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加强对传统戏剧的认识和继承
国粹京剧   2012-04-22 11:15:02 作者:金莹 来源:文学报 文字大小:[][][]

  “所谓的"新",也可以是向"旧"要"新"。”

  记者:您一直致力于传统戏剧在现代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些年您先后担任过四本昆剧《长生殿》的顾问,为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等优秀戏剧作品出谋划策。您是如何看待传统戏剧在当下的状态?

  刘厚生:我觉得,戏剧界还需要加强对传统戏剧的认识和继承。在当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我们对传统戏剧的重视都还不够。大家纷纷强调创新,强调原创戏,对古典的、历史的作品却有所忽视,需要加强对传统戏剧的研究和改编整理。

  戏剧界有非常丰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是到现在为止,除了解放初期全国各地做过一些传统戏剧的整理工作外,粉碎“四人帮”、进入新时期后,这个工作就无人继续了。举个例子,比如昆曲,这一剧种的传统资源极其丰厚,但在如今的昆曲舞台上,只有《长生殿》、《桃花扇》等少数几部作品上演。但实际上,昆曲中还有很多剧目可以整理、改编、演出。

  强调原创,强调创新,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的人们认为古典作品已经过时。这就关系到传统戏剧的社会性质问题。当然,传统戏剧有它过时的一面。因为戏曲是在旧社会中成长起来的,过去,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当时的小农思想、封建道德会对戏曲的艺术、思想,审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大家会觉得传统戏剧已经过时。但是,传统中仍有很多优秀作品值得挖掘,值得整理改编。比如上海昆剧团前几年演出了整本的《邯郸梦》。《邯郸梦》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以前不曾有过整本演出,最多只上演过一两个折子戏。而整本的《邯郸梦》一经推出,观众就觉得很好。所谓的“新”,也可以是向“旧”要“新”,一些戏剧界没演过、老百姓没看过的优秀传统戏剧作品,重新演绎,搬上舞台,就是新的。

  记者:传统戏剧如何在当下持续发展,是各方面都比较关注的话题。而要使传统戏剧与现代接轨,使之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必然需要进行比较大的尝试与改变。您好像曾建议有一个国家的实验京剧团,由政府支持戏剧的探索与尝试?

  刘厚生:中国戏剧剧种很多,今后的戏剧怎么发展,往哪方面发展,是许多剧种都在苦恼的问题,而每个剧种有每个剧种的苦恼。比如京剧的现代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作品,现在好像演出很多,但实际上它在艺术、形式等各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像这类出现时间不是很长的戏剧,如何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就值得考虑。而这种探索单靠剧团本身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剧团会害怕没有观众,担心赔本,不敢贸然进行。这时,就可以由国家支持剧团,做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又比如说,民间小戏该如何发展也值得关注。我一直关注各种民间小戏,民间小戏有各种种类,比如滩簧戏,滩簧戏是民间小戏的一类,上海的沪剧,浙江的甬剧,江苏的苏剧,都属于滩簧戏。滩簧是一类,采茶戏是一类,花鼓戏是一类。这些民间小戏中有很多很好的作品,很多很好的内容和形式,但是它们还比较年轻,演出条件受限制,不可能像京剧、昆曲一样,一下子出很多大戏。这类戏今后怎么发展,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民间小戏如何传承发展,也都应该进行各方面的实验,因为这牵涉到它们今后的发展。

  “现在最关键的是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戏曲政策。”

  记者:您也曾感慨,当下的戏剧评论、理论研究一直还是个弱项,人数不多,写作有各方面顾忌,等等。作为一位戏剧理论家,能否请您对当下戏剧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作些点评。在这一层面,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刘厚生:在我看来,当下戏剧理论中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比如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袁雪芬在多年前就提出,戏剧理论中应该对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整体研究,但这个课题至今没有落实。当然,其中原因很复杂。中国戏剧种类繁多,大戏有大戏的表演体系,小戏有小戏的表演体系,古老戏和年轻戏的表演体系又各有不同。这需要理论机构和理论机关进行大量研究工作。

  现在最关键的是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戏曲政策。自从1951年中央人民政务院发布《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后,至今几十年没有第二个全国性的、长时期的戏曲政策。如今,大家都说戏剧衰弱,讨论如何振兴,振兴就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其中政府有政府的责任,剧团有剧团的责任,社会有社会的责任,传媒有传媒的责任。政策就应该起到指导作用,明确责任,对国家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剧团做些什么事情,社会做些什么事情,有个要求。

  现在有一个好的情况是,许多大学都很重视戏剧的理论研究,比如说南京大学。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当下的戏剧理论和戏剧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大学里的理论研究者跟具体剧团的联系比较少,大学里的研究者他们看戏机会也比较少,不太了解戏剧的实践过程,但戏剧研究者必须经常看戏,这方面需要加强。现在有戏剧进校园的措施,其实就是很好的尝试。

  记者:戏剧的振兴和发展需要各方面通力协作。剧团、社会、传媒等各自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又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刘厚生:对剧团而言,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在经营上开拓市场。而开拓市场的前提,也是艺术水平的提高。得有好戏,才有观众。但是,这对如今的剧团而言非常困难。现在许多剧种都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青年一代接不上,戏曲学校招不到学生,因为戏曲学校毕业之后没有出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进入戏剧行业。在戏剧演出上,最早一环的生源有困难,最后环节的观众也很困难。

  而且,现在传统戏剧的剧作家太少。做一个好的剧作家很不容易,他得读多少剧本呐。一个作曲家如果不知道几百首世界名曲,它作不出好的曲子,一个画家不熟悉许多世界名画,也画不出好画。同样,一位剧作家如果不通读一两百个世界名剧,莎士比亚的、汤显祖的、曹禺的,对什么是优秀的剧本有一个自己的概念,他也写不出好戏。

  传媒也有传媒的责任,但现在传媒都更重视歌舞、流行歌曲等,相对忽视了自己的民族戏剧。还有社会力量,像企业界都流行办足球队。其实也可以在经济上支持剧团。其他包括业余戏曲活动也存在问题。从前的戏剧有很多票友,那是一股很大的力量,现在票友也很少了。

  “戏剧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要一点一点来,慢慢积累,急不得。”

  记者:在以前的访谈中,您曾提到,现在是一个“戏曲自觉”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理解“戏曲自觉”这四个字。

  刘厚生:所谓戏曲自觉,是说我们要对戏剧在这个时代的地位、作用有自觉的认识。古时候的人们参与戏剧艺术,更多是为了个人的生活或者兴趣。但现在,我们需要考虑整个戏剧工作、戏剧艺术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考虑戏剧艺术和戏剧工作者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认清自身,才能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过去,我们可能更强调戏剧的经济因素,强调企业化,但其实戏剧更需要考虑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果。

  今天的时代是个大转变的时代,传统戏剧在进行转变时,必然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过去几年,我们强调转企,以为转企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戏剧确实需要走上市场,但是每个剧种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昆剧和京剧不一样,京剧和越剧不一样,沿海和内地又不一样,需要各方协力做很多工作。

  传统戏剧如何在当下发展,这个问题很大,不是一年、两年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两三年出几个戏的事情,它需要很长的实践时间,是十几年,几十年的事情。

  而一种艺术形式若要受到尊重,就需要在艺术上与其他艺术形式有足够竞争力,需要承担它的社会责任。所以,不能着急。许多大学生过去没看过昆曲,但一旦接触就产生了兴趣,这就是好的开端。戏剧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要一点一点来,慢慢积累,急不得。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