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谈“原生态京剧”
国粹京剧   2012-06-08 10:58:43 作者:刘琦 来源:今晚报 文字大小:[][][]

        不久前有些优秀青年京剧演员在演出中舍无线话筒而不用,充满自信地以真声代替电声,取得良好演出效果,受到戏迷观众欢迎。此种演法被称作“原生态京剧”。笔者曾写过一篇短文,题为《音量问题》(见1990.8.21《今晚报》),指出由于使用无线话筒,观众的“耳鼓膜往往有超负荷之感”,座位离扬声器近的观众更是持续“享受”着雷声贯耳般的煎熬。看来京剧界也已觉察到了这个音量问题,其解决的办法就是恢复京剧的“原生态”。

  那么,什么才是京剧的原生态呢?

  在这里“原”并非指原始、初始的意思。京剧初兴之际,尚用笛子伴奏,后来才改用胡琴。当时剧场也还没使用电灯,场内光线太暗时只能点燃两个火把照照。京剧发展至今,显然不会再退回到那种原始状态。而且在某些超大型剧场或露天舞台演出时,恐怕还非用无线话筒等扩音设备不可,这也是不言自明的。所以人们现在所说的“原生态京剧”,其实就是指京剧曾经原有的在其发展历程中最为辉煌的那个时期的艺术形态。具体说也就是“文革”前有众多大师级演员还活跃在舞台上时京剧所呈现出的艺术形态,亦即保有京剧固有的基本艺术特征的京剧。而以演员的真声取代超大音量的电声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京剧的“原生态”主要是指京剧的艺术形式方面。如果演的是一出新编戏,然而在演出艺术形式方面,仍然具有京剧所特有的程式性、虚拟性、写意性等艺术特色,那么它依然可列入“原生态京剧”的范围。反之,如果演的是一出传统戏,人物和故事情节都是原有的,大家所熟知的,但在艺术形式方面,却打着“出新”的旗号另起炉灶,诸如打破京剧原有“场面”的音乐体制,而大量搀用洋乐器;打破原有的简洁而写意化的舞台美术,而代之以写实化的大制作和波谲云诡的舞台灯光;打破与人物的形体比例适度的演员真声的唱念,而代之以随意扩大化的电声;对古雅动听的充溢民族审美情趣的声腔则加以淡化,而加上某种歌曲化的旋律;京剧人物原有的造型方式也加以改造,厚底靴、水袖、靠旗、玉带、髯口等等被随意抛弃;而与此同时那种使京剧视听艺术的各方面日益精美而新颖的真正成功的艺术创新则又难得一见,那么这种演法即使演的还是春秋战国、先秦两汉的故事,显然也并不属于“原生态京剧”。

  事实表明,几乎每位京剧大师的艺术实践中无不包含着在坚持京剧基本艺术特征的原则下的创新的业绩。因此可见,倡导“原生态”与倡导艺术“出新”并不矛盾。问题只在于要少搞些简单化的大破大立式的创新,而要使创新与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相顺应。“推陈出新”是毛主席提出的文艺方针,但人们怎么理解这一方针却不见得相同,对于传统的民族艺术如何正确地“推陈出新”,其实可以借鉴毛主席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来理解。君不见广为流传的毛泽东诗词就没有把中国诗词固有的格律、用典、押韵、平仄、对仗等规范弃而不用,而且运用得既纯熟,又颇具匠心,也不无创意。唯其如此,才使其诗词的思想内容得到了很好的传达,才取得了诗词应有的美感和魅力。中国京剧与中国诗词同属传统民族艺术,因此,毛泽东诗词的创作经验也值得京剧界认真地思考与借鉴。

  总之,“原生态京剧”这一概念的提出值得欢迎,它的意义很深远。京剧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其“原生态”为代价。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