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让年轻的他们爱上看戏曲
国粹京剧   2016-04-29 09:09:17 作者:蔡 萌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字大小:[][][]

京剧《西厢记》演出现场  

         4月7日晚,就读于武汉大学的王鹏没有像往常一样在饭后去上自习或是打篮球,反而早早地赶到信息学部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抢占了一个正对着舞台中心的好位置。三天前,他偶然在学校看到了第四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以下简称“戏曲节”)将在这里举行开幕演出的消息,便特意留出了时间。当晚的开幕演出是由武汉京剧院带去的新编京剧《三寸金莲》,王鹏自己也没想到,他竟然能看得进去,甚至看得入迷,演员谢幕后,他站在观众席上久久地鼓掌,不忍离去。

        “以前从来没有在现场看过京剧,想亲身感受一下,没想到如此有趣。”王鹏告诉记者,他以前经常看电影,偶尔会看话剧,未来有空的时候如果遇到比较好的戏曲演出他也会看,“现场呈现很赞,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今天仍然充满魅力。”当晚,大学生活动中心几乎坐满了人,坚持看到最后的达八九成,而其中至少一半是同王鹏一样的大学生。当戏曲从锣鼓喧天的大舞台走进高雅宁谧的剧场,再走向武汉大学这样一所百年老校,戏曲似乎发出了新芽。

    3个月30余场:创新模式让戏曲活在当下

        由武汉剧院、武汉晚报创办于2013年的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先后在武汉推出了“京汉楚越绍昆群英会”“百场汉剧青春行”“长江中游城市群戏曲群英会”系列主题演出。本届戏曲节,在3个月里京、津、沪以及湖北、浙江、山西等地优秀戏曲剧目同台展演,包括《西厢记》等八大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四大越剧、《白蛇传》等三大昆曲在内的近30场演出轮番登场,参演剧团数量和演出场次创下历届之最。本届戏曲节不但延续了往届“戏曲青春行”的活动,将戏曲带进校园,更首次尝试将戏曲演出带进地铁文化角、社区……

        “3个月演出这么多场戏,这在北京、上海都是很难得的。武汉做戏曲节意义重大,虽然耗费时间、精力,但是一个城市需要打造戏曲节这样的平台,让观众认识更多的好戏,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戏曲文化。”今年,晋剧《傅山进京》作为戏曲节的预热大戏首次走进武汉,主演谢涛在演出前表示,自己是怀着全力以赴的心态和学习的态度来到武汉演出,而戏曲节的强大演出阵容让她既惊喜又感动。

        在国内戏曲市场普遍冷清的当下,武汉戏曲节是如何能够在政府没有专项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成功地连续举办四届,且规模、人气逐年提升呢?

        这不得不提到此前武汉剧院创新探索的“双零模式”。据武汉剧院总经理王斌介绍,近年来,武汉剧院一直在寻找演活剧团、激活剧场的灵丹妙药。2010年,在武汉举行的“中三角”演艺联盟成立会上,武汉剧院大胆提出了“双零模式”——零演出费、零场租。但在“双零模式”的运作过程中,他们发现,如果不宣传没人知晓就不会有人买票,那么,宣传费由谁来承担?“由此我们又大胆提出了‘3.0模式’——零演出费、零场租、零宣传费,剧团、剧场和媒体三家共同参与票房分成。”王斌向记者介绍,在尝试了“双零模式”后,他们又找到了武汉晚报社,邀请他们参与“3.0模式”的合作,剧团、剧场、媒体均分票房。正是在这样的不断探索之下,戏曲节才得以存活、发展,并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两年前,我们首次将汉剧《王昭君》带入校园时,没想到在座有八成的大学生是第一次观看戏曲演出,这是一个令人恐慌的数据。”正因如此,王斌第三次将戏曲节的开幕演出放在武汉大学,在他看来,戏曲不仅要留住那些武汉老戏迷的心,更要与年轻人的生活发生关系。因为,很有可能,他们在偶然看了演出后就会爱上戏曲,成为下一个走进剧场看戏的观众。“传承发展传统戏曲就要让戏曲活在当下,特别是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求变、创新:别低估年轻人对戏曲的喜爱

        “虽然戏是老戏,但当初创排的时候是比较前卫的,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开幕演出前,武汉京剧院院长、《三寸金莲》主演刘子微在后台一边上妆一边对记者说,《三寸金莲》是12年前武汉京剧院创排的戏,获过很多奖项,但是近10年来,没有一次全本呈现在舞台上。这一方面是因为她这10年来一直在求变、求创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的腰和腿都承受不了“跷功”。“我希望通过多一些的艺术样式吸引大学生。将来,我们也想将这个戏多送到大学、中学去演出,让更多年轻人喜欢我们。”

        “来看演出前,我特意跟我女儿做了个小调查。”对于支持传统戏曲的发展,武汉市文化局局长何伟非常重视,他同自己正在读大学的女儿沟通一番后,得出的结论是,年轻人对戏曲并没有天然的排斥。“现在的孩子是用脚投票的,如果演得不好,他们就会直接走人。”何伟注意到,《三寸金莲》中的很多设计并非一味地沿袭传统京剧的形式。“比如丑角的台词中有很多当下流行词,加之比较滑稽的表演,观众的情绪很容易就带动起来了;再如后几幕演出,加入了现代的音乐、舞蹈,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在何伟眼中,对戏曲不能仅仅“临终关怀”,最重要的是活态保护,要留住年轻观众,“因为年轻人喜欢的才有生命力。”

        最终,这场演出的效果出乎刘子微意料,她没有想到,在大学生活动中心这样一个相对简陋的舞台,舞美、灯光都达不到最佳效果的情形下,观众会那么热情地、自发地鼓掌和叫好。演出现场,老戏迷过瘾了,年轻观众入迷了,连小朋友都坐住了。来自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周老师带着6岁半的女儿一边观演一边耐心地讲解她听不太懂的唱词。他说,以前带着女儿看古典音乐会比较多,“这是第一次带她来看戏曲,没想到她居然还坐住了,有些地方看得津津有味。”

        “我真是太感动了,也很感谢有这个机会把这部戏作为戏曲节的开幕演出带到武汉大学。”开幕演出后的第二天,刘子微向邀请她的武汉剧院相关负责人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要让孩子们多接触戏曲,去高校、社区演给年轻人看,不要低估年轻人对戏曲的喜爱,也不要觉得他们接受不了传统戏曲。实际上,孩子们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在亲身感受到来自年轻观众的观演热情后,谢涛说。

    文化精神+政策支持:复兴武汉戏码头

        尽管从目前来看,四届戏曲节的票房成绩、观众反馈可圈可点,但王斌向记者直言,做戏曲节很艰难。“普及戏曲很难,传承、发展、创新戏曲更难,举办这样没有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戏曲节难上加难。”正因面对这样的困难,王斌更加坚定了迎难而上的决心。“扶持戏曲工作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更需要戏曲工作者的文化精神支撑。我认为,这个文化精神就是信仰、良心、自信、责任和奉献。这是复兴戏曲的痛点。如果我们的戏曲工作者都能扛起这样的精神,那么我想,戏曲复兴指日可待。”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武汉戏曲节,从演员的角度来说,我非常受感动。”王蓉蓉领衔演出的京剧《西厢记》在本次戏曲节受到武汉观众的热捧,而对她本人而言,更多的感受却来自武汉戏曲人的魄力。“能在一个地方性的戏曲节上演这么多台戏,而且是全国各地的知名院团都来演,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武汉戏码头的复兴,让我们在武汉看到了戏曲的春天。我想,武汉戏曲人的这种精神值得其他城市的院团学习——不是一味地依赖政府,而是主动想办法克服困难。”

        今年,武汉戏曲节提档升级”,改由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局承办,充分说明了武汉对戏曲节的重视。“一方面,这是支持传统戏曲发展传承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振兴武汉戏码头的重要途径。”何伟向记者表示,接下来,武汉将出台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相关实施意见,让武汉不仅是戏曲的栖息地,更成为戏曲的集散地,戏来戏往成为常态。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