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国粹京剧近来有点背 文化传承任重而道远
国粹京剧   2012-05-10 11:02:36 作者:尤帆 童桦 来源:钱江日报 文字大小:[][][]

  一幅来自央视戏曲频道的京剧演员视频截图,近日成为网民的热门话题。图片中,一名男演员扮演的旦角衣装华美,扮相却有些丑,再配上“奴家长得标致”的唱词,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幅截图被转发数千次,围观、哄笑的网民得出以下结论:“京剧没落”、“国粹无人”。

  不得不说,素有“国粹”之称的京剧,处境很尴尬。因为居然有如此多的网民不清楚,这张照片只是京剧中彩旦一角的真实扮相。据梅兰芳京剧团副团长富博洋透露,这张照片是该京剧团已退休的名角朱锦华老师的彩旦剧照。“作为一名从业近70年的专业丑角艺术家,朱锦华的表演细腻、诙谐。这也是京剧丑角之职责所在。”面对网民们的误读,影评人“的灰”也发微博对这张剧照做了解释:“其实这是《凤还巢》中的程雪雁,属于京剧里的彩旦,由男性丑行扮演,特点就是夸张搞笑,至丑才是至美。”

  看到年轻人不了解传统文化,富博洋很痛心,“的灰”也很意外,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年轻人知道梅艳芳而不知道梅兰芳,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的魅力在逐渐下降。其实,在娱乐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陌生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恶搞杜甫”潮中,年轻人通过无上限的涂鸦游戏“戏谑”古人,让我们看到了在猎奇心态下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事实上,这种文化传承上的扭曲与断层现象,比比皆是。就昆曲而言,虽然现在有诸多老一辈艺术家在不遗余力地推广,但大部分年轻人对此兴趣缺缺,充耳不闻,形成了一种极不对等的传承现状。不仅戏曲如此,连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也难逃此厄运。据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显示,在对待古代经史子集的态度上,有近四成的人选择“敬而远之”。

  这一切并非偶然。如何让传统艺术活在现代人心中?如何唤醒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尊重?这应该是每一个个体应该思考的问题。多了解一点,便能多尊重一分。虽然我们不能要求人人博古通今,经纶满腹,琴棋书画,样样在行,但是最起码我们不能一无所知,更不能将无知当有趣。而由此引出的另一个话题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传统文化敬而远之?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我们的教育不重视传统文化,孩子们与传统脱节,许多年轻人能够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却写不成一篇像样的文章。一项网站的调查显示,近70%的网友是通过自学来了解传统文化的。

  因此,要复兴传统文化,除了每个人要去接近,去了解,去关照,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传统文化集中传播的阵地,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可在学科减负的同时,适当增开关于传统文化、艺术赏析的相关课程,从而架起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此外,艺术家、传承人作为“活化石”,可在传播形式上不断创新,增添时代内容,拉近与大众的距离。传统文化的复兴,不是复古,不是简单的照搬教条,而是融入现代生活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性转化。正如梅兰芳的后人梅玮说,京剧只要不丢魂儿,扮超女快男也无妨,他自己也做过把京剧与摇滚结合起来的尝试。

  以尊重之心敬畏,以爱护之心靠近,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弘扬,任重而道远。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