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一位戏迷在央视《戏曲频道》观众座谈会上的发言
国粹京剧   2013-08-20 10:41:50 作者:红林秋枫 来源:复兴论坛 文字大小:[][][]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非常感谢央视和戏曲频道的各位领导为我们提供了在央视这个平台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

        本人退休之前曾经从事过20几年的党务工作,因此座谈会这个形式,对我个人而言,早已司空见惯,但是今天这个座谈会的意义对于一个普通戏迷而言却非同寻常,因为透过座谈会这个窗口,我们领略了戏曲频道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气魄、感受了戏曲频道放下身段的诚意和虚怀若谷的风度、见证了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面向大众、服务大众、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风范。

        其实对于本人这样一个接触戏曲艺术仅仅三年的戏迷而言,还不具备对戏曲频道的工作给予“指手画脚、评头品足”的底蕴和底气,之所以充满自信、不远千里,专程前来“找茬儿”,首先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其次是出于对戏曲频道的关心、关注与关爱;同时,从远离京城的角度出发,自认为本人的观点或想法在一定意义和一定程度上至少能够代表一个层面,即北京以外的广大戏迷观众。虽然这个群体由于地域的局限,获取相关资讯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但是对戏曲频道的热爱程度却是不折不扣的。因此本人的观点或说辞如有不当,敬请各位领导以及有关方面的同志海涵。下面就《戏曲频道》大部分现有栏目提一点不够成熟的意见或建议:

——关于《梨园闯关我挂帅》,一直以来颇有微词,但是经过重新打造,节目在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可看性上都有了全面的提升,达到了栏目组融汇多种艺术形式吸引年轻人接触戏曲艺术并在寓教于乐中推广弘扬戏曲文化的初衷,这一点尤其值得肯定。但是个人觉得在选择嘉宾(或称之为选手)的方面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个别嘉宾的文化素质偏低,知识面偏窄,尤其是在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上表现出的无知让人看着很不舒服,个人以为毕竟是在全世界受众面最广的中国《中央电视台》,在参演嘉宾的选择上还是应该讲求一点知识层面和综合能力的。

——关于《快乐戏园》,节目的组织形式和实际效果都非常好,首先是在少年儿童中普及和弘扬了戏曲文化,其次是带动参与节目录制的小演员的父母及亲友主动拉近了与戏曲文化的距离,可谓一举两得。希望栏目组把触角伸的再长一些,选取节目的地域范围再广一些。另外参与节目的专业演员尽可能有一点点名气,因为这样可以使节目的被关注程度得到一定的提高。

——关于《戏曲采风》,栏目的创意和选材都很贴合观众的需求,但节目播出的时间稍显滞后,因此还需要注重节目播出的时效。

——关于《精彩回放》,节目的内容虽然精彩,但是在编辑上却显得有些凌乱,其实如果按行当、按剧种或按节目首播时间顺序这三种形式任选其中一种来编排节目,都可能给观众带来更加流畅、更加严整的视听感受。

——关于《九州大戏台》,个人以为,既然栏目组冠名为“九州大戏台”,就应该名副其实,节目所涵盖的面就应该广泛,全国现有300多个剧种,面面俱到很不现实,而且不是每个剧种都有足以拿到央视来展示的剧目,但是对目前有动态的剧种和剧目还是应该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给观众。若干年前,一出“十五贯”,救活了一个昆曲,如果一档《九州大戏台》能使一个弱势剧种看到生存的希望,也不失为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所以希望《九州大戏台》具备推介小剧种、弘扬大文化的功能。

——关于《青春戏苑》、《名段欣赏》和《过把瘾》等栏目都比较准确的体现和诠释了栏目的宗旨及定位,如果说有不同意见,那就是希望名段欣赏的时长能够适当增加,因为限于30分钟的时长,个别经典唱段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

——关于《跟我学》,栏目的定位是普及和弘扬戏曲艺术及传统文化,但是节目在教和学的展示方面,从普及的角度看,起点似乎有些偏高,对初学者来说尚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把门槛降得再低一点,让更多的初学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应该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另外,是否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开辟一则由专业演员针对如何欣赏戏曲、从哪些方面认识和理解戏曲的节目来丰富《跟我学》的内容。

——关于《中国京剧音配像精萃》,据我所知,《音配像》录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京剧艺术的抢救、流传保留历史资料,从京剧的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这个举措的确功不可没,而它对培养京剧后学所提供的参考、借鉴与研究方面的宝贵价值同样不容忽视,但是多数音频资料由于录制年代的久远和录制当时演出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局限,已经很难达到当时的现场效果,在视听上也缺乏一定的美感。个人觉得此类作品比较适合作为资料保存和参考,而不适合作为节目在电视上播出。

——关于《空中剧院》,作为一档电视栏目,空中剧院经过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完成了栏目从稚嫩到成熟,从起步到辉煌的跨越,可以说《空中剧院》的成功,浸透了栏目组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汇聚了栏目组编导们的集体智慧,展现了电视从业者的敬业精神,诠释了中央电视台的与时俱进。因此《空中剧院》才能成为深受广大戏迷观众喜爱的精品栏目。十年栉风沐雨,风姿依旧光彩,十年砥砺前行,步履依然铿锵,这对于一档电视节目,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为了使《空中剧院》顺利走过接下来的一个十年,两个十年乃至十个十年,个人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在多方推介青年演员方面。众所周知,相当一部分戏曲名家都是通过《空中剧院》这个平台被广大戏迷观众所熟知和认可的。能够在《空中剧院》展示自己,应该是戏曲演员梦寐以求的愿望,特别是身处基层院团的戏曲演员更需要得到《空中剧院》的关注与扶持,《空中剧院》既是当红名家展示才华的天地,也应该是青年演员实践和历练的舞台,有计划、有步骤的为青年演员——特别是京津沪以外的青年演员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同时对近两届青京赛中涌现出的优秀青年演员给予适当倾斜,对青年演员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鞭策和激励,所以希望《空中剧院》放宽眼界,面向全国,在宣传大院团的同时更多的兼顾地方院团,通过拓宽节目选取地域的覆盖范围,达到普及推广戏曲的目的,从而达到带动和促进收视率提高的良好效果。

        二是在地方戏的推广与宣传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对影响较大的几个剧种,如评剧、豫剧、黄梅戏、越剧、昆曲等,适当增加播出的次数,但为了避免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对同一团队演出的同一剧目不宜在短时期内重复播出。因此建议《空中剧院》改为每周播出三次,这样可以在播出两台京剧的基础上,加播一台其它大剧种的经典代表剧目。

        三是在深入挖掘传统剧目和促进流派均衡发展方面。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最大限度的整理和恢复传统剧目,对京剧艺术传承的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以《空中剧院》的品牌力量,完全有能力促成院团挖掘传统剧目的举动。十年间,《空中剧院》已经形成了比较鲜明的栏目特色,打造了诸多精品板块,例如广大戏迷观众耳熟能详的“《空中剧院》地方行”、一年一度的青年节、儿童节、党的生日、建军节以及传统的七夕节和重阳节等时令演唱会以及“小年封箱戏”等等,如果每年能够组织一次“弱势流派”和“弱势行当”以及冷门剧目的汇演,使之形成系列,《空中剧院》的特色将更加鲜明。

        另外,本人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期待《戏曲频道》打造一档类似于山东台的《金声玉振》和北京台“非常系列”的访谈类节目,内容可以涵盖诸如演员拜师学艺的成长经历、台上台下的心路历程以及排练演出的精彩片段等等,以此加深观众对演员的印象,增进戏迷对演员的了解。

        除此,本人还有一个关于戏曲频道收视率的疑问,一直以来,收视率都是电视栏目受欢迎程度高低的评定标准,但是一味以收视率论成败,对戏曲频道是有失公允的,因为相当一部分戏迷观众是通过观看CNTV等其它媒体平台回放的方式去关注《戏曲频道》节目的,所以用电视收视率来衡量《戏曲频道》的影响力显然是不准确的,个人以为作为国家级媒体,弘扬国粹需要注重的是社会效益,而不应该单纯强调收视率。

        以上观点可能限于本人的学识而存在浅陋之讥,也可能限于个人的好恶而存在偏颇之嫌,但愿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谢谢大家!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