐上,中国音乐仍是占主导地位。中西方音乐制作人达成共识,中国传统音乐是“根”,西方音乐是“叶”。负责音乐作曲的路易吉给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说,这部剧中的中国音乐仍“原汁原味”地保留,“不是对中国的传统音乐进行修改,而是要尊重它。在中国音乐的基础上,加入意大利的音乐使整部剧更加丰满。”

  刘大可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你吃了肯德基,但是你会忘记东来顺吗?”在他看来,无论怎样地包容其他文化,“根”还是中国的“根”,“我们的戏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不会离开京剧本体的表现形式。传统的京剧艺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不管我们怎样表演,还是要扎根在传统领域里。”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