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有感于当下戏曲表演创造的乏力
国粹京剧   2017-03-06 08:10:58 作者:崔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字大小:[][][]

缺失表演创造是不健全的戏曲发展

——有感于当下戏曲表演创造的乏力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戏曲艺术发展态势令人可喜,新人新作不断涌现。但相比编、导等其他戏曲艺术领域的发展,戏曲表演的创造发展势头却相对滞后,与新时期以来,京剧《曹操与杨修》 《徐九经升官记》 《骆驼祥子》 《华子良》 ;越剧《五女拜寿》 《陆游与唐婉》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 ;川剧《金子》 ;豫剧《程婴救孤》 ;黄梅戏《徽州女人》 ;滑稽戏《青春跑道》 《顾家姆妈》等等在表演创造上取得的喜人成就与亮点相比,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传统文化要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以及与党和国家对戏曲艺术的关心扶持和广大观众的殷切期待比,尚存在着较大的努力空间。

  坦率地讲,我国当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尽管编剧、导演等都起着重要前导作用,但作为具有千年艺术积淀和独特表现风格的戏曲文化,表演艺术仍是戏曲的重要支撑与更加深刻、精美、独特的终极艺术体现。可以说,缺乏精美戏曲表演创造的中国戏曲不能称为完整的中国戏曲;没有当代成功表演创造的戏曲舞台不能称为精彩的戏曲舞台。更重要的是,没有当代戏曲艺术家表演创造卓越贡献的戏曲是有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和戏曲前人伟大创造的。

  制约当代戏曲表演创造的因素有哪些呢?

  >>队伍的壮大与创造意识的淡化

  以京剧为例,近年来随着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京昆等青年演员的遴选、推介、宣传、评价机制得到很大健全,这集中体现在中国戏剧梅花奖更加关注青年演员,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展示焦点集中,中国青年优秀京剧演员研究生班和流派班的开办,以及文华奖·艺术院校奖、全国电视青年京剧演员、京剧院校学生电视大赛等一系列举措都为青年演员的成长、成熟起到了良好的孵化作用。应该说,京剧青年演员的队伍呈扩大和稳定的态势。不应小看这种对青年演员的辅助措施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连中国戏曲学院这样的戏曲院校表演生源都迅速萎缩的情况下,以京剧演员为代表的人才机制的形成,对稳固队伍,树立他们的事业心,特别是增强他们对前途的希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看到对青年演员队伍的重视和稳定发展的可喜情况下,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随着一批又一批青年苗子脱颖而出后,尽管他们具有很好的艺术条件,进入了著名的艺术院团,但却在学习和夯实传统基础后,对如何自觉地培养创造能力,掌握戏曲创造的科学方法等创造力培养方面,严重缺乏引导和环境的营造。这使得这些很不错的青年演员在艺术实践上发展不健全,缺乏后劲儿,不利于戏曲表演艺术的长远发展,更阻碍了有才华与创造力的青年人才的更好成长,甚至会影响当前和今后戏曲创造的健康发展。

  >>编导的强大与表演创造的缺位

  这些年随着重视戏曲编导,特别是青年编导队伍培养,其严重老化和青黄不接的现状已经改善,并呈现出勃勃生机。但也日益显现出这样一个突出问题:在当前全国各剧种青年演员排演的新剧目中,作为重要创作力量和舞台呈现主体的演员,却越来越成为一个缺乏创作力和主观创造追求模糊的尴尬群体。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由于演员表演创造力的缺位,许多新剧目剧种特色暗淡,演员魅力难寻。究其原因关键是因为当代许多演员对于自己新剧目的艺术追求和目标较为模糊,在新剧目创作中主观创造性弱,思考如何运用艺术手段和发挥自身表演条件塑造人物的思路不清,迷茫空洞,特别是缺乏对人物塑造的整体追求与完整目标。所以必然导致很多新戏故事文学性大于表演魅力,编导作用大于主演魅力,以致剧目因为缺乏艺术创造的生命力而过早夭折成为许多新戏可悲、可叹的宿命。激发并调动演员表演创造自觉性,扭转演员群体创作力的孱弱已成为当务之急。

  >>理论的空白与评价效果的无力

  由于戏剧生态的严重萎缩,戏剧评论特别是针对表导演的研究、理论评论日益呈现空白状态。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任何一个戏曲繁荣,表演创造力得到发展的时期,除了社会、文化、观众和创作生态良好外,都是伴随戏曲理论评论的健康发展和丰富活跃的。考察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导引戏曲走向和演员表演成果的创造,无不有着一个庞大并富有学识和权威的理论评论队伍。那时戏曲理论的威信,包括众多谈著名表演艺术家心得经验的珍贵著作的大量出版,为演员创造意识锻铸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极好的理论评论生态,也形成对戏曲从业者追求目标和观众审美趣味的重要影响。当前,我们也开始高度重视戏剧评论的导向作用和艺术引领功能,但却往往关注宏观戏剧艺术的理论评论队伍的建设,而对于培养有实力、有见识、有学养,特别是懂表演的戏剧理论评论家尚是盲区。这必然导致目前几乎所有的新戏座谈会,大家都谈剧本、舞美,对本应作为戏曲创造主体的表演创造反而或很少提及,或隔靴搔痒。偶在报刊看到表演评论也多是一味吹捧,尤其是缺乏有针对性和经验性,建立在对表演艺术具有本体规律把握的权威性批评。以上状况极为不利于表演创造的发展,历史的经验值得我们继承,大家熟知的例子是梅兰芳与齐如山的佳话,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好的评论家群体也就不会成就国际戏剧大师、中国京剧泰斗梅兰芳。同样在上世纪,若没有深谙京剧和地方戏表演规律,同时又学养深厚,具有新的世界观、艺术观的田汉、刘厚生、阿甲,以及翁偶虹、范钧宏等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优秀表演艺术家创造出无愧前人的丰富戏曲成果。

  总之,重视当代戏曲艺术家的创造力是当前地方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和当务之急,也是改变时下新剧目艺术生命力短暂、大多数剧目尽管投入很大却留不下、传不开、唱不响积弊的关键。只有在认真分析现状,深入思考研究戏曲创造的规律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扭转戏曲表演创造相对滞后于戏曲发展现状的突出问题。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