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廉吏于成龙》为何8年排映不足20场
国粹京剧   2016-04-02 09:18:52 作者:王彦 来源:文汇报 文字大小:[][][]

    尚长荣:戏曲电影要向现代电影手法迈近一步,市场也当向传统艺术亲近一步

        “戏曲电影太难拍,舞台程式化的表演与蒙太奇的镜头语言如何虚实相连,实在是难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感喟。

        “戏曲电影太难见,这个中国独有的类型片,上世纪50至80年代共有320部,但近30年能见到的不足40部。”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给出数据。

        “戏曲电影太难放映,《廉吏于成龙》首映至今8年,总共放映场次不满20场,观众不到1000人。”上影集团导演郑大圣说。

        戏曲电影,难难难! 上个周末,上海电影博物馆放映了京剧电影 《廉吏于成龙》,该片以上海京剧院的同名新编历史剧为脚本,由尚长荣、关栋天主演,郑大圣导演。放映后的名家对谈透出讯息:拍摄难是技术壁垒,放映难囿于市场不够成熟。难题叩问的其实是两重理念———第一重是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产物之间,“以影就戏”与“以戏就影”的藩篱该如何打破?第二重是市场与艺术的兼顾,商业院线该为戏曲电影提供多大存在空间,戏曲人又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市场?

        无论如何,中国独有的戏曲电影不该在今天成为“老大难”。尚长荣说:“戏曲电影不应只是纪录片,而应当向电影迈出一步,利用现代科技、电影手法来讲中国丰富的故事。毕竟,戏曲的观众不该只有老戏迷,而是要面向13亿观众,面向走出去的世界。”

    “妙用虚实、出入古今”,这是两种美学的和解

        尚长荣所说的“戏曲纪录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一支。从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 开始,忠实记录大师们于舞台氍毹上的风采即是戏曲电影最大的存在意义。《定军山》展现的是京剧谭派创始人谭鑫培最拿手的几个片段;此后周信芳的《斩经堂》、梅兰芳的《宇宙锋》《梅兰芳舞台艺术》等承载的无不是如斯使命。     

        “有段时间,大师拍大家是中国戏曲电影的固定模式。”郑大圣说。这得到尚长荣的证实,身为老艺术家,他理解大家对传统的坚守,“也许,这就是许多老戏迷坚持认为戏曲电影就该一种模式的缘故”。但身为创作人,他更欣赏“向外,向现代,迈出一步”的探索勇气。

        从一开始,京剧《廉吏于成龙》就是上海京剧院的创新成果。“传统老戏里没有专写于成龙的戏,只在《连环套》中提过一句。”尚长荣说,2002年上京编排这出戏,舍去传统老生的勾脸、满髯,换之以俊脸扮相,这是创新;把韵白换成京白,也是创新。“因为是清代戏,这样的改变容易被认可,而轻装上阵的装扮也更贴近电影观众的审美。”

        曾经,人们觉得戏曲是写意的。现场看京剧,一人一马鞭,可以诠释出牵马配鞍、闪身上马、策马扬鞭等多样剧情;电影是照相般的写实主义,乘风破浪还是静海深流都得真实呈现。虚实间似乎有道天堑,隔绝了国内多数导演。当年上海京剧院筹拍电影曾辗转多方无人接手,最后找到郑大圣,他也犹豫了10天。“直到我在逸夫舞台连看几晚戏,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那是站在侧幕,我既能近距离看到艺术家的情真意切,又有了独特的观察角度。”郑大圣说。

        电影《廉吏于成龙》中,主演表现自不用说,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武都是戏曲范式;影片的剪辑点也完全依从锣鼓经,京胡琴声的起伏断续“指示”着剪辑师如何下刀———这些是戏曲绝不妥协的。而在镜头调度上,则增加了推拉摇移甚至是鸟瞰等运镜手法,让观众看到于成龙的“背后戏”“眼中泪”。

    艺术与市场互相迈出一步,这是两个门类的成全

        这已是尚长荣第三次在大银幕上观看此片,可情到浓时,老人依旧泪湿沾襟。“于成龙感动着我,天下廉吏第一,无论何时都是人民爱戴的好人、好官。”他说,另一层感动是他在片中看到了老搭档、一代琴师尤继舜,水银灯由暗转明,侧幕中琴师引弓,这些电影里的“穿帮镜头”,还原的是戏曲“镜框艺术”以外的秘密。尚长荣感叹:“电影里用一面屏风映出他侧影,还有俯拍的镜头聚焦他引弓的细节。可惜尤继舜拍完此片不久后传来病重的消息。如今虽病愈,但重操弓弦却是不可能了。从某种意义上,感谢电影留下他的绝唱。”

        留下绝唱,再流传世间,这本该是戏曲片承载的使命。但现实是,影片并未抵达观众。上海京剧院的《廉吏于成龙》自2003年首演至今,演出早已超过百场。但电影 《廉吏于成龙》2008年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首映之后,只有10来次零散排场。但这还不是排映最少的戏曲电影,郭宝昌导演的《春闺梦》至今零排场。事实上,近10年的戏曲新拍电影并不少,但它们大批躺在戏曲院团的资料库里。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院团方自己不满意,觉得影像化破坏了戏曲美学;另一个则是商业院线的发行放映机制决定了戏曲电影无利可图,也就无处排场。

        原本,拍戏曲电影的初衷之一是借电影能保存、易传播的特征推广中国传统戏曲。如今,花费数百万投拍戏曲电影,让导演完成艺术难题后却束之高阁,无论如何这都是种浪费。“非常非常难,这不可否认。”尚长荣说,“但难在当代,功却在未来,电影与戏曲两种门类的联姻是互相成全,艺术与市场各迈出一步,也是成全。”他认为,大家都应该为中国传统戏曲去创造新生的机会,让中国电影有与众不同的语言走出国门。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海派京剧《七侠五义》机关布景巧心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