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一出不可磨灭的爱国戏《生死恨》
国粹京剧   2019-04-19 09:20:37 作者:李楠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字大小:[][][]

    一出不可磨灭的爱国戏

    ——北京京剧院《生死恨》观后

京剧《生死恨》剧照 

        近日,北京长安大戏院推出了“寻梦·承泽”北京京剧院杜镇杰张慧芳项目工作室精选剧目展演活动,精彩大戏的连续呈现使得首都的戏迷朋友大呼过瘾。难得的是,在全国各大院团竞相争取各种项目基金排演新戏的大环境下,还有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工作室坚持恢复传统剧目,满足老观众的欣赏需求,可喜可嘉,不待赘言。其中,由张慧芳挑梁主演的梅派名剧《生死恨》尤其吸引京剧爱好者的眼球,大概京剧的市场规律就是这样,越是老戏越是让人看不腻。

        熟悉梅派艺术的人都知道,梅兰芳一生共整理加工并创作排演了数百出剧目,给整个京剧事业留下了丰厚的宝贵遗产,而实际上这些剧目并没有完全被后学者继承下来。对于今天的梅派演员来说,最常演的只有八出戏,亦即内行所谓的“梅八出” 。这八出戏,除了《生死恨》(饰演韩玉娘),分别是京剧的《霸王别姬》 (饰演虞姬) 、 《贵妃醉酒》 (饰演杨玉环) 、 《宇宙锋》(饰演赵艳容) 、 《凤还巢》 (饰演程雪娥) 、 《抗金兵》 (饰演梁红玉) 、 《穆桂英挂帅》 (饰演穆桂英)以及昆曲的《牡丹亭·游园惊梦》 (饰演杜丽娘) 。或许是这八出戏梅大师留下过完整的音像资料,便于后人参照临摹,才被反复搬上舞台。更多的梅派戏虽然名见经传,却终沉大海,逐渐被人们遗忘。张慧芳作为一名怀抱梅、张两大流派且以唱功擅长的青衣演员,能守住仅存的流派私房戏,这一点难能可贵。

        在中国,连小学生都知道梅兰芳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在抗战期间蓄须明志,誓死不为鬼子汉奸献艺,高风亮节彪炳汗青。实际上,大师的道德事迹还远不止这么简单,比如《生死恨》这出戏,现在提起来固然是经典中的经典,但从起源上说,并不是京剧的骨子老戏,而是梅兰芳自己创排的一出新戏。翻开京剧史,可以看见这出戏诞生于1936年,当时的日本侵略者虽然还没有将魔爪伸向卢沟桥,却已蹂躏东北三省超过五年之久。不甘心做亡国奴的全体中华儿女无不义愤填膺,抵抗倭寇的情绪燃烧在每个人的心头。作为红到发紫的艺人梅兰芳,也想着用艺术手段去感染民众,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生死恨》这样一出表现驱逐胡虏的民族主义题材的戏,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出了。连大师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出充满宣传色彩的戏,却由于艺术性极强,久演不衰,一直传唱了八十多年。那么有人要问,在《生死恨》的舞台呈现方面又有哪些地方是难于其他京剧青衣传统戏的呢?笔者以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阐释。

        首先,京剧素来就有“男怕西皮,女怕二黄”的说法,指的是老生、花脸的西皮声腔一般处于高音区,而青衣、花旦的二黄声腔往往设在高音区,因之男女演员分别将西皮、二黄视如畏途。这是京剧的皮黄音乐体系所决定的,不可动摇,也不能改变,否则就不是京剧的味道。 《生死恨》是一出纯粹的唱功戏,卖点主要在大大小小的悦耳动听的唱腔。宏观上说,前半出均为西皮,后半出全是二黄。不用说,青衣演员演到后半出自然心生疑惧。不仅如此,梅兰芳艺高人胆大,在安排后半出的大段咏叹调时,为了抓人上瘾,故意把本来就很不好唱的一波三折的二黄慢板拖腔翻成忽高忽低的旋律,逼着后来的梅派新秀们不敢啃这块骨头。然而在演唱上也不是没有技巧可寻,前辈总说“低音高唱,高音低唱” ,就是教导演员要想演唱时做到高低不挡,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声带,收放有度,如同俗话说的,唱低音时把嗓子拎起来,唱高音时把气息沉到底。一旦掌握这一技巧,即便是《生死恨》这样折磨人的戏也不在话下了。

        但是《生死恨》中除了要让青衣演员克服唱腔上的种种难题,在表演上也有非一日之功的小细节不易完成。比如头一场有个韩玉娘接箭的桥段,一向需要演员台下反复磨炼才能保证台上不露痕迹。说具体些,就是先让韩玉娘空手出场,水袖中不含任何夹带。当她被金兵射中一箭时,演员手中突然拿着一支箭。这是怎么回事呢?奥妙就在于韩玉娘随着一群扮演逃亡难民的龙套跑圆场时,其中一个龙套偷偷递给她一支箭,然后等韩玉娘一转身,定型亮相,观众看到的就是她中箭的状态。这一细节不好处理,关键在于不是单凭主演自己就可以搞定的,它需要主演与龙套配合默契,方能天衣无缝。京剧艺术贵为国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招一式都有学问,一点一滴都是讲究。

        其次,剧中的小生按照京剧行当的区分是文小生,不同于骨子老戏里的吕布、周瑜、陆文龙等武小生。但他又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男子汉,性格果断刚强,不然哪来的一腔热血、浑身勇气与金兵战斗?要从文小生的身上演出英武勇猛之气,就要求小生演员在脚步、水袖、眼神等方面向武小生靠拢,摆脱掉以往唱起来奶声奶气、演起来女里女气的文弱书生的举止神态。

         再次,剧中的丑角是一剂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俗话说“无丑不成戏” ,该剧也不例外,但由于该剧的基调属于悲剧范畴,所以丑角在当中的插科打诨愈发凸显了前前后后令人伤感的氛围。但从丑角的服饰与扮相来看,与骨子老戏《英杰烈》 (又名《铁弓缘》 )中“茶馆”一折的丑角并无二致。可是此处是以丑角的滑稽可笑反衬悲剧气氛,彼处是以丑角的出洋相增强喜剧效果,故而演法大相径庭。要说京剧艺术有何伟大之处,笔者以为,符合道家思想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无穷变化即是一端。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兴汉图》演出记 | 金风玉露喜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