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艺术如何传承创新 业内专家在宁把脉支招
国粹京剧   2017-06-01 09:57:05 作者:朱凯 来源:南京日报 文字大小:[][][]

        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的29台参演剧目中,已经有21台在南京登场亮相。这场国家级京剧盛会,集中展示了国内各大院团在剧本创作、舞台效果、表演形式、音乐声腔等方面的尝试与探索,让人们看到了国粹艺术在当今时代的创新活力。

        “京剧艺术要在守住根本的前提下,注入更多的创新活力与时代气息,才能贴近当代观众,让这门古老的表演艺术焕发出时代光彩。”昨天下午,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京剧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在江宁织造博物馆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参演剧目的创新尝试各抒己见,为京剧传承创新把脉支招。

    参演剧目现代戏占六成——

    “关注现实勇于创新,才能抓住当代观众”

        5月23日晚,武汉京剧院创作的大型现代京剧《美丽人生》在保利大剧院上演。该剧改编自湖北作家方方的小说《万箭穿心》,汉派京剧的唱腔,搭配充满流行元素的音乐和现代感十足的群舞,让不少戏迷称赞“有新意”,但也让很多听惯传统戏的观众有些不太适应。尽管台下有争议,但在昨天的研讨会上,专家们还是对这部戏的创新探索给予了肯定。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表示,《美丽人生》从小说改编剧本时,在内容上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原著小说和电影描写的都是一个女人的苦难人生,但这次搬上京剧舞台,为了让人们在苦难中看到光明的未来,剧名将《万箭穿心》改为《美丽人生》,女主角的名字也从‘李宝莉’改成了‘李美丽’。整部戏因为这种转化充满了时代感和人生况味,让观众可以在这部戏里照见自己的影子。”

        “京剧艺术的发展要跟上时代变化,经典的传统戏要保护好、传承好,同时也要关注现实、勇于创新,抓住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薛若琳说,本届京剧节参演剧目中,现代戏有17台,占比近60%。《美丽人生》、《在路上》等一批当代现实题材剧目,在继承京剧艺术表演精粹的基础上,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为京剧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是每一个京剧艺术工作者应有的担当。”

    舞美配乐注重现代感——

    “顺应时代审美,传递写意美学精神”

        开幕大戏《青衣》除了优美动人的唱腔,干净极简的大写意式舞台也加分不少,被外界热评“京剧现代戏终于有了21世纪表情”;《在路上》运用大量京剧皮黄板式和部分昆曲唱腔,配以交响乐伴奏,让音乐旋律更具现代感……本届京剧节上,很多剧目在唱腔念白、舞美设计、音乐伴奏等方面尝试引入现代表现手段,带给戏迷全新的观感。

        对于当代京剧的舞台表现形式,业内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京剧是“角儿的艺术”,舞台上的“一桌二椅”是写意式表演的精髓所在,效仿其他舞台剧大搞灯光舞美是画蛇添足,破坏京剧的韵味。

        “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艺术需要通过集体传承和持续性再创造,才能得以存续、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认为,京剧当然不能“话剧化”,但也要顺应时代审美的变化,在继承传统表演精粹的基础上不断地再创造。

        “当代京剧的舞美设计,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尤其是现代戏,原封不动地照摆一桌二椅,可能很难满足当代观众的欣赏需求。”王馗说,京剧的舞美效果要服务于舞台上的写意式表达,不一定非得摆上“一桌二椅”,但可以把“一桌二椅”所蕴含的虚拟、简约、时空流转等美学精神表达出来。

    传统文化要有当代表达——

    “移步不换形”才能让京剧永葆活力

        现代戏没了水袖、少了髯口,演员要怎么演?舞美设计等新元素的介入,会不会冲淡“角儿”的表演……京剧的创新之路,依然悬着一个个问号。

        在仲呈祥看来,京剧的传承创新应该把握两个方向,一个是创造性转化,一个是创新性发展。“京剧要从理念、内容、形式上完成现代化转型,为这门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梅兰芳曾经说“移步不换形”,所谓“移步”就是变化、创新,创新才能发展是艺术规律,只有随时代发展不断“移步”,才能让京剧艺术保持活力,更有可塑性。

        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汪人元认为,京剧传承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好“传统文化样式的当代表达”。

        “在题材选择上,要有反映时代的胸怀和眼光,捕捉和体味民众喜闻乐见的志趣和价值取向。不能把创作搞成自己的‘圈内事’,满足于同行关注的‘圈里热’。”汪人元说,京剧工作者要重视对京剧艺术美学精神的尊崇,对传统程式技术继承、调度、出新,“让京剧现代戏真正成为对民众心灵的回应,让民众从京剧舞台上看到他们的生活镜像和生活延伸。”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