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艺术要纯粹 观众才会走近
国粹京剧   2013-04-03 10:22:29 作者:祁琦 何蕴虹 来源:深圳商报 文字大小:[][][]

        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为此,著名京剧学者、剧作家翁思再将做客深圳戏剧节,与戏剧研究专家郭永江一起于当日下午在深圳新闻网演播厅参加《永远的Stani——纪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诞辰150周年》戏剧沙龙活动。翁思再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从创作者、演员、机制、观众等各方面分析了现今京剧发展的现状,并对深圳戏剧节的举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来的都是大剧团本土原创也保护

        从3月18日到31日,深圳戏剧节好戏连台,程派经典《锁麟囊》、中文版莎剧《理查三世》、现代舞剧《莎乐美》、双语音乐剧《蝴蝶》、爆笑话剧《旋转卡门》等将为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戏剧体验。作为此次沙龙活动的嘉宾,翁思再对深圳戏剧节给予高度评价:“深圳连续几年办这样的活动。作为开放的城市,深圳在全国范围选择了具有经典性、话题性的剧目,移到这个城市里来,满足了无论是深圳本地人还是外来人的文化需求。深圳是一个站在全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它的文化与它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匹配,看得出深圳发展文化水平的能力。”

        翁思再不仅将参加沙龙活动,还于3月23日晚观看了《锁麟囊》,并将欣赏《理查三世》等演出。“深圳注重各种戏迷的口味。京剧受众广,这次来表演的都是大剧团,同时也注重保护本土原创,我觉得这个做得很好。”翁思再表示,“其中还有一些先锋性、实验性的戏剧,比如王晓鹰的戏就很有话题性。话剧是舶来剧种,中国导演希望能创作出中国式话剧,都在探索。王晓鹰这次的《理查三世》实际上使用了很多戏曲的元素,这种实验在戏曲界也是一个先锋性的改革,他也满足了一般受众的文化需要,我之前看了节目单,就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演员参与创作新戏才能流传

        与许多传统艺术类别一样,京剧也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传统戏没有新观众,新戏有了观众却难以传承下去。“在一些创新运动中,我们的舞台呈现加入了很多新手法,培养了一批新观众。但这带来的副作用就是,老观众走了。”翁思再分析道,“上世纪80年代传统戏一度兴起,有将近10年的时间。90年代出现了新的问题,剧目的老化,观众的减少,电视的冲击。国家花了很多钱搞新戏,这几年新戏有成功也有失败,最大的问题是,可以流传的不多,可以让票友传唱的不多。一部新戏得奖之后就束之高阁,没有像以前那样出现兄弟剧团争先重排的现象。”

        那么,如何打造一部可以流传下去的剧目呢?“我们的创作机制不太对。”翁思再指出,“全国的新戏都是那几个作曲家在写,写出来都是一个味,也没有演员自己参与创作。过去梅兰芳、程砚秋,他们的流派怎么出来的?都是和他们的琴师一起创作出来的。他们知道自己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创作,让艺术征服观众,流派就出来了。但现在不是,能够自己创作的演员断层了。现在都是靠导演、作曲家来主导一部戏,演员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导演和作曲家怎么安排他们就怎么演,像一个傀儡。这个问题要从创作上解决,尤其是要制定出创作项目的流程,以及科学合理的机制。”

    壮大民营剧团要两条腿走路

        1960年,文化部曾提出“现代戏、传统戏、新编历史剧三者并举”,要求戏曲工作应该“两条腿走路”。翁思再认为,现今京剧不仅没有把“三并举”做好,国营剧团与民营剧团这“两条腿”也是“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现在要怎么搞‘三并举’?我们可以继续进行现代戏的实验,但要把精力放在表演资源的保护、再现,提升技术含量,提高艺术信息量。”翁思再指出,“京剧传统戏的成本也是很低的,一把胡琴、一个鼓伴奏就唱了,国家在传统戏上花的精力明显不够,更愿意花钱拍新戏,但拍新戏的方法、思路都没解决,造成了一些浪费。”

        在现今的京剧艺术市场中,观众看到的几乎都是国营剧团的表演,鲜少有民营剧团的身影。“国家花了很多钱来养国营剧团,实践证明包养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养出了懒汉,铁饭碗没有竞争力。然而要是完全放开的话,又害怕艺术被完全放掉了。”翁思再分析道,“现在国营和民营这两条腿是一条腿粗,一条腿细,走路不平衡。如果培养民间文化机制、个体文化机制,放大民营这条腿,足以跟国营剧团抗衡,那么竞争就会出效果了。”翁思再强调:“希望有关部门认真做调查研究,从法律、经济和社会保障上制定完整的配套措施。如果就知道给点钱让剧团演两场戏,那么好了,有些剧团就随便玩玩,玩玩以后不断找政府要钱,这是不行的。”

    艺术应该是纯粹的观众才能走近艺术

        最近十几年来,随着联合国对中国一些传统艺术的肯定,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正在主动地走近经典文化。“拿昆曲来举例,剧场里有大量的青年人,他们不一定懂,但知道是联合国承认的、好的东西。吸引、留住青年观众,我们要做两方面的工作。”翁思再说,“一方面,戏曲工作者应该放下架子,克服浮躁和自卑,创作出新的、好的艺术作品,捕捉青年人的旋律,让他们传唱;另一方面,青年应该主动走近经典艺术,这是双向的走近。继承和创新也要两条腿走路。在继承传统文化时,要提高艺术价值,不能胡乱创新。有的昆曲都不像昆曲了,误导了观众。艺术应该是纯粹的,观众才能走近艺术,看到它被保护的价值。”

        作为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上海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翁思再表示:“历史悠久的城市不见得文化工作就做得好。文化应该具有批判性,现在许多奖项的评奖标准也向主旋律靠近,一定程度上成了宣传工具,限制了文化的发展。好的文化既要符合主流价值观,又要延伸出自己的思想性。我觉得要是少一些思想上的限制,加上好的政策,再把文化工作的焦点做得更集中一点,或许会做出更好的成绩。”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