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复兴再成关注焦点
国粹京剧   2016-12-22 07:43:35 作者:刘莉莉 来源:天津日报 文字大小:[][][]

        2016年,多位重量级京剧艺术家相继离世,追忆他们的同时——

        京剧复兴再成关注焦点 
 
  前不久,京剧表演艺术家马长礼在京去世。很多戏迷、业内人士纷纷感慨:“又走了一位老先生!”2016年,多位京剧界举足轻重的老艺术家相继离世,在追忆他们的同时,更多人想到的是京剧艺术今后发展的问题。

  老艺术家接连去世

  “抢救”迫在眉睫

  京剧艺术素来讲求“口传心授”,在传承发展过程中,老艺术家的“传帮带”至关重要,而他们的离世,无形中带走了很多京剧艺术财富。著名戏曲理论家刘连群惋惜地说:“今年老艺术家接踵而去,特别是梅葆玖、李世济、吴素秋、王金璐、马长礼这五位,他们起到了在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那一代之后,对京剧艺术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的去世,更加突出了一个问题——对传统艺术的抢救真的到了紧迫的时候。过去讲‘人在艺在、人走艺走’,走了一位老艺术家,就等于带走了一座艺术宝库。他们从前辈那里继承下来的以及他们自身的艺术创作,都是相当有含金量的。”

  继承技艺

  更要继承品德与艺术追求

  很多年轻京剧人说,要向这些老艺术家学习,并且也在积极努力践行着。刘连群觉得,后辈除了学习老艺术家技巧层面的表演艺术,更要学习他们的艺术精神、艺术道路。老艺术家们对于艺术的热爱矢志不渝、视戏如命,而且对下一代诲人不倦,这种对艺术的忠诚、追求,应该像学习他们的艺术技艺一样传承下来。还有他们走过的艺术道路,他们几乎都是转益多师,比如马长礼,他是谭富英弟子、马连良义子,又和杨宝森学过戏。早年的勤学苦练,打下坚实的基本功,再不断地虚心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结合个人条件,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攀登艺术高峰。追忆他们的同时,这种艺术思想、艺术精神,是今天特别需要发扬的,也是振兴京剧所需要的。

  “后大师时代”

  京剧复兴更需要不断探索

  在这些具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艺术家去世之后,不断有文化界人士呼吁:不要等到代表人物去世时,京剧才引起公众更多的关注。

  如今传统文化越发被重视,但究竟如何“复兴”,还是需要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资深文化评论人韩浩月说:媒体发达,公众对优质精神产品重拾兴趣,传统文化的时尚运作空间越来越大,京剧不是没有复兴的可能。京剧复兴的基础,当然在于对其精粹的认识,对其传承的重视,但需要做一些此前很少做的事情,比如用现代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京剧,用不违和的技术来为京剧增加魅力,用新鲜的概念、创意,在推广、制作、审美等方面,扭转京剧下滑的颓势。而作为一种巨大的文化责任,需要更多的人来承担,不能仅仅依赖京剧传承人。也不能停留在说说而已的层面,要大量的、细致的实际行动。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