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咱青海也能演出响当当的京戏
国粹京剧   2015-02-17 09:37:28 作者: 来源:青海日报 文字大小:[][][]

        自有“二黄之尚楚音,犹昆曲之尚吴音”的京剧问世以来,这个被称作“东方歌剧”的剧种,一直就有“北则梅兰芳,南则周信芳”的说法,就青海的地域和创作条件似又难以望其项背。而今,倾注了创作人员的心血与努力的新编现代京剧《七个月零四天》的一场场演出,所到之处无不让人欢欣鼓舞、耳目一新,让人刮目相看。从黄河之畔的兰州,到高原之巅的西宁,再到海边港湾塘沽,青海的首部现代京剧作品,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青海特色的京剧,而且成功入选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成为青海文化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该剧新颖的创作模式在让人们感受京剧国粹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让人们沉思和思考:多元时代,需要艺术家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珍惜一点一滴的艺术积累,为发展闯出一条新路。京剧这一现代性艺术所焕发出的与时俱进的活力,以及所蕴含和承载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将会成为推动历史、影响现实的精神力量。
 
    □张武明 “两路精神”的成功艺术展现
 
        大凡一部成功的戏剧作品,特别是京剧现代戏,总是蕴含一种深刻思想或严格的批判精神。这种思想或精神不是直白和公然的宣示,而是用京剧艺术的手段,让观众在艺术欣赏中自然感受而获得。剧作的艺术性愈强,主题思想也就愈能感染人,影响人。这就是业内经常提及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好戏标准。由青海省演艺集团京剧团创编演出的现代京剧《七个月零四天》就是这样一部成功之作。它好看好听,真实感人,成功展现了川藏、青藏公路建设的“两路精神”,使久违了的当代筑路英雄模范人物登上了京剧舞台,回到观众心间。从京剧艺术本身来说,主创集体作了大胆尝试与探索,恰当地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大胆创新又不离京剧本源,达到了现代与经典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艺术风格,把现代京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戏曲现代戏的繁荣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启示与思考。

        我觉得《七个月零四天》剧的成功,与选材立意看得准、选得对不无关系。一是每个剧种的表现能力是不同的。慕生忠将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率领两千人的筑路大军勇闯生命禁区,以热血和生命铺就通天“神路”,谱写了世界筑路史上伟大篇章。这一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的真实事件,完全适合京剧艺术形式来表现。二是经过几十年的宣传、教育和学习,慕生忠与青藏公路的故事基本上已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特别在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的重要批示,更加提振了全党全国人民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尤其是在川藏、青藏两条公路通车60周年之际,能在舞台上看到这段历史的再现,成为人们的一种期盼。可以说是观众与艺术家心心相印,共同铸造了这一艺术成果。

  这些年我看过不少戏曲现代戏演出,有的戏布景道具堆满舞台,唱、念、做不讲节奏,看不到表演程式化的运用,严格讲也就是话剧加唱。所以,我不止一次地呼吁:戏曲剧目的创作演出必须要戏曲化。看了《七个月零四天》剧演出之后,我说,这是一出真正的现代京剧!其含意就在于它既是戏曲艺术,又是典型的现代京剧。《七个月零四天》剧舞台上没有一片景片,只有几条10米长、1.5米宽的氨纶白布从台顶吊杆垂至地面,在灯光的配合下由相应演员用手势掌控变换,并根据剧情的需要,时而幻化成风雪,时而幻化为帐房......还有一队时隐时现相当人数的合唱队,通过合唱和队形变化,也能幻化出雪山、道路及战士等各种形态。通过这些幻化,观众完全能感受到物质和环境的存在,台上虽然只有几个演员,却能感到有无数筑路人征战在青藏线上。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段,不仅不影响戏剧效果,反而精练了时空转换过程,为演员展现精湛的表演提供了更大空间。据导演介绍,这种合唱队形式来源于古希腊戏剧的唱颂班。由这一介绍,我又自然想到了《七个月零四天》剧的音乐设计。该剧的音乐从唱腔、器乐曲到乐队伴奏,一方面烘托了剧情发展与人物塑造,同时又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与品格。他的唱腔设计在赋予人物性格与心态特征的前提下,好听好唱好学,既传统又新颖。把藏族的弦子、拉伊及青海花儿等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融入全剧音乐之中,使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写到此处,我忆起张庚先生在《戏曲规律与戏曲创新》一文中的一句话,“把全世界可用的艺术手段都运用到戏曲艺术中来而不失戏曲本色,那才是本事。”

□孟大雁 继承与创新的交响
 
   新编现代京剧《七个月零四天》让观众们知道了今天横亘在世界屋脊上的著名的青藏线,最早就是由这样一些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以这样一种方式修建的。剧中所表现的出修路决策的果敢、施工的艰险、战士和驼工牺牲的壮烈,使观众们在受到震撼的同时获得了一个强大的认知———这七个月零四天的时间里,在人迹罕至的西部高原上留下的这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是奠定今天青藏公路、格拉输油管线、青藏铁路三位一体的青藏立体大通道的最初走向,是开辟出的一条60年来西藏政治、经济的生命线。

  剧情描述的是青藏线修建的始末,但剧作并不是从头至尾地叙述修路时的具体过程,而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撷取了历史上几个典型的场景和对整个事件起着引领绾结作用的环节,通过对慕生忠强烈的内心感受、大爱包容的行为特征和英武果断、坚忍不拔、雷厉风行的处事作风等性格的展现,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打破了以往青藏线题材只注重过程的铺陈和精神图解的窠臼,展现出传奇人物在一个伟大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从而尊重了历史的真实。

  编导深谙古典戏剧理论中描写个人情感与国家义务的冲突,以达到理性至上的秘诀,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展示出人物的个性。可以看到,剧中处处流露着英雄主义的色彩,甚至在语言、情节以及舞美的设计上,也都透射出浓郁的英雄魂魄和英雄氛围。但是,面对严酷的大自然,面对在高原上修路这样一个前所未闻的举动,不同的人总会有着不同的想法及做法。这些,都被作者敏感地捕捉到剧情之中。如千辛万苦地完成了驼队运粮任务的慕生忠,在接到了彭老总到京的调令,又听到了儿女们殷殷亲情的声声呼唤时,面对是否要留在高原修筑天路这一艰难的命题而辗转反侧、犹豫彷徨;再如,满怀修筑青藏线报国之志的起义将领齐郁清报到时,受到昔日战场上的对手慕生忠的假嗔揶揄和嘲弄时,顿时心灰意冷,拿回调令欲转身离开;特别是驼工小韩,当听到要留下修路而不能实现自己回家暖妻生娃的计划时,所猛然爆发出的鲁莽举动,以至于招来慕生忠捆绑的结果———这些,都从一个或多个侧面反映出了军人、驼工、藏族同胞以及担负着工程技术工作的国民党起义将领,他们在不同生存背景下的这样或那样的个体差异和思想行为的非简单化。而慕生忠、齐郁清们从发现红柳的年轮而证实西大滩地带60年以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洪水的推断中,毅然做出 “改线”的大胆决定,为修路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一情节,说明在责任和信念引导下的理性思维,最终战胜了各种畏缩、踟蹰的私欲杂念,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勇于探索精神的真实写照。这些矛盾冲突的展现,生发成了戏剧情节推动的内在动力,从而负载着更加深刻的思想意蕴和价值判断。

  如果说《七个月零四天》在戏剧化的冲突中继承和创新了古典戏剧理论,那么,这个以真人真事为蓝本的剧作中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更多地融入了作者探索式的追求。

 □祁小宁 无私无畏的民族团结丰碑
 
  新编现代京剧《七个月零四天》以修筑青藏公路的时间跨度为纵轴,采撷升华了若干个筑路故事,精心架构、合理编织,通过具体可感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匠心独运的舞美、韵味隽永的音乐,把一项建设史上彪炳千秋的浩大工程浓缩在有限的时空中,将60年前筑路者的艰辛用艺术的手段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剧目在浑厚悠远的音乐声中开启,苍茫昏暗为主基调的天幕,映衬当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建设者们为此付出的血汗甚至生命,数条白绸带用吊杆有层次地高高挂起,如水银泻地般飘逸在舞台上。它依据剧情需要变化万端,使舞台既简洁又显灵动,增添了一抹亮色。或许它喻意吉祥的云朵,圣洁的哈达;或许喻意横跨泥淖池沼的一弯彩虹;或许喻意青藏公路像飘过雪山之巅的一条玉带;或许……总之喻体多重,寓意旨远,它为导演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极富想象的空间。简约、大气、空灵,排斥了时下戏剧舞台极尽物质化的不良理念,从而把中国戏曲写意化的本质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

  新编现代京剧《七个月零四天》由青海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坦率地讲,较之京、津、沪、鲁等京剧事业生机勃勃的地区,无论地理位置、人员、基础设施等软硬件,青海京剧都难以望其项背,但就是这样一支扎根边疆、长期活跃在青藏高原的京剧队伍,凭藉对京剧事业一腔忘我的痴情,不计名利,勤勤恳恳,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将高原人吃苦耐劳的韧劲发挥到了极致,让国粹京剧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的确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不正像当年慕生忠将军率领的那支青藏公路筑路大军吗?只是将军和筑路者们修筑的是一条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惠民之路,而今青海京剧人构建的是一条高原各族人民民族和谐、团结进步的追梦心路。

  □智联忠 新颖灵动的京戏
 
  “日月山啊,路艰险,青草滩一望无边少人烟。为人民送粮运草解忧患,而今入藏第一关。”这首诗是被誉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将军进军西藏运送援助粮食时亲笔写下的。京剧《七个月零四天》就是一部讲述在全国解放后,时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民运部长、西北军区进军西藏部队政委、西藏工委组织部长等职的慕生忠,在青藏高原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率领军民成功修建青藏公路这一感人事迹的现代京剧。剧作运用新颖的音乐、舞蹈等手段完成了舞台呈现,堪称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一部新颖灵动的京戏。

  京剧《七个月零四天》在艺术创作上,综合运用了民歌、国际歌、舞蹈、现代灯光技术等,体现了一种歌舞诗化的创新追求,是对京剧艺术发展的一种积极探寻。序幕中在丹增的带领下,慕生忠、小韩、警卫员小王、卫生员等在经过沼泽地时,慕政委陷入沼泽中,小王纵身而跃救出政委,自己却身陷沼泽,英勇牺牲。这个情节由饰演小王的武丑演员与象征沼泽的群众演员进行了舞蹈化的处理,充分展现了沼泽地的艰险,增强了悲恸的气氛,同时也提高了演出的观赏性。在舞台调度和舞美的运用上,剧目充分体现了戏曲艺术空灵写意、虚实结合的美学特征。此外,整部戏中只有6个真实的角色,剩下的50多个角色,以唱诵班的形式存在,他们是虚拟角色,根据剧情的需要可以是风雪,可以是战士,可以是民工,也可以是慕生忠的子女……这些手段的运用,以及歌曲的穿插使用,都体现了一种灵动自由的探索。也许这种创新和探索还需要不断的深入和完善,但这种艺术理念和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兴汉图》演出记 | 金风玉露喜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