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当然姓京
国粹京剧   2012-10-10 11:19:31 作者:黄世谦 来源:福建日报 文字大小:[][][]

        “打自有唱戏的行当起,哪朝哪代也没有咱们京剧这么红过!你们算是赶上了!”电影《霸王别姬》的这段台词,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期京剧的火热程度。那时候,京剧就跟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谁都能张口就来上几句。然而有着170多年历史的京剧,走到今天却不景气了。

        一提到京剧不景气,总是有人不爱听,总是有人会反驳:谁说京剧不景气!但不管承认与否,不管如何争辩,京剧不景气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去年,我给当地的报纸写了一篇有关京剧方面的文章,报社坦言写得不错,但关心京剧的读者不多,不能见报。就这样,一夜的笔耕换来一声苦笑。

        记得小时候,不但省里有京剧团,地区有京剧团,就连我所在的县里都有专业的京剧团。但如今我所知道的,全省大概只剩下一个福建省京剧院了。这是我省的状况,邻省江西的状况就更不容乐观了。前些年,有记者在网上发起调查,很多网友根本就不知道南昌还有演京剧的。那个冬天好冷清,江西省京剧团为了完成演出场次,四处送票,结果是白白送给人家都不看,最后都是家属和演员在场,好惨呐。去年在武汉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很多场次是随便买一张票,便可以坐在前排的正中间的最佳位置。京剧不景气,京剧演员生存难,“别人是过年回家,我们是过年远行”“大年初三,外面下着雨,我睡在地上”,陕西省京剧团的文武老生张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直率地说:“如果京剧还是这样的状况,我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入这行。”

        现在能够看得懂古装戏的人,能够听得出长腔韵味的人,能够分得出流派行当的人,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而更多的人则是连听懂都有困难,更别说看懂了,这是造成京剧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所以京剧要贴近生活,要演现代戏的呼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要突破传统的四功五法来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就难为了那些习惯于用兰花指的人了,以至于连手都不知道要往哪放了。看过京剧《红灯记》的人,大概对李铁梅动不动就拽衣角的动作不会没有印象。所以从一开始京剧创作现代戏就步履维艰,一定要演也行,那就把京剧分为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两大类。这样的分类方法,明显是对京剧演现代戏带有偏见,我就从来不提什么传统现代,京剧就是京剧。所谓传统京剧,说透了就是人家认为是正统的;所谓现代京剧,说透了就是人家认为有点怪。所以,每每要推出一出现代京剧,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总会有人要站出来问:京剧还姓京吗?

        这个问题真讨厌。为什么穿上古装就是京剧,而穿上时装就不是京剧了?不但是!京剧还可以这样演:古装与时装同台上;通俗与京歌同台唱;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同台伴奏。武汉市京剧院演出的《三寸金莲》,在这方面就做了大胆的尝试,好看好听又好玩,深受观众喜爱。所以说,只要还唱这西皮二黄,只要还有京胡、鼓、板的伴奏,它就是京剧。京剧在过去都可以大量吸收昆曲、汉剧、秦腔、曲艺等各种元素,为什么到了今天就作茧自缚,容不得突破了呢?

        我们不能总是片面地强调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太深奥了反而会把人给吓跑掉的。观众买票进剧场,不是进故宫博物院,也不是来读百科全书的。说来说去也还是《霸王别姬》里的台词“你也不出来看看,这世上的戏都唱到哪一出了。”那种“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的景象,早已时过境迁。面对各种时尚艺术门类的竞争,京剧已经被挤到边缘了,难道还有理由在“京剧姓什么”上喋喋不休吗?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