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戏曲传承需迈三道坎
国粹京剧   2016-07-26 09:35:29 作者:陈丽君 王嘉敏 来源:北京商报 文字大小:[][][]

    文化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启动 

  由文化部主办的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第一期高级研修班近日在京举办开班仪式,首批共有135名学员入选。该研修班计划自2016-2020年每年举办一期戏曲编剧、导演、作曲、舞美高级研修班,预计将培养1000名戏曲创作人才。文化部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国戏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但若要使戏曲实现长久发展,还需迈过人才、内容和市场这三道坎。

  补给人才缺口

  “办戏曲高研班是好事,上世纪60年代中央戏曲学院就曾经办过这样的高研班,培养了大批不同戏曲流派的接班人。”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陈子度认为,对于戏曲这一艺术形式,专业人才缺乏是不得不面临的严峻问题,高研班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送人才,将培养出来的人才再输送回地方,补给了戏曲人才缺口,非常有利于戏曲的传承。

  有专业人士指出,戏曲人才最大的作用在于对戏曲的创新,一般来讲老戏曲反映生活的面比较窄,内容离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比较远,如何让戏曲既保留自身特点,又贴近当下生活,这就需要培养大量戏曲人才来不断完善。

  文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0多种下降到目前约280种,正在以一年超过一种的速度消亡,部分剧种甚至仅存一个院团,对此陈子度也表达了担忧,他认为戏曲人才是戏曲传承的根本和关键,但是戏曲流派众多,发展参差不齐,再加上戏曲院团机制、戏曲方面的相关政策以及社会对于戏曲生态和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同,会影响一些剧种的生存与发展。

  以内容培养观众

  “戏曲是传统文化的宝库,这是毫无疑问的,无论从创作的角度还是市场的角度,丢掉传统都太可惜。而王珮瑜、柯军、凌科、李卓群等等,这些被贴上‘创新’标签的戏曲新锐,都是从最传统、科班练出来的。所以我不认为这是简单的创新,而是一种探索,他们要从创作故事入手,从表现方式入手,找到传统和现代对接的契合点,找到那个古和今的交集。”聚橙网总裁蒋大宽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据道略演艺日前发布的《2015-2016年中国商业演出票房报告》显示,2015年传统戏曲演出票房仅1.44亿元,同比下滑4.8%,而自2011年开始,传统戏曲持续下滑,由1.76亿元下滑至1.44亿元。近年来人们娱乐方式呈多元化,传统戏曲年轻观众断层,老年观众人群逐步流失,观众培育效果甚微。有专家指出,缺乏有看点的、好的作品是目前行业的共性。

  针对国内传统戏曲市场不断走下坡路的问题,部分戏曲团体和机构开始转变思路,通过改编热门小说和游戏、跨界合作融合等方式,以优质内容培养年轻观众。中国戏曲学院推出的戏曲动漫舞台剧《跑旱船》,将戏曲与动漫两种不相干的艺术样式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表现程式,增强了该剧的感染力,大受年轻观众好评。

  市场化需适度

  近两年,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传统戏曲发展的扶持,各戏曲院团也开始与时俱进地走上了市场化道路,“从历史上看,戏曲一直都是在市场化的环境中生存。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很多都是诞生于高度市场化的环境当中。中国戏曲市场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兴衰,如今正处于一个缓慢的复苏周期之中。”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在公开采访中讲道。

  随着全国各地传统戏曲剧目展演、艺术节、惠民演出等活动的火热开展,全国传统戏曲演出的场次持续上涨。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传统戏曲演出场次达5943场,较2014年增长7.1%。全国传统戏曲演出共吸引观众238万人次,增长7.5%。陈子度却强调,虽然市场化是好事,但也需要遵循适度原则,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不能唯利是图,也不能完全迎合观众。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甚至影响观众的价值观念,但若完全迎合市场需求则会落入俗套,失去艺术本身的魅力。

  可以说市场化是中国戏曲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这并不是简单地将演员和剧团抛向市场,而是在尊重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与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戏曲发生、发展的基础和生态。中国戏曲当下面临的发展环境十分复杂,如何在摆脱传统束缚之后,还能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营造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生态,是戏曲人和剧团都要重新思索的。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