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择善固守 以待来者
国粹京剧   2018-07-10 09:54:30 作者:李 雪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字大小:[][][]

择善固守 以待来者
——北京风雷京剧团话剧民族化的尝试 

        不管在话剧圈还是在京剧圈,81岁的北京风雷京剧团都备受关注。这家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基层院团,始终扎扎实实开展戏曲传承工作,近年来每年的演出场次均超过600场。不过,风雷京剧团在演出市场冒尖却不是因为京剧,而是其推出的两部京味儿话剧——《网子》《缂丝箭衣》,这两部戏不仅观众认可,经济收益也不错。

        为解码“风雷现象”,前不久,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市文联研究部、北京戏剧家协会等承办的“话剧民族化的新尝试”北京风雷京剧团的话剧演出座谈会举办。与会专家深度剖析了风雷京剧团跨界成功的原因,就如何推动话剧艺术的民族化表达、创作更多具有中国气派的话剧佳作建言献策。

    京剧团不务正业演话剧?

        不管是《网子》还是《缂丝箭衣》,都从观众不熟悉的京剧幕后工种入手,描绘了梨园界为保护和传承戏曲文化所展现出的工匠精神。两部戏均由风雷京剧团团长松岩自编、自导、自演,配角不仅包括戏剧舞台上的优秀演员,也请来了剧团的京剧演员,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借由话剧和多媒体的舞美设计展现在舞台上。

        在京剧圈摸爬滚打40余年,面对部分人关于京剧院团搞话剧不务正业的质疑,松岩表示,“振兴京剧”讲了这么多年,最大的问题就是捧的人少,尤其是年轻人,看不懂、不愿看,所以才尝试京剧与话剧跨界的新模式。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梧桐认为,风雷京剧团的成功带来的启示就是不忘初心,主创团队在创作表演能力上肯下功夫,在艺术本体上用心打磨。此外,松岩的儿子、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的松天硕也功不可没。“父子上阵,京剧功底加上理论积累,造就了‘1+1>2’的效应。”

        “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松岩说,“话剧以导演为中心,京剧以角儿为中心,这是艺术规律,不能违反。比如,我认为在台上,人物应该距离比较近,他(松天硕)就不同意,说人物在台上扎堆儿画面感会差,这也和京剧不一样,京剧中角儿在中间,他唱的时候其他人没动作,而话剧讲究搭戏、呼应。”

    话剧民族化有多条路可走

        “松岩对京剧太熟悉了,他的老父亲就是梨园行的服装道具师,所以他有很多亲身体会,能够把人物演活。”北京名票、见证了风雷京剧团一路风雨历程的西城区文联副主席许立仁说。

        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蓝天野表示,以京剧为题材的话剧不是从《网子》开始的,从《秋海棠》《风雪夜归人》《名优之死》等开始,京剧题材的话剧已经有了历史的积累。“北京人艺的民族化剧作和风雷京剧团的剧作在艺术上各有特色,这说明话剧民族化的发展不是就一条路,应鼓励多方面尝试。”蓝天野说。

        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乾武认为,话剧民族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在全球化大背景中,民族化意味着要创作属于当代中国人的戏剧,这需要创作者进一步扩大视野、开拓题材,戏剧界也要有更强的理论自觉,用更多的理论建设来引导创作。

    反哺京剧,打造“梨园三部曲”

        在京城闹市中心、西城区珠市口板章胡同深处,看到烫金的“风入松”匾额,就到了风雷京剧团的大本营。在这里,剧团每月都会举办京剧体验活动,观众不但能欣赏精彩的戏曲表演,还可以步入后台,推开扮戏屋、大衣箱、二衣箱、盔箱的大门,亲手触摸戏班子的行头,听松岩讲讲梨园行的旧事。

        “我们虽然是京剧团演话剧,但并没有放弃京剧,今年还将推出京剧传统戏《溪皇庄》《大名府》等。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风雷京剧团仍是一个弱小的团体,我们想两条腿走路,争取更大的效益。”松岩解释。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陶庆梅建议松岩充分总结、吸收话剧舞台的经验,反哺戏曲表演,以更大的文化自信推动戏曲发展;在话剧创作方面,应借鉴传统戏曲更为自由的叙述方式,以更加开放的艺术形式表达当代人的感受。

        风雷京剧团的成绩也引起了北京市文化部门的重视。当初做《网子》时,只有西城区委宣传部给了剧团50万元的创新资金,而到《缂丝箭衣》时,西城区和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共提供了190万元的扶持资金,创作团队的施展空间大大增加。

        有了前面的成功,松岩做“梨园三部曲”的信心更足了,目前风雷京剧团的第三部话剧已经着手创作。“从事京剧行业的人很多,但成角儿的很少,我想讲讲那些没有成角儿的人的故事,正是这一大批人支撑了整个京剧行业的发展。”松岩说。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