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看京剧《法门寺》说《空中剧院》“访谈”节目
国粹京剧   2011-10-27 10:46:22 作者: 来源:中国戏剧网 文字大小:[][][]

        一直有个不成熟的想法:看京剧,就像看到著名女老生王佩瑜上台时的那个表情,严肃认真不苟一笑。即使有那么一点点笑容,那笑容也犹如刺破了重重乌云的光亮渗透出的一般。

        似乎已经习惯了看京剧就是在看流派风格、听流派唱腔、观表演技巧。所以,每到看京剧的时刻,心里的一种膜拜就自然而然的形成,这样的膜拜,主要是给在京剧舞台上演员的。在如此的一个讲究势利的环境里,还锲而不舍的在这样“清苦”的行业里,跌扑滚打,我们只见到他们在舞台上的光鲜亮丽,可是在舞台下的黯然神伤呢?谁给他们一分安慰的话语?所以,我不膜拜谁膜拜?甭管看懂看不懂,多看多听,这不还有大戏播出前的“访谈”么?

        原来,京剧也可以这样“闹”的。这是我看完周六的京剧《法门寺》后跳进脑海里的第一行字。当然,这不是那种无厘头的闹。是一种受“五功四法”约束的、是表现演员在舞台上随机应变灵机一动的“闹”。让我们暂且停下对剧情的合理性的探讨,安逸的坐在沙发席位里或者是在家躺在沙发上享受艺术家们带给我们这种无与伦比的视觉快感吧。

        对这出戏的所有的赞美和夸奖,我想,现在已经不重要了。相信大家会认同“精湛的京剧表演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提炼”这样一个说法的吧。我们在《法门寺》的表演里看到了高于生活而美于生活的舞台形象,这无疑是艺术家们忠于生活创造生活的一个榜样,于我们观众,则是一次美妙的视觉艺术欣赏。

        刚刚我在前面提到了大戏播出前的“访谈”。的确,我又想在这里借机“插播”我的那不值一说的主张了。

        这是我拜读了这两天论坛上的一些关于京剧《法门寺》的帖子后受到的一点点启发。我用了“又想”一词,是因为我即将要表达的思想在以前的一些文字里已有所阐述。这里,我想作为一个菜鸟级戏迷吐露一番在即将看到大戏开播时的心情。

        我曾经说过,大戏开播前的那十几分钟是弥足珍贵的。倘若说《空中剧院》时段是黄金时段,那这开播前的十几分钟就是钻石时分!遗憾的是,至今为止,在这样的钻石时分里,没有看到多少能够与钻石媲美的内容。

        我是一只刚刚跨入传统京剧这扇大门的菜鸟。传统京剧内涵的丰富使我对“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有了深一步的理解。但是,依然还是停留在表层上。

        我就像一个刚刚被老师领进门的学生一样,本当希望看到老师能够和我一起走进这扇“门”里听老师做一番讲解,可是,我回头一看,老师压根儿就没进门!说了句“同学,你进去看吧”,就闪了。我和所有的同学一样撒欢的“涌进”了“门”里,什么都看,看什么都新鲜,听什么都带劲。可当这新鲜劲一过想知道的更多的时候,却是一片茫然。

        这个戏精彩之处在哪?为什么精彩?这个戏有什么技巧动作在里面而这个技巧对应于人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经典?难道“熬”的时间长就是经典么?看这个戏要在什么时候集中精神不能走眼?这个戏的“胆”是什么?戏里有什么唱段是不能不注意听的,而这个唱段的某处就是观众们百听不厌的?同一个剧目的不同流派的演绎的区别在哪?在这个戏里你还能听到一些什么样的曲牌?看这场戏主要是在听唱还是看演员的表演?

        一戏一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或喜,或悲,或正,或谐。能够走进这样的世界,就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境界。意境即灵魂。我是一只菜鸟,可是,我想走进这样的意境。

        所以,每次,我都很认真的也很弱智的注意倾听播出前的“访谈”节目。鲜有几回能够看到“访谈”内容是跟着戏的表演或者说是给看戏的观众起到一种引导作用的。

        我理解节目的难处,因为时间有限,要传递给观众的内容太多,这些内容中,一些领导的场面又不得不给。舍谁留谁,怎么定夺?得了,菜鸟们如果想升级,就去自学吧。

        我在想,《空中剧院》开播前的“访谈”节目可不可以和《戏曲采风》联合起来做。一档《戏曲采风》节目,起码要连播两次,有时候还不止。我们可以发现,在“访谈”节目里的许多内容《戏曲采风》也播过,那么,何不把这些《戏曲采风》里也播然后还要到“访谈”里来说一遍的内容,都移到《戏曲采风》里,从而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腾出空间让“访谈”节目做成看戏的导向呢?

        自从京剧申遗成功,关注和关心京剧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出现。这个趋向可以在《空中剧院》论坛上明显地感觉到。这说明,一批年轻的人正在向京剧走来。

        因此说,“访谈”节目做好先行的任务刻不容缓。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