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郭德纲 救了相声毁了京剧?
国粹京剧   2017-02-17 10:11:32 作者:清越 来源:京剧艺术 文字大小:[][][]

  十年之前,郭德纲的出现,使渐行渐远的传统相声重新回归了剧场并再度繁荣,对整个相声市场来说,确实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有人说:“郭德纲让相声晚死50年!”

  有人说:“郭德纲是相声界领军人物,基本功扎实,太平歌词、京剧没的说,嘴里功夫一流,可以作为榜样!”

  “郭德纲救活了相声!”

  而前几日,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的“京剧众筹60万”“强强联合 郭德纲+八位名角”之《龙凤呈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落下帷幕。郭德纲在剧中饰演鲁肃。

  有人说:“郭德纲唱戏没味,扯着嗓子往尖了走,听着太别扭!”

  有人说:“众筹?全明星?这是在秀京剧火急火燎谋求出路时节节退败的下线。周而复始,京剧会在我们在自己吹起来的泡沫里安乐死!”

  “郭德纲是在毁京剧!”

  相声&京剧 门槛孰低孰高?

  对于网络上褒贬不一的评论,不得不从两个行业的门槛说起。相对来说,相声入行门槛较低,虽然郭德纲在演出中不断为相声正名,提出相声和京剧等曲艺一样是专业的,但终归是“两个人 两张嘴”。就算是一场专业的相声演出,也只一逗一捧,没有乐队,对场地没有太高要求,“带着嘴就上”成本相对较少。虽然要想“说得好”的确不易,但仅及“能说”二字,相信口齿清晰的人都能做到。

  京剧则不然。演员勒着头,面部涂满油彩,穿着一身沉重的行头,在舞台上要持续近1、2个小时的唱念做打。这不仅需要扎实的腰功腿功、动听的嗓音和良好的耐力体力,演员还要随时做好伤筋动骨的准备。

  一名京剧武戏演员的练功“日常”

  例如,一场专业的京剧演出《战宛城》,后台忙活的容妆、衣箱、字幕、音响、舞台监督……再加上一支完备的乐队,几乎近100人,几倍于前台演员。况且演出前或说排、响排、彩排,所有演职人员都要参加,其花费的时间、精力、人员等成本非常高,远远超过了演出带来的收益。按郭德纲的话说:“唱戏跟相声可不一样,200人的剧场填满了也不可能挣钱。”

  两个行业,两门艺术,“入行门槛”不同,“欣赏门槛”也有差异。京剧总被冠以“国粹”之名,显得高高在上,让普通观众不敢接触。其实京剧和相声一样,有趣易懂。但也得看什么戏,谁来演,演得如何。

  从“麒麟剧社暂停演出”说开去

  2016年11月21日,北京青年报发了这样一则消息:

  今年8月18日,被誉为“京城七大戏园”之首的三庆园原址复建,重新开张,头场大戏就是麒麟剧社的演出。这家剧社由郭德纲联合多位京剧名家创办……然而,仅仅过去三个月,麒麟剧社便宣布暂停演出。  

  我认为剧社的暂停不只是因为钱,主要问题就出在这“什么戏,谁来演,演得如何”上。演出期间,我去现场看了两出,也推荐给了几个身边的朋友(懂戏不懂戏的都有)去看,散戏后他们带着情绪向我表述道:“无节目单,无字幕”;“很多时候胡琴,鼓佬加上唱主都是各干各的,谁也不顾谁”;“拿冷门剧目当噱头,实际演出效果并不如意,龙套竟是站错走错,失误太多”;“乱哄哄开始,乱哄哄结束,开打乱,唱得乱,表现也很乱,让人看得真是眼花缭乱!”

  不得否认麒麟剧社有很多好演员,但嗓儿出不来音儿的、死脸子的、身段机械难看的人也有。京剧是综合艺术,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是一个小角色,也会影响到整出戏的质量。

  有人会说:人家就是有钱自己玩儿,不行吗?我认为,既然已经正式成立了剧社,还有了微信、微博等媒介平台来做宣传,正式对外售票,每一场演出都被各界人士关注,就要玩儿的讲究一点,玩儿得彻底一点!演出排得满满当当,几乎每天一场,还都冷门戏,排练时间严重不足,缺少演员、乐队之间的磨合默契,且很多重要角色让票友来演,轻则忘词忘腔,重则荒腔走板,没有接触过京剧的初级爱好者看后会是什么感受?对于京剧的传播和推广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

  “2016国戏附中汇报演出”在长安大戏院落幕

  同样是每天演一场的“2016国戏附中汇报演出”,戏校的师生们个个精神抖擞,基本功扎实,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极为享受的京剧视听盛宴。可如今的现象是,一个专业戏校举办的正统京剧演出,很少有媒体去理会,许多戏迷闻所未闻。而在朋友圈、微博疯狂刷屏的,媒体纷纷报道的,却是一个由隔行的相声演员成立的私人剧社……

  麒麟剧社接着演 龙凤呈祥还得约

  事后不久,北京晨报发表的《郭德纲:没情怀干不了戏曲》一文中,郭德纲说道:“麒麟社没关门,还演着呢,只是在那个剧场不演了。”给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既然还要演,其中好角儿也不是没有,就该把这门艺术演细致、演精巧、演出玩意儿,玩意儿好人才爱看。戏码莫贪多,哪怕每周只贴两场,认真多排几次,把戏打磨好,让内外行都认可。不要总抱着“我会的戏冷,你们都不会”的心态,观众接受才是最重要的。逗乐、搞笑的小花脸、花旦戏有很多,演之前办个演员和名人互动、科普的小活动,引导观众一步步走进京剧,明白这出戏为什么好,哪儿好。如此吸引来的观众日后是真正“听戏”的,而不只是“捧场”的。对京剧的“振兴”或许能起到一点真正的作用。

  这两日,“中华戏曲”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中提出:

  “接下来,我们将会有三重期待赠出:

  一、《龙凤呈祥》巡演,要把这台强强联手的大合作戏推向更广阔的地域和观众。

  二、向2.0版本升级,集纳更多京剧名家,呈现更多剧目,让一棵菜的大戏再现舞台。

  三、从京剧延伸到地方戏,让观众更满意。”

  《龙凤呈祥》众筹演出现场

这样的景象在京剧演出中很少见

  在我看来,此次北展剧场的《龙凤呈祥》众筹演出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上座满坑满谷,吸引了众多相声迷自己花钱买票看京剧,在网络上也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对于接下来的这“三重期待”,谈谈我的几个思考:

  “踏踏实实唱戏”还不如“抱抱红人大腿”?

  这句话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虽说得有点牵强绝对,和事实并不完全相符,但这恐怕是此次众筹演出带给所有人的一个潜在理念,如果和名人同台演出就能卖出票、就能受到广泛关注。一旦形成常态,那踏踏实实认真唱戏的那些人会怎么想?怎么看?

  郭德纲之后呢?

  如今,有个郭德纲酷爱京剧,成立剧社自己演自己玩儿,推广宣传给各界人士,这是好事。而郭德纲之后呢?如果不再出现像他这样喜爱京剧的公众人物呢?未来的京剧真的要指望一个外行人或是这种”玩儿票“的方式来传播振兴吗?

  再度“全明星”,观众将如何伺候?

  反反复复“全明星”“强强联合”,观众的胃口会越来越高。会不会未来只有台上每一个龙套都是名角儿,才足以吸引观众进剧场?这现象要是也成了常态,那些目前还算不上明星,默默努力的青年演员、戏校的孩子,艺术理念会不会被误导?成长空间会不会被过度挤压?谁还会关注他们?

  全明星《龙凤呈祥》

  相声入行门槛低,但不代表相声容易说;京剧的入行门槛较高,但不代表京剧就比登天。任何一个行业、一门艺术,不因一个人的失去而亡,也不因一个人的到来而兴,市场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是相辅相成的。相声也好,京剧也好,有玩意儿是很重要的!虽然当今这个快节奏社会中,很少有人停住脚步细细品味,但玩意儿是基础,有了基础才能深入浅出,掌控节奏,把更自然地艺术之美呈现给观众。

  在京剧院团、戏曲学校中,有一些人,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们有着一身的玩意儿,只是他们也没有任何名气、称号。这些年轻而有活力的京剧人,不正是我们需要挖掘和重视的吗?等到老艺术家们一个个远去,京剧失去了传承机会,郭德纲兴致也已不在,难道那时候还指望拉个红人筹一场?恐怕终而最伤心、最无奈的,还是这些爱戏之人:我们自己。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