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风雨同仁堂》:传承创新的成功范例
国粹京剧   2015-06-27 11:06:54 作者:宗春启 来源:中国京剧艺术网 文字大小:[][][]

        北京京剧院新编剧目展演,阔别舞台十余年的《风雨同仁堂》又和观众见面了。笔者和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的众多戏迷们一起,再一次观看了此戏。观后在座谈时,我说道:因为和编剧张永和已认识多年。所以十多年前《风雨同仁堂》刚问世的时候,我就先睹为快了,当时的感觉就非常好。十几年以后再次看到这出戏,觉得还是那么的好,而且好像更好了!

        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听了我这番话之后说,十几年后你的审美水平一定是提高了的;如果你看这出戏感觉还和十几年以前那样好,说明这个戏十几年后再和观众见面时,没有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而是经过一番打磨、修改,艺术上更完美了,演员的演技更成熟了。

        确实,十几年前这出戏是怎么演的,留在头脑里的记忆已经模糊了。现在重新观赏这出戏,感觉是全新的,人物新,舞台美术新,唱腔台词都是那么的新。

        这出戏好在哪儿?

        首先是故事引人。对于青年观众来说,故事是第一位的。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京剧的观众越来越少,要想吸引新观众,必须靠故事。《风雨同仁堂》就讲述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庚子年北京大乱,同仁堂药铺遭遇重大挫折、濒临倒闭,如何起死回生,成为一个重大悬念。故事就沿着这条主线展开,很是抓人。

        其次是剧情紧凑,毫无拖泥带水之处。故事一波三折,剧情起伏跌宕,在这一点上,是许多传统戏曲难以比拟的。座谈会上一些青年观众说,过去看一些传统戏曲,常常会打瞌睡。而看《风雨同仁堂》则不容许你打瞌睡,从头看到尾,看完后仍然让你很兴奋。这样的京剧我们爱看。

        第三,最为重要的,是这出戏的主题“高大上”,戏中贯穿了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戏中反复提到的同仁堂的堂训,反复提到的同仁堂恪守的原则:“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非常符合当下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敬业”精神。

        毫无疑问,《风雨同仁堂》是京剧的传承与创新的一个成功尝试。它很好地运用了京剧的传统表演模式和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风雨同仁堂》的成功在于它的创新。

        第一是题材创新。同仁堂是北京的老字号,历史悠久,知名度高,试问,哪个北京人没吃过同仁堂的中成药?从小孩儿吃的至宝锭到成年人吃的六味地黄、安宫牛黄,这些中成药在老百姓心目中有着良好的印象。讲述同仁堂的故事,对于北京的观众来说具有贴近感。

        第二是编剧手法创新。古代戏剧,一曰传奇,一曰杂剧。传奇,则是在历史的真实之上加以虚构。而《风雨同仁堂》里的故事、人物大都有历史真实做依据。乐徐氏,在同仁堂的历史上实有其人,真人是乐许氏。名叫许叶芬。庚子年间同仁堂遭遇大火,确有其事;抢救同仁堂老匾的真人叫张翊亭,剧中人叫张宏亭。将这些真实的人和事编进戏中,增加了戏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第三是产出方式创新。这出戏,是文化和企业联手打造的。京剧,是北京的,同仁堂也是北京的。京剧是国粹,中药也是国粹。两相结合,为打造北京的艺术精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现在这出戏已经演出一百六十余场,为同仁堂国药企业扩大了知名度,为京剧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戏的“高大上”主题,对广大观众来说,是很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同仁堂的员工来说,更是非常好的企业文化教材。可以说,这出戏寓教于乐的宣传教化作用及其效果,在众多老戏新戏当中是首屈一指的。

        第四是艺术创新。北京京剧院在排演这出新戏中,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音乐方面,在以传统京剧旋律为主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了一些北京曲剧的旋律,听起来很亲切,又很自然。在舞台美术上,把药铺里的中药柜和装药的瓷坛搬上了京剧舞台,既有装饰性,又符合剧情。在表现手法上,把店员们的搗药动作舞蹈化,既新鲜又有美感。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行当的创新。《风雨同仁堂》的主人公乐徐氏,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行当:青衣和老旦的融合:在唱法上,是老旦;在动作上,又是青衣。装扮上,又符合任务的身份和时代特征。这个人物由赵葆秀和她的学生翟墨精心打造,已经被观众所认可。可以说,一个新的京剧行当在《风雨同仁堂》这出戏中诞生了。

        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好戏是反复打磨出来的。《风雨同仁堂》经过北京京剧院反复打磨修改,在艺术上已经日臻完美。然而李恩杰院长表示,还要听听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的专家和广大观众的意见,再加工、修改,使之成为一件精品,能永久地传承下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海派京剧《七侠五义》机关布景巧心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