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难道倒好就不是一种关爱
国粹京剧   2013-12-17 10:22:20 作者:戏迷知音 来源:新浪博客 文字大小:[][][]

        董洪松带病登场演出,被叫了倒好,于是引发了一些争论,其实这本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就近段时间来所暴露的所谓“演员与观众关系紧张”的论调,谈点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不主张演员带病或者是家里有人重病或病故的情况下,还坚持演出,能回戏的尽量回戏,跟观众事先说一下,我想观众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身体重要,亲情重要。

        如果不能回戏,演员带病上场,或特殊原因身体不舒服,尽量事先跟观众打招呼,观众一样会理解。记得有次厉慧良身体不舒服,提前在戏院门口张贴了告示,说明身体原因,有些高难动作省略了,用别的代替,90年,孙岳在天津与李开屏合演《武家坡》,从上场开始,就呲花了,观众叫倒好了,孙岳继续努力唱好,但还是被叫了整一出戏的倒好,谢幕时跟观众说明情况并致歉,且加唱了一段,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的。

        有人说现在观众和演员关系紧张了,跟仇人赛的,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观众太挑剔了。现在网络很盛行了,观众看戏后,也总爱在网络指出一些表演的不足,不像过去那样,散戏就谁也不认识谁了。观众的批评,有些话是过激了点,这需要大家注意,而更多的时候是玩笑的口气,不管怎么说,但本意并没有演员们想象的那么恶毒。总希望演员的表演能好一些,也算是一种无奈的发泄吧。

        想起李慧芳老师,某年春节晚会后,我给李先生打电话说,看到她的演唱了,先生第一句话就说:唱的不好,您给提提意见。老先生都这么谦虚,人家那艺术都到一个层次了,还征询我的意见,每次看望老先生,提到她演出的剧目,也总是说我这处理不好,那没演好,您多提意见,甚是令我辈感动。老先生既是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放下架子,谦虚一些呢?

        以前在剧场中,经常有演员被叫倒好,叫倒好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提醒演员,这点的表演欠佳,表演错了,留待以后改正。过去没有现在这样交流顺畅,散戏后各自回家了,即使是熟悉演员,也未必能当面指出其不足,即使指出其不足,人家爱听不听,高兴不高兴,还另说着,因此叫好成了鼓励演员的一种方式,叫倒好则成了提醒演员的一种方式,叫倒好更不等同于“京剧流氓”。说明一点,故意起哄叫倒好的也有,那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叫倒好也好,挑错也罢,难道就不是激励演员奋进的一种动力吗?前辈的艺术家,那个不比现在演员技艺高超,他们都不怕叫倒好,为嘛现在就怕了?

        之所以形成所谓的演员观众之间的紧张矛盾,其实问题还在演员本身,你得承认艺术表现力总体在滑坡,戏迷的欣赏水平也在滑坡,即使这样,观众们追求享受艺术美的愿望,没有改变,作为演员必须努力把艺术美展现出来,而不是老师怎么教的,你就怎么演,更不是靠姿色,靠舞台以外的东西,也不是靠别人,必须要靠你自己,要学会与观众交流,要学会如何刻画人物,戏要演出戏味来。

        观众是消费者,对表演中的不足,有权提出异议,这种异议可以是吐槽,可以是喊倒好,而所谓的紧张关系,也不过是演员自己的主观认识吧,如果能把对挑剔观众的仇视态度换成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以艺术压倒观众,把那些不喜欢你的观众,靠自己舞台上的本事,把他们争取过来,那才是你的本真事。

        当然了,在现在不景气的情况下,演员们能坚守在这块阵地,默默地奉献着,是值得大家钦佩的,我们也能理解演员的辛苦和不容易,但这不是宽容的资本,更不是艺术滑坡的理由。艺术欣赏虽然是有各自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审美也各自不同,但是追求美好的艺术,和喜爱经典的艺术,是没有任何界限的。

        如何展现艺术美,是演员的奋斗目标,也是观众的要求,观众消费到剧场看演出,是享受艺术带来的美,没有达到,难免会发泄一下,这种发泄也是在告诉演员,还需要努力,否则,光听赞美之声了,你能看到自己不足吗?艺术的不断进步,就是要多听逆言,盲目地捧你,其实是害你。很多人就是沉浸在自己粉丝的那个小圈子里了,一味地被追捧,飘飘然了,于是被叫倒好,心里就不舒服了,一来二去,就觉得所谓的“仇人”多了,关系紧张了,难得自己就没责任吗?

        公众人物,就得经得起别人的品头论足,喊倒好,挑剔,那说明大家还是喜欢你的,不喜欢你,还搭理你干嘛呢,还给你挑嘛错呢。即使您客气地让我们提意见,我们也会告诉你“不错,真好,没挑了”,美了吧,高兴了吧,倒霉去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从一个角度说了倒好问题,但是希望戏迷朋友也能多注意一下自己言行,平心而论,演员们也不容易,他们也努力了。希望大家能多理解,希望能多到剧场捧场,多支持他们的劳动,希望能提出善意的意见。大家都能互相理解一下,互相包容一下,戏曲才有发展希望。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要让戏曲火“出圈” 总共分几步?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