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谈京剧的推广
国粹京剧   2017-06-21 09:39:10 作者: 蕲公子 来源:武汉市青年京剧研习社 文字大小:[][][]

        本文作者是一名上海理工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戏曲曲艺爱好者。本文标题与部分词句为笑的莫名其妙修改。


        严格来讲,我对京剧的了解并不深入,最多也就是爱听两句唱,勉强算是个京剧爱好者而已。然而现如今,就这种京剧爱好者都成稀有品种了。有时候讲一个京剧方面的段子,却没有人能理解到时,真是觉得人生寂寞如雪。

        虽然一直都想带动身边的朋友去听听京剧,但是真的没有见过比京剧更难推广出去的“商品”。身边的朋友听到我喜欢京剧,总是以一脸“你的爱好真别致”的表情对我说“哇,真高大上”。或许真正让京剧走到现在这种境况的就是这“高雅艺术”的名号。京剧界似乎默认了“高雅艺术”的定位,整天摆出一副曲高和寡的样子,让圈外人望而却步。为什么推广不出去?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想去了解。为什么不想去了解?因为人们觉得 “高雅艺术”自己着实欣赏不来。

        很多人说,是观众变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去喜欢欧美电影、喜欢二次元、去看咋咋呼呼的综艺,去看五毛特效没有演技的大IP电视剧。浮世喧嚣,人们都太浅薄,太浮躁,欣赏不了,也没有能力欣赏我们“传统艺术”了。有人说与电影、综艺、流行歌曲比起来,京剧的进入门槛有些高。京剧号称“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尽的三列国”,不了解故事的背景的情况下,没头没尾的故事让人看不明白。其实并不是,就算现在的观众不听评书,不看话本小说,电视剧总是会看的,唐宋元明三列国,也都是电视剧热衷的题材,很多京剧舞台上常演的故事电视剧也有涉及。

        有人说戏词理解起来困难,左一个“海岛冰轮”,右一个“金井梧桐”,听起来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但是除了这样少数稍微有点古典文学的底子就能明白并且根本不会影响到对故事理解的词语之外,大部分的戏词都很水,动不动就“马雕鞍、马能行、马走龙”,动不动就“听根缘、听根由、听从头”,到底哪里高大上了?有人说京剧是高雅艺术,不像相声、二人转那样接地气,然而京剧本子里三观不正,荤素不忌的故事也不算少。说到底,京剧把自己摆的位置太高了。宁愿人们抱着美丽的误会对它望而却步,也不愿意放下身段好好做宣传。

        大多数人对于京剧,根本谈不到喜欢不喜欢,因为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京剧是什么样子。对于广大群众而言,可以接触京剧的渠道是在是太少了。虽然京剧相关的音像资料随便百度一下就可以得的到,但是一个根本就对它不感兴趣的人不可能去主动接触这些东西。而大多数人可以接触到的京剧,与真正的京剧艺术相去甚远。

        很多人接触京剧的唯一机会可能就是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戏曲了,然而作为一个走过场的节目,它对京剧的推广作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像鸡年春晚这种6个人唱10分钟的节目,能怎么能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呢?更可怕的是这种形式不仅不能起到推广作用,而且可能会对大家对于京剧的认知产生一定的误导。比如这种 “为什么有两个包拯”或者“这个也要大合唱吗”的问题让人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春节联欢晚会之外呢?还有什么渠道能大范围地向观众去推广京剧吗?或许有,但明显没有产生多大效果。比如京剧进校园的活动,我曾经看过几场这样的演出。或许是秉承着“内行糊弄外行”的态度,这些演出都非常的不用心。不然也不会出现类似于《三家店》两句词唱颠倒,或者叫小番嘎调没上去之类的车祸现场。大概演员们觉得来看演出的这些学生没几个真正看得明白,错了也没人喊倒好,更没人拍茶壶。然而以这样的态度推广京剧,真能把京剧推广出去?不能把真本事展现给观众,凭什么让观众喜欢上这门艺术?

        不能否认很多京剧演员甚至非京剧演员为推广这门艺术做出了很多努力。拿王珮瑜来说,在京剧舞台之外也在卖力地推广京剧,无论是参加大大小小的访谈,还是各种综艺,都在努力表达着“京剧其实很好玩,年轻人你们可以尝试着接触一下”。且不说弹着吉他唱京剧是否有哗众取宠之嫌,她的努力总归让一些年轻人产生了想要试着接触一下京剧的欲望。再有就是郭德纲,他似乎对京剧有什么执念,别管唱的如何,就是喜欢唱。自己唱不过瘾,还要攒个班子一块儿唱。不能否认来麒麟剧社捧场的其实很大一部分是根本不懂戏的德云社的粉丝,但是别管怎么说,能让外行人安安静静坐在这里听一出戏就已经算郭德纲对京剧的伟大贡献了。然而,能够受某个演员影响而喜欢上一门艺术的人也终究有限。

        要想多发展观众,还是要从身边做起啊。根据个人经验,只要以春风化雨的姿态慢慢渗透,京剧也是可以介绍给外行的。我不会强行按着自己身边的朋友们进行科普,只不过时不时去看那么两场戏,在朋友圈发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感慨,或者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下当天演出的“车祸现场”。可能大家看的多了,也觉得京剧这东西挺有意思。时间长了就会有朋友跟我说,你下回啥时候去看戏可以带我一起。陆续带过几个朋友去现场看戏,反馈也还不错。不管他们最终有没有喜欢上这门艺术,最起码他们已经知道京剧到底是什么样子了。

        当然,有时候就算很卖力地推广,也可能根本推广不出去。有些人就是不喜欢香菜,有些人就是不喜欢摇滚,有些人就是不喜欢言情,有些人就是不喜欢京剧啊。被框定在一桌二椅的程式化中的京剧,毕竟不能符合每个人的审美。对于“虽然我看过了解过,但是就是不喜欢”的,就只好“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了。

        说句悲观的话,京剧注定会逐渐走向没落,走进博物馆。就像张卫东讲昆曲一样:对于昆曲,我们要做的就是“抱残守缺”,这就是最好的集成与发展。然而不能迎合时代的艺术,终究会成为历史。我们能做的,恐怕也就是多发展几个观众,让它消失的慢一点而已啊。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