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新时代的戏曲表演
国粹京剧   2017-12-04 10:39:04 作者:汪人元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字大小:[][][]

        如何认识优秀的戏曲传统?

        第一,戏曲艺术优秀传统较为集中体现在成熟的艺术综合、精美的程式表演、卓越的美学原则三个方面。

        第二,与时代同行,与民众共生,正是戏曲的另一个优秀传统。

        戏曲表演最能够体现戏曲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进一步说,戏曲艺术的特点基本就是从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产生出来的,这也赋予了戏曲在世界戏剧各类样式之中一个特别鲜明的个性。因此,关注新时代戏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戏曲表演的研究。

        新时代的戏曲表演发展,总体表现为进一步的提高与丰富。网上曾流传一段1929年胶片拍摄的京剧《牧虎关》片断,距今将近90年了,我们如果看一看这段珍贵影像中所记录的粗陋表演,就大体可以知道今天戏曲舞台上表演艺术的全面提升而且是各剧种的提升。回顾20世纪以来,如果说上半叶在都市商业化环境中刺激着京剧为代表的大戏繁盛、流派纷起,各地方小戏勃兴,同战乱频仍、经济凋零之摧残相互交织的话,那么1949年以后,戏曲大体形成了一个整体发展的新格局。在这几十年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表演发展。比如50年代娴熟地调动传统程式把新编剧目《赵氏孤儿》《白蛇传》《杨门女将》等演得浑然如同传统戏一样的舞台表演;以袁雪芬为代表把昆剧和话剧当作越剧的奶妈,吸收它们的外部技术与内心体验来发展地方戏表演的做法;6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大量的现代戏创作中格外追求时代感和角色个性化塑造,尝试把传统程式、生活体验、民族舞蹈融合一体来创造表演新语汇的努力;“文革”过后的思想解放大格局下胡芝风在《李慧娘》中融合花旦、青衣、刀马、武旦,并加入芭蕾舞语汇来表现李慧娘忧怨灵魂的飞逸所体现出典型的不拘一格;新时期尚长荣在以《曹操与杨修》为代表的一系列剧目创作中所形成的超越铜锤、架子两门抱的“全能型性格化”新净行艺术形态创造;21世纪初《骆驼祥子》的洋车舞、《华子良》的箩筐舞那些继续探索化用传统程式来表现新内容的实践;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执意保留传统技艺来展示自身个性魅力的坚持,而且不只是把程式当形式手段,还当作演员体验人物的通道之思考;近年来张曼君在诸多剧种中尝试的“新歌舞剧”的舞台表演的引人注目,等等。应该说,新时代戏曲表演在艺术上收获很多,集中研究却很少,对成果的自觉传承、延续保留不够,在整个戏曲界更缺乏共识。尤其是现代戏的表演始终还是一个攻坚的难题。一是在同一出戏里尚不够精致与圆熟,二是创新成果很难复制和沿用,三是总体上还不能说已经找到了规律。

        至于从当前戏曲总体困顿的状况,人才队伍的萎缩,特别是演员普遍会戏少、演出也少、创作能力退化的情况看,目前戏曲表演艺术水平还达不到历史的高峰,这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今天戏曲的良性发展有赖于优越的社会环境以外,更要有艺术家自身的理性自觉。

        新时代的戏曲表演之健康发展,需要再度回望传统。

        如何认识优秀的戏曲传统?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戏曲艺术优秀传统较为集中体现在成熟的艺术综合、精美的程式表演、卓越的美学原则(比如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神形兼备、悲欣交集等辩证统一和自由灵动)三个方面。对此,我们今天一方面特别需要强调对丰厚的传统表演技艺进行抢救性的继承保护,另一方面更要在戏曲表演的教学、演出、创作中注意对上述传统的全面继承,从建立与完善戏曲表演体系的高度来认识和发展戏曲表演艺术,进一步强调扎实把握戏曲元素、运用戏曲思维、遵循戏曲规律。

        第二,与时代同行,与民众共生,正是戏曲的另一个优秀传统。而这个优良传统常常为人忽略,它恰是戏曲久经磨砺而从未中断历史、长存于世的根本原因,它体现着戏曲艺术中那种极可贵的群体精神的张扬,以及艺术生长中的充沛活力。今天的戏曲发展,特别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演出中张扬戏曲那种特别珍贵的群体精神,与民众的心理、情感、趣味共呼吸,而决不要疏离与人民群众的精神联系。另一方面,则要努力保持戏曲对于同时代各门类艺术的最新和最高成就吸纳的那种胸怀与能力。伴随着戏曲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成熟凝固,今天戏曲队伍相对素质弱化,这种能力的极大退化应该引起重视。

        如果说新时代戏曲表演发展中难以回避现代性与民族性这一对基本矛盾的话,那么,与时代同行、与民众共生的优秀传统恰恰为协调与化解这一对矛盾带来了重要的前提。而切实的解决,则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与民众共生,就需要让戏曲观演关系保持最真实、最直接的互动,要让戏曲演出在健全、良好的市场机制中受到最直接的检验,让演员能够在剧场内外获得最强烈、最饱满的观众心理需求反映,注意避免沉迷于赠票、送戏的馈赠性演出中那种观众满足,而忘记了民众、时代、社会的真正需求,和那份应有的担当。

        另一方面,则永远需要创造的智慧。创造不同,才是艺术家的本真目的。在艺术创造上,甚至是宁可偏颇一点,也不要不温不火。要张开自己的心灵去拥抱一切可能,而不要画地为牢,不要追求正确的无趣!张曼君在蒲剧《山村母亲》中以“女跑城”来诠释进城打工,用“挂画”来表现擦玻璃,把追求新时代的戏曲表演更像现代人,让现代人信服,同追求诗的共鸣和诗的美感结合起来,是可以给人启发的。

        最后想强调,当前的新剧目创作中,要大力投入对表演艺术的创造,而不要只把编剧、作曲、导演、舞美设计当创作,而到了演员排戏时只剩下了拉戏、走调度。要尊重演员的创造,要激发演员的创作活力,要恢复和培植演员的创造力,而不要让演员成为替编剧背书、替作曲背谱、替导演背调度的工具。另外,还要像追求保留剧目一样来追求表演艺术的保留,要注意通过新创优秀剧目的反复演出、不断加工,来积累表演艺术的新创造,在形成保留剧目的同时也形成保留艺术。要把那些表演上属于第一甚至唯一的艺术创造放大、普及,让它们成为本剧种的公共财富,来推动整个剧种艺术的发展。今天多排新戏是创造,但无论是在老戏还是新戏的演出中,发展出新的表演艺术也是重要的创造。要特别注意在新戏中追求表演艺术新创造的获得、提升、保留,来进一步推动整个戏曲艺术的新发展。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