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版《五女拜寿》​这种改编并不简单​
国粹京剧   2022-12-25 09:19:17 作者:泉子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文字大小:[][][]

这种改编并不简单

        《五女拜寿》是越剧作品中的一颗明珠。不久前,国家京剧院在梅兰芳大剧院隆重推出了京剧版《五女拜寿》,收获满堂彩。

        此次京剧版《五女拜寿》,可称为年轻力量与传统经典的一次精彩碰撞,该剧第一主角杨继康,由著名文武老生田磊出演,而杨家的五个女儿和女婿,则全部采用青年演员,新旧搭配,“全梁上坝”的表演阵容,成功吸引了各年龄层的京剧观众,著名导演杨小青、剧作家张正贵的参与,则让该剧在不失越剧特色的同时,融合了京剧的表演风格。《五女拜寿》并非国家京剧院第一次移植改编地方剧目,移植于扬剧的《杨门女将》,移植于沪剧的《红灯记》,都是京剧改编的代表之作,在新时代,京剧也在与地方剧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吸纳各流派之精华,以此唤醒大众的“戏剧DNA”。

        这种改编并不简单。戏剧,作为流传千年的经典艺术,各地差异化的剧种都基于一方的风土文化,形成了在唱腔、服装、人物特色上的特殊风格。以戏曲《天仙配》为例,虽经过无数版本改编,但最受老百姓欢迎的,还是黄梅戏版本。有戏迷表示,黄梅戏的唱腔婉转柔和,与《天仙配》中书写的爱情故事最相配。杨小青坦言,知道要执导京剧版《五女拜寿》时,曾有所疑虑,后来才逐渐摸清了思路:要在保持越剧原有生动鲜活的舞台呈现的基础上,尊重京剧的高度假定性、程式性。这意味着京剧改编,不能先入为主,不顾一切摒弃地方戏原有的精华,也不能违背京剧基本的艺术规律和特色,在此基础上,再以剧目为本,灵活进行元素的融合。这其中任一环节的失衡,都有可能让改编剧目走向“四不像”。

        如今,京剧戏迷中,对于新编戏、地方改编戏的接受程度也不相同。除国家大剧院外,各地剧团也未停止对京剧改编的尝试,原因无二:改编,为京剧创新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可能。除改编地方剧目外,京剧界也开始尝试“跨界合作”,上海京剧院排演的《王子复仇记》,就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小说《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等精彩独白,经由京剧唱腔演绎,让莎翁的魂与京剧的形相遇,共同谱写了一个东方版莎士比亚的故事。而与《王子复仇记》相似,京剧版《悲惨世界》取材于雨果的著名小说,用京剧的“生旦净末丑”演绎小说中的人性善恶,东西方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人性这一永恒命题上找到了交会点。近年来,流行文化元素也被搬上了京剧舞台,新编京剧《荡寇志》用电吉他拨响梁山豪情,将《睡莲》印上京剧戏服……当然,结果如何,最终仍要交由市场检验。在移植与改编的过程中,京剧创作的边界仍在不断拓宽,未来,这样的尝试是否带来更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值得期待。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兴汉图》演出记 | 金风玉露喜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