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说说还在形成的“李派”
国粹京剧   2011-11-09 17:25:45 作者:一轮明月 来源:国粹京剧论坛 文字大小:[][][]

        关于李少春是否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似乎说法不一。

        在《余派的“立音”哪里去了?》一文中,提到了“至于现在有“李派”一说,只是近十来年才有的说法,这一问题另有机会再说。”这里就说说这个。

        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人把李少春艺术称为了“李派”,好像就是近些年的事,也不只是我孤陋寡闻,反正前些年是没有听到过。至于是不是有真有“李派”,也就是像梅派,张派,马派,谭派,那样为社会普遍认可的流派,不是这里讨论的事。

        京剧有很多年没有产生新的流派了,如果能够有新的流派出现,当然是一件好事。本文下面先叫做“李派”,粗看下来“李派”还是和其他普遍被认可的流派有点不同的。

        第一个不同,“李派”不同于其他流派的时间点不同,如梅派,张派,马派,谭派等等,这些流派被承认的时候,流派的创始人还活跃在舞台上。甚至包括赵燕霞的“赵派”,都是这样。而是“李派”,却是被后人叫出来的。

        第二个不同,“李派”似乎更被从事京剧的业内人士叫得多,而在票友戏迷中认同的并不多,至多是一些喜爱李少春艺术的人在说“李派”。

         为什么近几年会叫出“李派”?

         “流派”是京剧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流派”,如果将这两个反过来看更容易解释。“派”,就是要在表演上有自己的风格,能够“自成一派”。“流”,就是这就是这种表演风格被公认,有传人,能够流传下去。这样“流派”就形成了。

        为什么近几年会叫出“李派”?

        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像《野猪林》、《将相和》、《打金砖》、《满江红》、《响马传》等李少春先生的几个代表剧目,这些年舞台上出现的比较多。而这几部戏演的比较多,就不能不说到于魁智。

        京剧电影《野猪林》是李少春先生最有代表性的的剧目,然而,在电视剧目中,一些了解当年情况的人说,其中有些地方是拍电影是加进去的。可惜的是李少春本人在舞台上,并没有完整的演出电影版《野猪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因为京剧是一门舞台艺术,只有在舞台上演出来的,才更能说明问题。有资料显示,后来也有演员在舞台上演过《野猪林》,但都没形成什么影响力。而真正在舞台上把《野猪林》这出戏推向全国的是于魁智。打此之后,很多京剧演员都已能演《野猪林》为荣。其中包括天京的王平,上京的李军,在年轻一些的演员就更多了。

        《打金砖》经过李少春先生整理之后,也成为了他的代表剧目。前些年于魁智经常演《打金砖》,被公认为在当今的舞台上演得最好的,它也成为了于魁智的代表剧目,最近几年虽然没演了,但影响力巨大。电视看见一些小孩唱“金钟响......”,主持人问跟谁学的,小孩回答说跟于魁智学的。小孩这里可能表达的不清晰,但是大人可以理解的,其实是跟电视里于魁智的演出学的,可见其推广作用之大。现在《打金砖》也成为了一些青年演员显示能力的一个剧目。

        还有李袁版本的《将相和》,前几年也是于魁智演出比较多多,在观众和青年演员中形成了很大影响。

        李少春的《响马传》是于魁智的音配像,《满江红》也是于魁智在演。

        可以这么说,于魁智加速了“李派”的形成。至于“李派”能否被京剧业内和票界所公认,另当别论。

        就前面说的关于“李派”的问题,再补充几点。

        粗看下来,“李派”还是和其他普遍被认可的流派有些不同的。像梅派,张派,马派,谭派,杨派等等,这些流派被公认时,流派的创始人还活跃在舞台上。同时还有着清晰的传人脉络,而且其中的有些传人,还确立了很好的市场地位。但“李派”却看不出这一脉络,也没有比较突出的弟子。虽然谭元寿老先生拜过李少春,但是,人们都认为他是谭派,不认为他是“李派”。再往下看,目前公认舞台上演李少春的戏演得最好的就是于魁智了,但于魁智只是演李少春的戏,但本身却是杨派。从这一点上来看,“李派”有点欠缺。“流派”要在表演上有自己的风格,但仅有自己风格是不够的,还要有传人,而且其中要有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的传人。

        再就是剧目,《野猪林》被是李少春先生最有代表性的的剧目,然而,我们看到的这个《野猪林》是京剧电影。在电视节目中,一些了解当年情况的人说,其中有些地方是拍电影京剧《野猪林》时加进去的。可惜的是李少春本人在舞台上,并没有完整的演出电影版《野猪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由于京剧是一门舞台艺术,只有在舞台上演出来的,才更能立得住。就像现在很多演员说的,平时排过的戏,没有在舞台上演过,不能真正说是会这出戏。真正在舞台上把《野猪林》立住的的是于魁智。

        像“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都被票友戏迷公认的。“李派”似乎更被从事京剧的业内人士叫得多,而在票友戏迷中认同的并不多。

        其实单有自己的风格是不足以形成流派的,有些演员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像童芷苓,关正明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剧目,但没有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的传人,严格的说,这也就是没有被市场公认。

        总的看来,叫“李派”似乎依据有些不足。但是不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新的论点出现,来确认流派的形成,也未可知。京剧能产生新的流派,无疑是一件好事,这就说明京剧还在传承。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海派京剧《七侠五义》机关布景巧心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