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百年老戏园子寻路突围
国粹京剧   2016-03-10 09:07:00 作者:傅玛丽 来源:北京商报 文字大小:[][][]

  京剧形成于北京,盛行于清代,在鼎盛时期仅大栅栏内就有12座戏园子,京城内更多达40余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艺术形态的多样化,戏园子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日前,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在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访谈时表示,为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十三五”时期,北京将恢复吉祥戏院、广和戏楼、中和戏院等老戏园。恢复老戏园一定程度上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但要融入新时代,应对当今的文化市场需求,对老戏园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虽同为看戏场所,但昔日的老戏园子与今日的剧场大不相同。老戏园子内戏台为正方形,三面都有座位和看楼,座位是长桌、长板凳,听戏的人面对面坐着品茗听戏,想看戏得侧身扭头。清末至民国时期,演出海报只写某戏班、某演员演出,没有具体的剧目表,上演剧目全凭道具,戏园会将每天上演的戏中代表性道具摆在大门外,戏迷一看便知。如果按照这个模式完全还原老戏园,恐怕很难顺应市场和年轻人的口味。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要想让传统戏园子适应新时代是很难的一件事,传统戏剧要改变内容,就要脱掉行头,重新编排,可是卸掉了这些,传统戏剧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古装戏很难吸引年轻人,传统戏剧又很难找到创新方式,这是让这个行业很纠结的问题。我建议戏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戏剧,吸引老票友;另一类是改变唱腔,创作反映新时代的故事,带有一些音乐剧味道的新戏剧,以吸引年轻观众。”“新国戏”《惊梦》制作人李伊曼则表示,老戏园要想在新时代生存首先要保持剧目上的原汁原味,其次要多启用年轻演员。“老戏园要保持传统艺术形式,但在整体面貌上要符合当代的要求,比如视觉的设置、传播与推广、服务人员的意识,甚至包括茶水座是不是换掉硬板凳等等。”

  老北京七大戏园之一的三庆园于去年底复建完成,在“七大戏园”中率先恢复昔日神采。逐步恢复的老戏园对北京演出市场有一定推动作用,但在陈少峰看来这种作用是非常微弱的。“老戏园只能针对传统戏迷,或者想来体验传统味道的人,如果结合旅游或许可以增加一些收入,但不会改变整个市场的结构。缺乏明星,缺少娱乐,剧目内容又远离现代生活,是很难吸引人的。北京演出市场去年的票房约为15亿元,戏剧也就能贡献几百万元。传统戏剧市场正走向衰落,很难因几个戏园子而复苏。”

  旨在吸引年轻人走进剧场听戏的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北京剧协副主席杨乾武说:“无论戏曲还是话剧从票房上看都有下降趋势,老戏吸引的是中老年戏迷,但是他们没有文化消费的习惯,现在的社会消费主力群体又不会走入戏院。目前,专门演出戏剧的场所只有长安大戏院和梅兰芳大戏院,经营并不景气。本就不该拆掉的老戏园能够复建,为戏剧市场增加了竞争力。明确定位,市场化经营,用互联网思维去应对新的市场要求,吸引更多的‘70后’,‘80后’走进戏院,老戏园便能真正地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

  记者调查

  吉祥戏院:拆迁后一直没能建成营业

  光绪末年内廷大公主府总管事刘燮之于1906年创建吉祥戏院,戏迷们把它称为“吉祥园”,原址位于东城区金鱼胡同西北口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杨小楼、金少山、谭富英、梅兰芳、马连良、姜妙香等人都来此登台献艺。吉祥戏院曾是梅兰芳生前非常重要的舞台,电影《梅兰芳》中完整再现了吉祥戏院的真实场景。解放后,由于吉祥戏院老旧不堪,政府曾经数次修缮,1965年决定将老戏园子推倒重建。

  1993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决定改建东安市场,吉祥戏院亦在拆迁范围。如今吉祥戏院位于王府井乐天银泰大厦8层,旧址目前一部分变成了草坪,一部分成为金鱼胡同拓宽的一部分。2010年,在全国政协文艺组小组讨论会上,梅葆玖提案恢复重建吉祥戏院。当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梅葆玖去位于乐天银泰的吉祥戏院时,被告知还在装修,此后便没了动静。据杨乾武介绍,吉祥戏院一直没有建成营业。

  广和戏楼:办过交谊舞比赛 做过游戏厅

  广和楼,即广和剧场,在北京前门外。建于明末,曾为京城最早、最出名的戏楼,与华乐楼、广德楼、第一舞台并称为京城四大戏园。广和戏楼是清代最著名的营业性戏楼。清末至民国初期是广和戏楼的黄金时代,喜连成、富连成科班长年在此演出。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广和戏楼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当时年仅10岁的梅兰芳,在《长生殿·鹊桥密誓》中出演织女,一举成名。

  后来北京“白薯王”王静斋购买了广和茶楼,王静斋去世后,广和戏楼由长子王善堂经营,日本占领北平时期,广和戏搂营业萧条,难以维持,以92.2万元伪币卖给了日本翻译李文轩。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老戏园在城市建设中被拆,广和戏楼幸免于难。为了维持生计,它放过电影,举办过交谊舞比赛,一度还做过游戏厅。自1996年后,再也没有举行过京剧演出。

  中和戏院:剧场早已面目全非

  中和戏院创建于清末,旧称“中和园”。中和戏院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戏台坐西朝东,宽13米,高15米,深9米。台口高1米,宽6米,台唇呈半圆形。上场门和下场门分别悬挂“出将”、“入相”匾额,有1000多个座位。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长期在这里演戏。1938年尚小云创建荣春社后,也长期在这里演出。

  1949年,中和园改名中和戏院。戏曲团体多以中和戏院为演出场所。1951年新戏曲研究会成立,会址设在中和戏院。京剧演员谭富英、杨宝森、李万春,河北梆子演员李桂云,评剧演员小白玉霜等定期在中和戏院演出。1979年重修后属北京京剧院。如今,中和戏院的老楼淹没在鳞次栉比的小饭馆中,显得格外破旧冷清。旧戏院仍未拆除,被木板钉上的售票口很难看出当年红极一时的影子。曾经为京剧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和戏院,不仅没有了火爆的京剧演出,甚至连剧场也面目全非,二楼观众席被封闭,仅靠门脸出租开饭馆、电子游戏、台球厅和放录像维持生计,加上前门地区交通不便,1994年开始已无正式演出,面临无以为继的尴尬局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