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戏曲界拒绝“人亡艺绝”悲剧重演
国粹京剧   2013-03-30 10:55:44 作者: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字大小:[][][]

        3月21日,弟子们为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的墓地举行了动土仪式。3个月前,这位71岁老人的离世,带走了一些“没法挽救的东西”。

        这位京剧大师张君秋之子、马连良之徒,在医院治病时仍坚持给弟子说戏。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王蓉蓉介绍,在17个月之内,她的丈夫、京剧艺术家杜鹏,拜张先生为师,“抢救式”学习了12出戏,“几乎天天在一起”。但遗憾的是“学不过来”。重病缠身的张先生虽然争分夺秒说戏,最后仍然“带走了一批”。

        王蓉蓉惋惜地说,每当一位著名艺术家去世,就会带走一批作品。“社会应该重视对这些作品的抢救。京剧是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艺术,后人不能完全靠看录像来学习和传承。”

        王蓉蓉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建立一个戏曲博物馆,把京剧与地方戏的资料保留下来。她透露,在北京京剧院的地下仓库里,就有马连良、张君秋等大师当年从头到脚穿过、用过的服装道具在沉睡。年深月久,有的服饰浸了水,殊为可惜。这些东西,急需一个博物馆来加以保护珍存。

        “我们这个行业应该争气。青年演员要刻苦用功,多下功夫磨练自己。”说这句话的王蓉蓉,如今最担心的还不是京剧演员的生计问题。王蓉蓉在北京京剧院工作了30多年,在她看来,京剧演员的物质待遇这些年来有了提高。她记得,2006年刚任团长时,一场演出的劳务费,全团约80人加起来最高也只有5万元,5000元一场的演出他们也演过。最少时,每个人的演出费是一场60元。到2012年,团里一场演出能拿到12万元劳务费,演员一场最低能拿到300元。

        但王蓉蓉也注意到,近些年新创作的一些京剧作品,包括她自己担纲主演的在内,虽然得了很多奖,但似乎“不能够流传下去”。她甚至记不住自己主演的《武则天》、《蔡文姬》等新戏的台词和唱腔,有的唱段“一点印象都没有”。

        她发现,一些新创作的“大制作”京剧剧目花钱越来越多。“泡沫塑料刷上颜色,就是几百万的投入,我们就觉得钱不是花在刀刃上,特别心疼。”她认为,大制作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很大程度上冲淡了传统戏曲的写意美。一些大的道具还占据较大的舞台表演空间,削弱了京剧的空灵感,也限制了演员的表演。京剧艺术靠的是演员表演,而不是布景和道具。她举例说,京剧里几个人就能表演千军万马,上山、下山、上楼、下楼都是有表现形式的,观众完全看得懂。而现在排的很多戏,只要求演员会唱就行,导致很多年轻演员急功近利,不专心练基本功了。

        “我觉得这个现象真的应该停止了,别再继续发展了。这么多年创作了这么多的戏,却并没有真正解决‘艺术创新’这一问题。”王蓉蓉说。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