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新编京剧《杨七娘》:一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好戏
国粹京剧   2012-04-03 11:55:26 作者:韩立伟 来源:云南网 文字大小:[][][]
《杨七娘》
 
《杨七娘》

 

  2012年3月11日,梅兰芳大剧院公演新编京剧《杨七娘》,戏一开场便被深深吸引了,随着剧情发展几次落泪,几多震撼!悄悄抹去泪花时,发现临座的女士和另一位80后姑娘已经泪流满面……

  《杨七娘》演出大获成功,让人感受到了“戏剧以冲突为中心,冲突带来紧凑的结构”的道理,杨七娘爱国、爱杨七郎的行为单纯、明确、强烈,让人在一系列冲突中感受到悲剧的撼人力量!

  《杨七娘》故事梗概

  宋朝时,辽兵南侵中原。宋军征辽副元帅杨继业率杨家将在金沙滩与辽兵血战,全军寡不敌众深陷重围之际,他急令七子杨延嗣(杨七郎)突围到征辽元帅潘仁美大营搬救兵。此时,潘仁美却见死不救,一心想着借辽兵之手消灭杨家将,以报当年杨七郎擂台比武打死其子潘豹的家仇。

  杜家庄富家小姐杜金娥因爱慕杨家将,派家人到金沙滩打探消息,得知杨七郎路过此地便巧施小计设擂比武招亲,急于更换战马搬救兵的杨七郎情急之下同意与之比武,几番交手后杜金娥假意败给了七将军。不料,杨七郎却拒不成亲,杜家人不由分说将他绑进洞房。

  洞房中,杨七郎向杜金娥道出了必须立即搬兵解救杨家将的实情,家人急报辽兵已经攻占了铁牌关,此时,深明大义的杜金娥立即中止婚礼。二人分别时约定:灭辽之时,就是他们的洞房花烛之日。随后,杨七郎骑上杜金娥的汗血宝马,疾驰潘仁美大营搬救兵;杜金娥女扮男装勇斗辽兵,闯过铁牌关向朝廷急报军情。

  可是,当杜金娥历尽千难万险来到杨家天波府向佘太君禀报军情时,得到的却是杨七郎已被潘仁美杀害的噩耗,忠贞刚烈的杜金娥如遭五雷轰顶,悲痛万分,她不顾佘太君一再反对,在灵堂之上与杨七郎结成生死夫妻,成为杨七娘。

  灵堂上,佘太君接到圣旨。宋朝皇帝已查明实情,惩治了奸贼潘仁美,并命佘太君挂帅出兵讨辽。杨七娘当场请命出征报仇,佘太君遂命她为前敌先锋,杨门女将带领大军一路杀向铁牌关,杨七娘亲手杀死了辽军主帅耶律沙,痛歼辽兵,保卫大宋江山社稷免遭涂炭。


《杨七娘》

  《杨七娘》观后几点体会

  第一、新编京剧《杨七娘》占有爱国主义的精神制高点,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是其大获成功最重要的条件。

  本戏的历史背景是杨家将抗辽保国的恢弘战争场面。整个剧情通过对少女杜金娥(杨七娘、李红艳饰)爱慕追随杨家将,成长为一个女将军的人物塑造,表现了她对于英雄的崇拜,表现了她大胆追求爱情的热烈与缠绵,更表现了她面对国难“国为重,家为轻”豪迈情怀,忠孝仁义俱全,巾帼不让须眉。所以说,新编京剧《杨七娘》的成功,在于占据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制高点,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根基,由此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也是顺理成章的。

  于是,我想到了去年11月公布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全面体现了首都人民的精神文化追求。其中:“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应该看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播不需要空洞说教,而需要鲜活生动、爱憎分明的故事诠释,《杨七娘》创作之初“北京精神”尚未对外公布,但其所表达的核心价值取向与“北京精神”十分契合。试问:杨七娘,一个宋代富家小姐尚能如此对待家国,国难当头做出无悔的人生抉择,今天的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难道不该做得更多些、更好些吗?

  第二,北京京剧院为《杨七娘》排出强大的演员阵容,一号女主演李红艳文武戏兼备、表演精彩绝伦,这是本戏大获成功的重要保证。

  本戏主演阵容李红艳(花衫、青衣、刀马旦、反串武生,饰杨七娘)、黄彦忠(花脸、饰杨七郎)、康静(老旦、饰佘太君)、陈俊杰(花脸、饰潘仁美)、王梦婷(花旦、饰杜香)、冯胜章(武生、饰胡监军)等,他们的表演都特色鲜明、可圈可点。

  对于李红艳的表演不能不多说几句。在以往媒体的报道中,李红艳是一位优秀的刀马旦武戏演员,曾获全国优秀京剧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这次,在新编京剧《杨七娘》中她又实现了艺术生命质的飞跃,除了展现观众熟悉的卓越武功、超凡技巧外,她在文戏的唱、念、做方面的表现同样精彩,文戏、武戏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特别是在灵堂祭奠杨七郎一场戏中,她的大段青衣唱腔梅派韵味十足,凄美委婉催人泪下,令人在心痛中感到震撼,感受到力量!

  我认同剧评人乔宗玉的观点,在《杨七娘》中李红艳“涵盖了几乎旦角所有的扮相:花旦、青衣、女扮男装、扎靠女将……除了一代名旦关肃霜在《铁弓缘》里有如此丰富的变化,大概就属李红艳的《杨七娘》这般旖旎多姿了……角色该活泼时活泼,该端庄时端庄,文、武戏流光溢彩,获得观众赞赏。”

  总之,这出戏中不同行当的演员都有出色表演,众星捧月、高潮迭起、美轮美奂,这也是《杨七娘》的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第三,京剧虽是政府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不应该仅是少数票友饭后茶余把玩的小众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焕发活力。

  1、新编京剧必须要有一个好剧本。就整体而言,京剧属于以表演为中心的文化艺术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角儿”的表演艺术,观赏性、消遣性的比重很大,一直以来始终缺乏具有精神高度、可读性强的好剧本。笔者认为,这也是新时期振兴京剧的软肋。俗话说,再好的饭菜吃多了也会腻,振兴京剧要从剧本创作的源头抓起,京剧如果一味坚持排演传统剧目,不注重剧情的故事性和思想高度,最终只能导致年轻观众越来越少。因为,京剧形式上的讲究、唱腔上的精致固然可贵,但都不能代替精神上的强健和内容上的鲜活。《杨七娘》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编剧让杨七娘这个《杨家将》故事中面目模糊的配角,第一次站在了舞台中央,赋予了她鲜活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令现代人感动的故事。对京剧而言,一个好剧本是一出新戏成功的根本保证,而不停地“起新灶炒冷饭”式的创作是没有前途的。

  2、扬长避短为“角儿”写戏,全面展示一个优秀演员的“看家本事”。新编京剧《杨七娘》是围绕李红艳表演特长量身打造的,充分展示了一个“全能旦角”文武兼备的艺术个性,观众看后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杨七娘》毕竟是刚公演的新戏,在艺术呈现的把握上难免有瑕疵和遗憾,还需要进一步打磨。例如:个别剧情(戏份)设计还不够合理,有的台词还需要进一步推敲删改,武打设计还需要与剧情进一步贴切,个别唱腔设计、乐队演奏强弱把握还需要与演员表演进一步融洽等方面,都还有一定修改提升的空间。

  3、振兴京剧要在培养年轻观众群体上下功夫。笔者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现场曾留意一些中青年观众的反映,发现他们很喜欢京剧这种艺术形式,借助字幕不难读懂整个剧情,演出高潮时他们同样是眼含泪花、掌声热烈,剧终演员谢幕时长时间起立鼓掌,久久不肯散去,这让人看到了振兴京剧的希望。


  眼下京剧成为“小众艺术”有多方面的原因,面对大量涌入的外来艺术和本土通俗艺术的挑战,首都京剧界应该下力量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年轻的观众群体,如果没有年轻观众的不断进入,京剧会因“观众后继无人”而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会继续“衰败”下去。如果能有更多像《杨七娘》这样的好戏走进戏院、走进大学校园……肯定能够得到年轻观众的认可,他们会在与外来艺术和本土通俗艺术(例如:二人转或一些地方戏)的比较中做出选择。这几年,曾经受冷落的交响乐、话剧、歌剧不是已经振兴了,观众群体不是在逐渐扩大吗?做为国粹京剧艺术的业内人士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创造条件,让京剧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再现辉煌!

  祝愿新编京剧《杨七娘》走得更远、更好。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海派京剧《七侠五义》机关布景巧心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